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最大村委会如何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摘帽” 从数据看南山六和村基层治理嬗变
六和村组织党员开展环境清洁行动。 受访者供图
最近,三水区南山镇六和村迎来好消息,在佛山市2020年第三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中,六和村在暗检村检查中排名第五,获得佛山市100万元奖励。在11月10日上午召开的六和村委班子会上,六和村定下新目标:力争今年年底前所有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这并不容易,作为三水区最大的村委会,六和村委下辖97个自然村,目前仅有36条自然村通过干净整洁村验收。六和村委会第一书记邱志宁表示,六和村已经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村民、村小组长、片区负责人、村委会共同行动建设美丽家园。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是六和村基层治理嬗变的缩影。此前,土地纠纷突出、干部队伍老龄化、“三资”管理不规范等系列问题一度困扰着六和村的发展。2018年,六和村党委被定为三水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如今,六和村不仅解决了83户“霸耕”“占耕”历史问题,还促使农业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全面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制度,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得到强化。
南山镇镇长喻晓坤表示,南山镇将以党建引领、加大力度盘活六和土地资源,打造全国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农业龙头项目,目前正在洽谈引进何氏水产项目,将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六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通过大项目带动六和村产业振兴,增加村民增收渠道。
规范化建设
赋能基层党组织掌握话语权
邱志宁是土生土长的六和人。2018年,他从三水区纪委派驻六和村委会担任第一书记。“当时村里环境脏乱差,村委会开展工作的难度很大。”邱志宁坦言,彼时“两委”班子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一个直观表现在于班子会议制度不规范,往往“早餐会”就是班子会议,随机讨论议题,缺乏纪律规范。
六和村“两委”干部9人,平均年龄48岁,是南山镇内“两委”平均年龄最高的村委,年龄结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委干部的创新意识。同时,六和村是南山镇唯一有集体经济的村,“三资”管理不够规范,村民土地纠纷问题较突出,“强村弱组”让村民小组党组织在村中的话语权不强。为此,三水专门成立了由区党政领导班子、区委组织部、区派驻工作组、镇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的四级整顿工作组,对六和村党委进行帮扶整顿。
工作组第一步就是以“规范化建设”为主题,重点加强六和村党委及其下辖各村民小组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建设。经过近3年时间,目前六和村“两委”班子分工明确有序,建立了片区日常工作负责人制度并设党建工作指导员,打造六和村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之间的工作桥梁;规范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严格执行每周或两周召开一次会议的规定以及班子领导末位表态制;同时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六和村制度汇编,已出台有关制度、办法共28项。
由于自然村较多,六和村按照地域划分为5个片区进行管理。邱志宁介绍,村党委开展跨片区负责人轮岗,同时聘任陈俊熙、潘俊昌等年轻、有担当、负责任的村委干部为各片区日常工作负责人,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此外,六和村实施“头雁”工程,推动村组两级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共发展了14名村民小组长党员,有力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在村民小组中的话语权。
六和村党委下设59个党支部,共有461名党员,但此前却没有一个设立支委会。为此,工作组指导督促成立2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支委会,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和话语权。目前,六和村共建设村小组党群服务站28个,为农村党员开展组织生活、联系群众提供阵地。
改变显而易见,六和村组织委员钱日明介绍,六和村委各项事务都有章可循,各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邓边白屋村民小组党支部还被评为市、区“模范党支部”。
解决土地纠纷
以基层治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作为南山镇唯一有集体经济的村,土地纠纷曾是六和村最大的问题。“我们走访发现有5条村从未分红,83户村民承包村土地不交租。”邱志宁坦言,由于历史原因,六和村“三资”管理不够规范,村民因集体经济产生的矛盾纠纷较多,而土地矛盾问题尤为突出,“霸耕”“占耕”等现象屡禁不止。
溯本清源,南山镇党委、六和村党委必须啃“硬骨头”,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为此,工作组借助扫黑除恶东风,解决“霸耕”“占耕”问题。通过深入村民家中宣传教育、召开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印发文件确认新移民人员身份和将相关“涉乱”线索移送镇扫黑办等途径,六和村委成功解决了梅园村、新井村、田心村等83户“霸耕”“占耕”户的合同签订问题,追回土地承包款10万余元,为村集体挽回损失。
