深圳粤海街道:127个小区实现党支部全覆盖 城市末梢治理有了支撑力
昔日的矛盾纠纷社区转变为美好幸福家园——2017年,粤海街道利用社区党委换届时机,支持海珠社区制定并实施了“共建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让党旗在小区高高飘扬,有效化解了辖区物业和业委会、业主的多发纠纷,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家园。
2020年开始,南山区全面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改革,粤海街道成为南山区唯一一个试点全覆盖的街道,探索全面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新路径。如今,这一改革成效在街道层面全面推广。
粤海街道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小区党支部工作指引》《小区党支部赋能赋权工作指引》等10余项制度规范,构建起社区党委主导、小区党支部领导、物业企业和社区自组织等多元参与的“1+1+N”治理体系,小区党支部遍地开花,社区党委在基层末梢有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目前,粤海街道127个小区实现党组织覆盖100%、工作覆盖100%。一大批社会贤达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实现小区党支部治理大作用。
据悉,今年以来,全街道小区党支部统筹小区协商议事1200余场次,调解居民纠纷890余宗,孵化“四美友邻”等各类社会组织20个,自组织145个。推进小区民生微实事“一支部一项目”工作,累计申报92项民生微实事项目,共投入资金610万元,通过赋能赋权赋责激活小区党支部“职能”。全街道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20个,其中示范小区党群服务站3个,以示范阵地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改革起因
破解业主与物管矛盾 小区党旗高高飘扬
社区是城市的治理末梢,小区是城市的细胞。
粤海街道海珠社区位于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辖区户籍人口超过4万人,各种诉求不断。2017年,在社区党委班子新成立之际,辖区内6个住宅小区同时发生物业和业委会、业主的纠纷,社区成为全区有名的物业纠纷上访大户。
摆在社区党委书记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各小区物业矛盾突出、少数人说了算、纠纷不断,小区问题处理方式“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同时,小区住宅多,社区服务难以实现全覆盖,社区党员多但亮身份引领性不足。
面对着小区矛盾多发的现状,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街道各部门有力支持下,海珠社区建立起“一个中心10个站点N支队伍”的社区服务模式,打造了家门口的红色家园、百米党群服务圈,建设住宅小区、商圈、企业、景区四个类型的共10个党群服务站。依托该站点,让更多的居民更方便地接受社区服务、更方便地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改革,海珠社区基本实现了“小区问题社区解决”“物业纠纷零上访”,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制度建设
完善顶层设计 全区率先出台“路线图”
12月17日下午,大冲润府二期小区党支部成立,同时小区党群服务站也正式对外开放。服务站功能齐全,有可供居民使用的活动室、听取民情心语居,可举办活动的烘焙坊、手工工作坊等便民场所。“小区党支部的成立及服务站的开放,促进了党群关系,通过赋权赋能小区党支部,让小区月月有活动、环境有提升、矛盾有调解、居民有笑容。”大冲社区党委书记说。 当前,小区内物业和业委会、业主之间的纠纷具有普遍性,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当前深圳市内其他区、街道也做了相关探索,但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指引。 粤海街道党工委落实区委组织部制定的《南山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改革实施方案》,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联合智库机构,吸收小区组建临时党支部的抗疫治理经验,进一步明确小区党支部在小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制定《小区党支部工作指引》等十余项规范指引文件,从制度机制上为党支部引领小区治理提供顶层设计。 这些文件明确了小区党支部的组建设立、功能定位、职责任务、阵地场地、作用发挥、培育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等内容,明晰细化了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具体职能和权责清单。开创了“小区党群服务站+示范性小区党群服务站”的小区党群阵地体系、“党支部+物业公司+义工队+楼栋长”的小区党群队伍体系,让小区党组织有制度、有平台、有队伍、有底气,社区党委在基层末梢获得了强有力的治理支撑点。 粤海街道以小区党支部为基础力量,探索成立南山第一个社区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并迅速推广至辖区16个社区。今年10月底完成社区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组建全覆盖,街道层面积极筹建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促进会,完善指导体系。 同时推动党员积极参选业委会委员,通过任前谈话及“正负面清单”排查等方式,严格把好业主委员会入口关。在小区党支部的牵头下,今年新成立的业委会委员平均党员比例超过30%。 为了强化小区党支部的组织覆盖,守好小区治理的“主阵地”,街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单独建、联合建、融合建等方式加大小区党支部的组建力度,创新组织设置方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街道5个小区党总支及95个小区党支部全部组建完成。其中,单独组建党支部86个,联合组建党支部9个,管理党员2000余名,共同管理辖区127个住宅区域,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成效显著 居民幸福感更可持续 小区党建书写城市治理大文章 龙城社区“龙城花园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广泛收集社情民意,针对小区外卖小哥电动车乱停放与入户充电等安全隐患,通过民生微实事建成了一条30多米长的便民充电棚,并制定了规范的使用制度,有效满足居民电动车在户外停放与充电的需求。 赋能小区党支部,明显成效就是党群关系拉近,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小区各机构的人员被全部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到小区治理和服务中。 据悉,街道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在支部赋能赋权方面开展先行探索,赋予小区党支部议事权、建议权、人事权、监督权、评议权和考核权六项重要权利。 同时粤海街道还提出“一支部一项目”计划,鼓励以支部为主体向社区党委申报“民生微实事”项目。 创世纪滨海花园小区党支部有效发动业主为物业捐款、为高龄老人派送防疫物资、为居民开展心理疏导等服务;豪方现代豪园小区党支部协调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多次沟通上级部门,解决了因施工开挖导致的人行路灯不亮问题,保障小区居民出行;高新区社区通过成立楼栋长之家、开展项目启动仪式等方式,为社区培养了一支高服务水平的楼栋长队伍,切实发挥楼栋长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街道各小区党支部统筹小区协商议事近千场次,宣传和发动党员群众组建各种居民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及义工队伍等,有效增强了小区居民凝聚力。 蔚蓝海岸社区党委书记表示,自从“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工作开展以后,以前由社区党委“单打独斗”转变为“大家共商共议共决”,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小区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加顺畅、更有效率了,效果也更好了。 在粤海,小区党建正在书写城市治理大文章,党的建设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许多老大难问题正在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