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汕头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枢纽传播社区正能量

时间:2020-08-13 09:37:2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社区医生录制防疫宣传视频、社区企业提供爱心送餐服务、企业员工当上社区志愿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汕头市金平区东方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创新专业服务精准覆盖,守住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米”。

  东方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带来的“社区正能量”,正是汕头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而发挥好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既是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目前基层工作的短板。

  为此,汕头市以金平区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推进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通过转变观念、打破限制,广泛汇聚社区资源,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核多元”创新管理模式

  汕头市金平区东方街道是当地颇为典型的街道。尽管位处中心区域,但街道社区类型复杂多样,社会治理任务头绪多、困难群体多、公益服务缺口大、社区社会组织散乱。

  该如何做好社区工作,从而满足辖区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

  对此,东方街道党工委将目光聚焦在街道基层社会联合会,以联合会党组织引领为核心,将推进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作为强化社会协同的创新举措和突破口,广泛汇聚社区资源,带动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到社区工作中。

  “东方街道有11个社区,类型复杂,单靠社区居委会服务群众实在是分身乏术。”在东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东方街道基层社会联合会党总支书记黄艺丽看来,基层工作存在的短板,还需从基层入手,打破各种限制进行解决。

  为此,东方街道基层社会联合会提出了“一核多元”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即根据商、住不同特点,通过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引导社区孵化基层社会组织,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和机制,合力打造齐抓共管的文明社区。

  以该街道商铺林立的龙眼街区为例,推行商户共建模式,成立龙眼街区商户共建协会,打造诚信文明有序商区,把原来“脏乱差”的街区变成了品牌示范街区。

  针对街道物业小区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以金海社区建设对标先行点为契机,由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牵头该社区8家物管公司共同建立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商住社区长效管理。

  那么,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又该如何管理?东方街道选取凤园小区为试点,由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引导社区党组织搭建平台,积极发挥各楼栋楼长、梯长作用,实行小区研商委员会模式,助推开放式小区升级提质。

  此外,对于条件成熟的汕头市服饰文化协会,引导其建立党组织,突出红色阵地建设,鼓励支部开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员图书角。同时,建立“两委”干部挂钩联系社会组织机制,引导协会主要负责人自发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建强社会组织“小支部”激发服务社会的“大能量”。

  搭建交流平台服务群众

  除了利用基层社会组织创新社区管理模式,东方街道基层社会联合会还积极发挥桥梁平台作用,通过搭建形式各样的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党建、行政和社会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东方街道基层社会联合会以打造集“党群、政务、文化”于一体的服务场所为目标,先后孵化了“凤亭下”惠民一条街、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文明驿站、社区书院、街心花园、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心理辅导室等76个活动平台。同时,发动一批企业职工、居民群众和青少年加入志愿者行列,建成一支人数超1300人的服务队伍。

  在此基础上,还联合辖区各类热心企业、社会组织和辖区志愿者队伍,逢周六开展“凤亭下惠民一条街”便民惠民活动,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理发、维修电器、义医义诊等惠民服务。2018年以来,近20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风亭系列惠民活动中,获益群众近50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凤亭下”活动品牌效应下,该联合会党组织活化阵地作用,先后举办了元宵花灯一条街、弘扬东方文化围棋走进社区、名家潮剧进社区、送温暖扶贫济困活动、社会组织帮扶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圆梦行动、儿童课外和假期兴趣课堂、“老少同乐”象棋公益活动等,创新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

  据黄艺丽介绍,自2018年以来,东方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已累计开展各类惠民便民活动150多场,其中不少已成为辖区的例牌活动,比如东方公园文艺汇演暨迎春送温暖活动连续四年举办,元宵节晚会和读书会也连续两年举办,逐渐融入辖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基层枢纽激发社区力量

  整理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是东方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5年来的有效实践,也是汕头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的探索路径。

  近年来,汕头市利用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区域内重要社会力量枢纽的覆盖面优势,将其建设成基层党建工作的延伸平台,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全面覆盖。将街道党工委列为联合会党建的第一责任部门,明确要求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和会长,组织部门和民政办的分管领导兼任副书记、下属社区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任委员,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组织部门审批。

  同时,以联合会党组织为桥梁平台,促进会员单位党建。以金平区为例,各街道成立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后,将辖区内532个社区社会组织全部吸纳成为会员,并按照因地制宜、有效指导的原则,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置。截至2018年年底,金平区已设立社区社会组织党支部46个、党小组171个,纳入管理的党员1320人,实现了社区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全覆盖。

  此外,建立“两委”干部挂钩联系社会组织机制。截至2018年年底,金平区社区社会组织中由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社区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比例达到99.4%,其中,担任会长或召集人的比例达到96.2%。日常工作中,联合会党组织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有针对性地要求党员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居民服务、民俗文化等主题,带动所在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那么,在实际运作中,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该如何开展工作?

  汕头市给出的答案是——一手抓联合会自身建设,将联合会建设成为所辖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支撑平台;一手抓会员管理,推动联合会开展行业自律,规范社区社会组织日常活动。

  同时,赋予联合会社会协同枢纽的角色,提出通过转移职能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多渠道夯实联合会的综合实力。

  以金平区为例,17个街道党政部门共归纳包括创文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备案咨询、环境保护巡查共23项,以公益项目方式签订委托合同,交由联合会承接。通过充分赋权,激发联合会及其成员单位协同政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社区正能量”。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