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桂城党员志愿服务的十年探索
辖区设上千党员责任岗引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422支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提升城市温度
“责任党员:陈胜焜;责任范围:陈丰段河道。职责:监督河涌水质变化;管理河涌沿岸宣传牌;监督禁止乱倒垃圾、乱扔共享单车;监督河涌两边水生植物。”7月14日上午,在南海区桂城街道叠二社区,一个“河道养护监督岗”的党员责任岗牌被正式挂上。像这样职责清晰的党员责任岗,在桂城各社区村居已经竖立了上千个。
这是桂城党员志愿服务开展的一个写照。从2009年桂城成立佛山市首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至今,桂城党员志愿服务已开展10年。10年间,422支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1万多名党员志愿者,通过参与党员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关爱,带头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文明建设,累计服务群众300万人次,走在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路”,是桂城根据基层实际自下而上探索的一个有效的基层党建项目。
当天,也是桂城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10周年纪念日。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发出了给桂城市民及志愿者的一封信。
“10年探索彰显成效,也是一个全新起点。”麦绍强在信中提到,“期待桂城每名党员坚守红色初心,先锋使命,走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前线,为城市重振虎威、康定繁荣贡献先锋力量;期待桂城每名市民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形成‘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党员当先锋、群众齐参与’的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局面,集聚正气提升城市温度。”
社区里村里处处亮出党员责任岗
在桂城街道,像叠二社区这样竖立的党牌有上千个,覆盖所有农村及社区。
离叠二社区不远处的叠南社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水乡,每年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观看的“龙船漂移”赛事都会在此举行。近期沿着河涌行走,可以看到道路边上悬挂了很多牌子,这些牌子就是党员责任岗“党牌”。
河涌旁的河道养护党员监督岗,写着责任党员的名字、所负责养护的河涌范围及职责;古建筑前,悬挂的党员责任岗除了有责任党员的名字外,还有居民骨干的名字,他们要一起检测建筑结构安全性、留意古建筑外墙情况、消除安全隐患和制止相关不文明行为。
整个叠南社区,除了古建筑保护岗和河道养护监督岗,还设置有水乡文化宣传岗、公园养护监督岗、古树保护岗等党员责任岗,涵盖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党员设岗定责具体化,有助于让党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麦绍强说,立下牌子就是立下军令状,“要让群众监督党员,同时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当社区配套服务做好了小区物业价值也提升了,大家得益大家好。”
在桂城打造社会治理服务新格局中,基层党员一直通过基层志愿服务,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目前,桂城成立了422支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实现村居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重点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发展了1万多名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超过300万人次,开展了包括关爱独居老人、关爱环卫工人、关爱中重型地贫儿童、旧房修葺计划、援助山区小学微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等多类帮扶项目。
除了开展公益关爱外,桂城党员志愿服务队还带头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文明建设。数据显示,去年5月以来,桂城动员数千名党员清理被丢弃的共享单车1万台;今年以来,桂城动员6000多名党员开展乡村振兴“三清理”活动,清理1000多吨废弃垃圾。桂城希望能通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感受到“惠从党来”,进一步强化村居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
这些活跃在大街小巷、村组之间的“红马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下桂城城市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让党员成为一面旗帜”
以亮出党员责任岗为代表,探索10年的基层党员志愿服务,正是桂城落实南海区委“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一个体现,也是落实佛山市委组织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重要举措。
早在2008年,桂城就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试点,2009年,桂城党员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桂城党员志愿服务队执行副队长聂桥锋介绍,此前,桂城和很多地方一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来,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党建工作。
“从2009年起,桂城开始系统性思考新时期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并在全街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开启了新时期探索新方法抓党建工作的尝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其中一个尝试也是在这个期间应运而生的。”聂桥锋说。
