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江门恩平:“红色网格”优化基层治理服务

时间:2020-09-29 20:12:42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9月的恩平,天气炎热。在牛江镇小康农场新建的大棚内,几名社区戒毒(康复)学员正在田间劳作。在这个仅65亩的农场里,种植着火龙果、秋葵、无花果等十多种蔬菜水果,获得的收益将全部用于循环资助帮扶。

  小康农场是恩平社会治理的创新做法之一。农场实现戒毒康复、精准扶贫和社区矫正的帮扶“三合一”,帮助该镇29名戒毒康复学员、9名社区矫正学员、26户贫困户学习农技,走向新生活。

  近年来,恩平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引领作用,加强统筹谋划,深度整合资源,充分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努力打造“红色网格”“党建+侨建”等社会治理模式,取得了新的治理成效。

微信图片_20200929201212.jpg

恩平市大槐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富有侨乡特色的“党建+侨建+工建+群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

  主动作为细心服务获群众点赞

  在牛江镇委党校主楼一楼的党建展示厅,通过五大部分展板,展示牛江镇党建历史。作为恩平镇级最大的党校,牛江镇委党校现在已有15批次、近2000名党员前来参观学习。通过专题党课、案例讲解、实践训练等,党员队伍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除了党建展示厅,牛江镇委党校还建有党建报告厅、法治教育展厅、模拟法庭、恩平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交通安全展示厅、禁毒教育基地、恩平市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环保展示厅、科技展示厅、法律阅览室、法治(禁毒)图片展览室等12个主题体验馆。自2019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吸引了26批次、1.3万名学生参加研学与体验。

  “牛江镇委党校原是恩平市方寿林中学,首期对方寿林楼、原师生宿舍楼进行全面维修,并新建1栋学生宿舍楼、1栋食堂、校园广场等。”牛江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合恩平特色、侨乡特色,恩平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打造“红色网格”“党建+侨建”等社会治理模式。如恩城街道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由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组成的基层治理“红色网格”,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治安巡逻、矛盾化解工作中主动作为、细心服务,赢得群众高度赞扬。

  以大槐镇为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富有侨乡特色的“党建+侨建+工建+群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恩平市工业园就在大槐镇,结合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等实际情况,我们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工人之家’,加强党员与工人的联系。”大槐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党建+公益”模式,让基层社会治理内容更加丰富。在大槐镇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堂,贴着一棵微心愿之树,镇上市民的心愿都会张贴在上面:图书、理发、文具……

  这些微心愿由镇党委班子成员收集,通过接访、走访群众,在与困难群众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将他们的心愿心声记录及发布。微心愿让有需要有困难的群众能够获得爱心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大槐镇建立“党员义工+专业社工+群众义工”联动模式,让基层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该镇成立了“1+N”支党员义工服务队,镇政府机关组建了一支62名党员团员组成的义工队,每个党支部也分别组建了各自的党员义工服务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了崇德社工机构进驻。目前,已开展义工培训12节,累计服务时数700多个小时,服务达到5000多人次。

  提质党群服务

  调解工作室确保小事不出村

  每天早上8时,恩城街道西门社区的党群活动中心门口就有市民在排队等候。在中心开门后,市民就到自己感兴趣的功能室开展活动,或是曲艺,或是读书,或是书画。

  西门社区建成集党员义工驿站、群众文体活动、法治宣传于一体的多元化党群服务中心,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密切党群关系。中心内有21个不同的功能室,基本能满足市民日常娱乐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里也是我们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恩平市西门社区康乐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底,恩平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正式在党群服务中心挂牌,为恩平市民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等服务。”

  完善心理服务有效助力社会治理。恩平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不仅配备心理咨询室、音乐方放松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沙盘室等多个功能室,还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社工,为市民送上心理咨询服务。

  以西门社区的党群活动中心为例,党群活动阵地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目前,恩平已基本实现市、镇、村组四级党群活动阵地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你们先冷静一下,告诉我们到底有什么矛盾需要调节。”面对矛盾双方,调解员认真聆听双方情况,并对矛盾事由进行详细记录。这里是大槐镇党群服务中心的“槐事有解”工作室。

  “我们主要通过聘请专职调解员,发展社会热心的、有声望的、熟识法律的人员为调解志愿者和社工参与调解,形成‘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团队+调解志愿者+社工’的模式。”大槐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该工作室在今年上半年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宗,调解率100%,调成率100%,提供专业法律帮助64人次,共帮助村民140人次,为全镇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构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恩平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号召力,建立健全市、镇、村(居)、组四级调解联动机制。除了“槐事有解”工作室外,根据地方特色,各镇街还打造出“锋叔调解室”“第一书记调解室”等一批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品牌。

  今年以来,恩平市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88件,调解成功率99.8%,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帮扶特殊人群

  小康农场帮助社区戒毒人员

  “农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让吸毒人员通过农技戒毒,实现生产康复、回归社会。”牛江镇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们在农场加入精准扶贫和社区矫正内容,实现帮扶‘三合一’功能。”

  恩平牛江镇小康农场主要通过“学产”双扶、“帮孵”结合、“以技”促融的方式帮扶。帮扶人员来到农产参与生产,半天可获得50元的劳动补贴,同时可以免费参与农种技术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帮扶人员有创业意愿的,还可免费获得种苗、肥料等农资支持。

  农场启动以来,成功帮助12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除毒瘾,9名社区矫正人员走向新生,更有不少学员通过一技之长创业,带动学员、周边村民一起走向致富之路。

  特殊人群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自建成小康农场以来,牛江镇治安不断好转,无发生“脱失”吸毒人员和吸毒人员“肇事肇祸”事件,查处吸毒嫌疑人38名,强制戒毒16名。该农场2018年被江门市司法局授予社区矫正就业帮扶基地,2019年被省禁毒基金会授予广东省社区戒毒(康复)学员培训牛江基地。

  近年来,恩平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的机制体制,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

  “这是您点的餐品,这是西多士和薯条,请慢用。”服务员娴熟地将菜品放在餐桌上并介绍。

  在恩城街道沿江西路旁,新开了一家名为恩晴坊的爱心餐厅。餐厅环境内整洁干净,提供饭食、粉面、小吃、饮品等多元化的餐品。尽管是工作日下午,餐厅内依然有不少食客。与其它茶餐厅最大的不同是,恩晴坊聘请了6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辅助就业训练。

  “爱心茶餐厅是由利康社工中心经营,通过轮换制聘请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辅助性就业以及跟岗职业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技能,融入工作岗位。”恩平市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培训和适应,表现合格后会进行推荐就业,轮换其他患者进行辅助就业。同时,每个季度还会邀请其他残疾人到餐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残疾人可以进行跟岗培训,作为辅助就业的轮候对象。

  近年来,恩平市委政法委牵头探索出一条“社工机构+医院+社区”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以恩平市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根据需要为全市270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交康乐、心理辅导、社区适应、职业康复、医社直通车和危机介入等“一站式”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恩平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多年被省和江门市表扬肯定。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