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肇庆高要:党建引领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0-08-19 09:48:0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体:

  近年来,广东肇庆市高要区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建强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开辟出一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激发内生动力,资源变资金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笔资金,资金从何而来?面对产业不振和乡村振兴需要投入大笔资金的困局,高要区紧紧把握拆旧复垦政策机遇,围绕“拆旧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把拆旧复垦工作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一场革命”、振兴乡村的“一招活棋”。召开工作现场会,组织群众实地参观拆旧复垦工作现场,直观感受拆旧复垦让乡村变美的过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拆旧复垦带来的好处,改变群众观望的心理。强化政策宣传,以驻村团队和“两委”干部为主,组建拆旧复垦政策宣传队伍,深入群众家中,积极宣传拆旧复垦的政策红利,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提升群众参与度和对工作的理解。党员群众齐拆旧,党员率先把自家旧房屋拆除,带动群众主动拆除旧房屋,促进闲置变活,腾出土地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其中高要区河台镇双保村党支部书记陈锦新,带头拆除自家旧屋,发动群众拆除118间旧屋,成功腾出83.882亩土地,预计村集体和村民可获得3019.75万元收益。目前,高要区共组织开展三期拆旧复垦指标回购工作,待600亩验收合格并完成指标交易后,可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16亿元,将有效地把土地资源转变为产业资金,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

  共建共治共享,“邻避”变“邻利”

  高要区乐城镇原来只是一个经济薄弱的山区镇,2018年以来,高要区以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项目为依托,以“邻利乐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为试点,探索建设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道路。完善党委领导民主协商机制,成立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事会,充分发挥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作用,建立由环保能源公司负责人、镇村干部、农业合作社以及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理事会议事协商机制,下设11个理事小组,目前理事会共收集民意问题信息835条,其中一般问题807条,已全部解决,疑难问题28件,已交由相关部门办理或作出政策解释。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挂点联系困难群众工作机制,收集群众“微心愿”,为民办理“微实事”,其中在社播村启动试点开展党员“包组联户”活动,全村27名普通党员包联349户农户,征集“微心愿”21条并得到有效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乐城镇社播村盘活闲置土地30多亩,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菊花基地种植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5万多元的收入,带动周边村民每月增收1200多元。打造乡村特色旅游路线,以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公司科普长廊、肇庆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亮点,成功推出富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游,顺利举办肇庆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昔日的山区镇经过全方位的改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实现“邻避”到“邻利”的有效变化。

  干群齐上阵,旧貌变新颜

  高要区回龙镇赤水塘社区在2018年因干部涉黑涉恶被直接认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面对困境,回龙镇迅速清理3名涉黑涉恶的赤水塘社区“两委”干部,重新选优配强“两委”班子集体,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契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擦亮党员身份,党支部在社区全体党员家门口贴上“共产党员户”牌匾,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在社区重点场所,设立党员责任岗,由党员负责管理维护,带头做好日常保洁。以党风带民风促村风,在党员中开展“好村风、好家风、好习惯”带头人创建活动,将“三好”作风传遍社区每个角落,彻底清除黑恶势力歪风在社区的影响,党员牵头编写赤水塘居民公约三字歌,将生硬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生动鲜活的歌词,教育社区群众遵纪守法,达到潜移默化,转变村风民风的效果。党员群众齐动手,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发动党员包片包户,争取群众支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党员带领群众筹集资金150多万元,投工投劳2150人次,完成省卫生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史文化馆、景观亭、莲池、主干道和村内小景观等项目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如今的赤水塘社区面貌大变样,道路硬底化,古巷道经修复后重放光彩,昔日弃耕地土地变成美丽花海,原本各成一派的房屋外墙重新美化,乡村旧貌变新颜,党组织重新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