随后,得益于街道每一届班子的重视和基层党员干部的支持,桂城党员志愿服务的发展以星火燎原之势不断壮大发展,成为桂城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基层党员的“第二支部生活”和在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
服务“常态化”、项目“精细化”、队伍“专业化”、运营“品牌化”,成为桂城党员志愿服务的特色做法。例如,桂城建立起发展党员“双50小时”制度;鼓励基层党员学习社工知识和各类志愿服务技巧;安排人员挂钩重点项目和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公益联盟,吸引1000多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实现了公益帮扶和公益资源的无缝对接等。
桂城探索也证明,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是新时代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好方式之一。目前,桂城已建立起一支由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志愿服务“直属部队”,在服务内容上均从基层出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发动党员通过日常走访调研,入户了解群众需求,从群众需求出发,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能实实在在让基层群众受惠。
如今,要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同缔造,“基层党委党组织更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每一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只有社区党委和党员以身作则,群众才会支持、理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并主动参与其中。”麦绍强透露,接下来桂城街道党工委会重启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与以往不同,此次被评为五星级文明的家庭,还会享受到银行给予的一定额度信用贷款,在行政服务中心享受绿色通道,享受免费体检等福利。
三大品牌合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在“红马甲”活跃的同时,另一股温润的橙色力量“关爱桂城”也成为提升桂城城市温度的重要来源,而这两股“红橙力量”,与桂城的“熟人社区”一起,围绕“党建引领创新服务”的治理主线,共同构成了桂城社会治理服务的新格局。
与“红马甲”同年启动,“关爱桂城”以“爱家,爱桂城”为口号,倡导“爱己及人,助人乐己”的社会关爱文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两年后,佛山首个“熟人社区”创建工作在桂城启动,成为聚焦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有益探索。
数据显示,10年间,由桂城街道财政拨款设立的“关爱基金”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社会服务共计投入8403万元,资助服务项目258个,惠及966万人次。同时,8年来,桂城动员了62个小区党支部参与小区治理工作,建设小区善治示范点。
如今,在这三大品牌项目开展下,桂城的社会服务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6月28日,在桂城召开的“党建引领创新服务‘创熟’助力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研讨会上,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蔡禾,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吉林大学教授田毅鹏等来自民政部社会治理专家组成员代表均对桂城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及创新经验予以了肯定。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广佛两地的互动交流与深度融合,将释放更为强劲的“极点”引力。而作为广佛极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南海参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桂城未来要承接更多的创新项目、人才等资源落地,更需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
依托已有10年发展基础的党员志愿服务、“关爱桂城”以及已开展8年探索的“熟人社区”创建工作,“未来,桂城街道党工委正计划通过上述三大品牌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构建‘一核多元’社会管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动员党员带头、全民共同参与,并整合更多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的资源,提升桂城社会综合治理水平,进而推动桂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卢启良说。
■案例
亮出责任岗党员带头整治环境
“党员责任岗亮出来就是让群众监督我,把巡查工作做得更到位。”桂城街街道文翰社区党员志愿者阙国钊说,除了是党员志愿者外,阙国钊还是一名来自广州的新市民。
阙国钊所在的文翰社区是三山新城第一个城市社区,集聚了约2.5万名居民,其中来自广州的新市民占90%。此前,由于没有成立专门的城市居委会进行管理,出现了居民乱扔垃圾、周边工业垃圾乱倾倒等情况。
今年5月起,文翰社区根据“党员三先”机制,广泛征询党员关于参与乡村振兴及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见,探索在社区内设立党员责任岗位牌。
目前,文翰社区内已设立党员责任岗20多个,社区全部党员已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岗认领,其中还包括6名流动党员。6月以来,该社区动员党员和群众清理了环境黑点44个,清理垃圾10吨。
在党员的带动下和社区党支部的宣传动员下,更多的群众也参与到“三清理”和人居环境整治中来。例如,由12名跳舞大妈组成的巾帼志愿者队伍,每晚都会在跳广场舞期间履行“义务巡逻员”的职责,巡查相关责任区的环境情况。6月以来,党员和居民共向社区党支部反映社区环境卫生等问题84个。
同时,文翰社区还注重辖区内的物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中,通过连接社会资源,提升社区绿化水平,整治环境卫生问题,加强了社区环境卫生清理、保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