在此基础上,六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依法合理解决土地流转,全面落实推进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农村财务监督平台建设工作。今年上半年,六和村通过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申请立项55宗,发布98宗,交易成功72宗,流转面积800多亩,年收入约106万元。
2019年2月,六和村党委结合落实党员“三先”机制,全面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截至目前,六和村党委通过班子会议按照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要求讨论决定了涉及自聘人员管理、集体资产发包、年终分红等事项共180多项,涉及金额约3000万元,村民小组党组织对村一切工作全面领导的机制得到完善。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也为六和村产业振兴带来了更大空间。六和村委利用佛山市驾考科目三项目在南山大道设置考场之机,将邓边小学(旧址)及运动场成功出租,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23.5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六和村迅速完成了三水区规模生猪养殖项目650亩征地拆迁工作。作为佛山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该项目是南山镇成立以来最大的征地拆迁项目,项目预计投资27亿元,解决就业人员500人以上。将最头疼的征地问题一次性完成,得益于支部书记带头,白屋村支部书记乐玉新、党员乐游学搭建了村民与村委沟通的桥梁,让村民对家乡发展更有信心。
六和村委会书记钟伟强介绍,六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组每年的集体收入自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党员有岗有为
凝聚“惠从党来”内生动力
最近,六和邓边村第二支部书记李伟昌一直奔走在村内各家各户。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后,他就主动请缨担当人口普查员负责一个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在完成该区域人口普查工作后,他又主动协助另一个党支部开展2个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此前,李伟昌获得了“三水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今年年初,因防疫管理需要,六和村委将下辖的97条自然村分成五大片区,设置了91个值守卡点,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李伟昌挺身而出值守在人员流动较多的卡点,并迅速捐赠了价值3000多元的防疫物资。同时,他作为党员带头捐款1000元,组织支部党员捐款3000多元支援抗疫。“六和村这几年变化很大,大家都很团结,想把家乡建设好,我也希望能出一份力。”李伟昌表示,六和村党委鼓励党员主动亮身份,设岗定责让农村党员有岗有为,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担当。
据悉,六和村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参与防控工作,已有320多名党员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开展防疫志愿服务工作达1200多人次。同时,村党委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捐款支持防控一线,累计党员捐款人数428人,累计党员捐款4.78万元,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六和村党委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各村民小组党支部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让一批优秀党员领岗定岗,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带动村民群众投身人居环境整治。截至目前,已有106名先进党员领岗定责。各村小组党支部党员主动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已有3800人次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共清理垃圾杂物2000余吨,拆除危旧房2570平方米,完成20座公厕改造,36条自然村通过了区干净整洁村验收。
六和村还依托“民生微实事”项目,切实补齐民生短板。2018年以来,六和村成功申报区民生微实事项目10宗,共争取各级资金266万元,完成了木棉、八二等6条自然村的供水管网改造,补齐了民生短板,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惠从党来”。
南山镇委副书记林国明表示,经过近3年的努力,南山镇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党员群众对六和村党委的认同感、归属感日益增强,达成建设美丽家园的共识,凝聚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的内生动力。
■数读
六和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成绩单
6——实现6个村民小组长、书记“一肩挑”。
14——发展了14名村民小组长为党员。
20——完成20座公厕“厕所革命”改造。
28——出台有关制度、办法共28项,形成六和村制度汇编;成立2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支委会,建设村小组党群服务站28个。
36——36条自然村通过了区干净整洁村验收。
83——解决83户“霸耕”“占耕”户的合同签订问题,共追回土地承包款10万余元。
106——深化党员领岗定责工作,共106名先进党员领岗定责。
428——疫情期间累计发动党员捐款人数428人,累计捐款4.78万元。
650——迅速完成区规模生猪养殖项目650亩征地拆迁工作。
23.5——把邓边小学(旧址)及运动场成功出租,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3.5万元。
100——获得佛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100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