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横石水镇江古山村:点燃“红色引擎” 推动乡村振兴
从泥土路变水泥路;从农产品滞销到建冷库错峰销售;从五保户拎包入住“颐养居”,到入股光伏发电、旅游公司等“造血”项目……近年来,省定贫困村——英德市横石水镇江古山村,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建设与扶贫攻坚、民生短板、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等农村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使“党建+”成为该镇乡村振兴发展的红色引擎,村庄面貌大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夯实基层“红色堡垒”
江古山村下辖28个村民小组,有近6000人口,党员106名,设一个党总支部,下辖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因产业单一落后、集体经济收入低、农业人口多、因病致贫人口多、贫困发生率超过5%等原因被定为贫困村。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为带领江古山村全面脱贫奔康,横石水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激活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方面,优化党支部设置,把江古山村原有的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优化成2个,每个支部设2个党小组,并解决活动议事场所问题。在2020年初,江古山村建成了“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网格,并选优配强各级网格的网格长;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把村中的致富能手、理事会中的党员提拔到村支部班子中,建立“村支部+理事会+村小组长”的基层治理体系。与此同时,严肃规范组织生活,采用村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一对一指导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
党组织阵地建设同样是关键。江古山村积极争取上级及帮扶单位的支持,筹集120余万元新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并于今年1月投入使用。该服务中心占地845平方米,设有办事大厅、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及其他功能场室,硬件设施完善,不仅满足了日常办公需要,还可为群众实现“一站式”服务。
“以前我们村党支部的办公场地严重不足,每次开大会,全村100多名党员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里,而且办事大厅既是党员会议室,又是村干部办公室,还充当调解室和消防站,其他功能场所更是无法配齐,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服务群众质量不高。”江古山村党支部书记林志旺说,如今,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有了大会议室,可容纳100多人,并配有电子横幅、多媒体设施,同时还分担了镇委党校的培训压力,“服务中心建成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到会率明显高了,组织生活更规范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强了”。
此外,江古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还配有4名社工和党员志愿者,负责阅览室、儿童活动室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辅导功课。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定期到服务中心为群众义诊和体检。
多措并举打造“先锋引擎”
村(社区)是最基层的单位,“两委”干部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村中各项工作的质量。近年来,江古山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不断激活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是抓学习,提升理论业务水平。把理论学习作为村“两委”干部会前必修课,并按照求选派干部到镇美丽办、组织办跟班学习,有效提升班子整体能力水平。二是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探索“周末党课”“微党课”等学习方式,提高党员队伍理论素质。三是通过现场公开招录,启动青苗工程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等,选拔4名年轻、有学历、有干劲的人员到村委任职,并撤换了两名不符合连任条件的“两委”干部。干部队伍中,2名大专以下的干部已参加学历提升班,通过村干部间的“传、帮、带”,新进的年轻干部对村中情况、业务工作更为熟悉。四是完善制度,提高村办公效率。对村干部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建立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的工作制度。
释放乡村振兴“红色力量”
基层党组织增强了,该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高涨。近年,在帮扶单位省卫建委和江古山村党总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江古山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全部完成硬底化并安装了路灯,村里新建了公园、绿道和篮球场,面貌焕然一新,引进了扶贫产业,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江古山村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协鑫20兆瓦光伏发电站、英德百鸟堂生态旅游公司、八百秀才茶园等项目,使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6000元以上。1200立方米的江古山村冷鲜库已建成投入使用,可储存新鲜蔬果近80吨,村里的农产品实现了错峰销售,农产品滞销现象不再出现,有效提高了农户种植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9年,江古山村还与帮扶单位共同打造了“江古山村客家香米”品牌,以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的优质稻谷,再统一加工、打包销售出去,为村民增收开拓出新渠道,村集体经济也持续增加。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可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考虑到村里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多,江古山村党总支部与帮扶单位省卫健委充分沟通,兴建了1100平方米的颐养居,五保户和低保户可“拎包入住”,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颐养居里,还设置宽敞的康复理疗室,镇村医务人员在此定期开诊,并配套远程医疗就诊点,村医可以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在网络上直接连线,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专家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以前我们村基本是泥土路,一到雨天,到处坑坑洼洼,现在村里都铺上了水泥路,建起公园、绿道和篮球场,村子干净整洁大变样了。”坝仔蓝(村小组)的村民说。
江古山村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今,全村28个村民小组建成了美丽乡村“整洁村”,其中坝仔蓝小组建成“特色村”。“要想富,先修路。”林志旺常说。上任后,他发现不少村道使用年限过久,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林志旺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帮扶单位的支持,对该村5公里道路进行全面修整,并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村容村貌大大改善。
每当夜幕降临,江古山党群服务中心外的广场就热闹起来,打篮球的年轻人、健身的老伯伯、跳舞的阿姨……老老少少聚集一处,村里的人气旺了,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现在到组入户开展工作,群众都很配合,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也比以前少了。”一名老村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