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电白区沙院镇:乡村振兴有颜值有产业有品位
虽已是冬季,但置身于电白区沙院镇,仍是冬闲不闲:河道治理、农田改造、基地建设、道路升级……到处一派热闹繁忙景象。穿行在乡间小路上,村容村貌整洁亮丽、休闲广场歌舞飞扬、农家小院白墙黛瓦……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沙院镇里铺仔村获评“广东省十大名村”。图为里铺仔村风貌。
乡村振兴正当时,抢抓机遇谋发展。近年来,沙院镇党委秉持“抓党建、严管理、惠民生”的理念,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内涵,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突出的新农村。
乡村环境“有颜值”
走在沙院镇里铺仔村的村道上,入眼是绿树成荫,太阳能路灯林立,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没有乱堆乱放的柴草和垃圾,也看不到污水横流。里铺仔村村主任谢英汉说,近年来,里铺仔村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该村多方筹措资金,共投入300多万元,对全村进行全面治理,整治改造村前清水塘、建造大型的好心公园、重新规划村内道路、建设休闲广场和文化公园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子变美了,村民生活品质提升了,还荣获了“广东省十大名村”称号。
“村里铺了水泥路,房子四周都很整洁,晚上吃过饭后,大家就到村里的好心公园散步、活动,围坐在凉亭上乘凉、拉家常,心情好了、身体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沙院镇海尾村80多岁的村民四婆感慨道,这几年来,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住着舒服,“居住在干净整洁的村庄中,就是享福”。
农民增收“有产业”
“我们镇秉持‘一村一品 一村一特’发展理念,重点打造水东芥菜、柑橘、木菠萝、荔枝、龙眼等特色产品,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产品附加值。”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说。近年来,沙院镇结合各村实际、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布局,逐步补齐农村产业短板,实现群众持续增收。
沙院镇金凤村养鸡项目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
沙院镇各种蔬菜种植面积约2000亩,其中水东芥菜种植基地10个、面积约800亩,海南野菜种植基地1个、面积约200亩,其他蔬菜面积约1000亩。全镇果树种植面积约6000亩,其中柑橘约800亩、清河菠萝约200亩、荔枝龙眼约5000亩。畜牧养殖业按历史正常年份(高峰期)生猪饲养量5.3万头左右,年出栏量2.6万头左右,能繁母猪3300头左右;现有规模养殖场13家,其余都是专业户或散养户。家禽饲养量170万羽,年出栏110万羽;现有规模场3户。全镇有一家养羊专业户,现约存栏105头;有两家蛋鸡场,分别在新洲村委会和海尾社区,蛋鸡约4000羽。
沙院镇蔬菜种植基地。
村民生活“有品位”
沙院镇委副书记、镇长莫伟凌说,近年来,该镇以“党委搭台、党建引领、群众唱戏”的模式,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文化的新思路,由镇党委牵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多方筹集资金,聚集乡贤,共谋提升沙院文化品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沙院镇在木苏村革命老区基地新修一栋明久文化楼,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篮球场、阅览室、健身室、娱乐室、农民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这些场所已成为党员群众交流的场所、基层公共服务的平台、宣传教育的阵地。今年6月底,沙院镇籍港商冯柏乔牵头在沙院社区葵园村成立仁风国学研究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设有多个学习研究室,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国学理论精华,服务于现实社会,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拟将沙院中学、木苏中学、沙院中心学校列为国学教育实践基地,创办《仁风国学研究》期刊,集史料、文学、诗词书画于一体。仁风国学成功举办了诗画展,汇聚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作品成果,加强了学术交流,推动了乡村文化与国学文化有机融洽,提升沙院特色文化品位。
对于未来规划,沙院镇党委书记罗曾表示,将继续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培育以及基层治理等方面为突破口,着重提升乡村规划品质、产业配套以及乡风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