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金平:党建领航 群众当家
“本次投放塑料0.5公斤,积分为60积分。”“清理背街小巷卫生死角能否加入积分?”清晨的汕头市金平区,居民一出门就能遇见这样的热闹场景:积分超市里,大家一边挑选心仪物品,一边与“五老志愿者”讨论如何多“挣”积分;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穿梭街巷,备餐箱里的“长者爱心餐”热气飘香;穿红马甲的志愿队伍认真巡视社区楼道;“邻里茶舍”党群联系点中,讨论声此起彼伏。

居民群众在金丰社区党群积分超市兑换物品、服务。 通讯员供图
如今的金平区,正悄然经历一场“全民共建”的生动变革——没有生硬的动员,却有不约而同的参与;没有宏大的口号,却有实实在在的改变。一个人人有热情、处处有舞台、事事有回应的幸福金平,正沿着“百千万工程”的脉络,徐徐铺展。
搭台聚智
推动群众化身治理“主力军”
金平区持续深化“四个万家”“千名干部联千村进万家”等活动,开展“先锋领航·党员在身边”实践活动,打造“党群连心月”“一线工作周”“邻里服务日”等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载体,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密切联系群众、组织发动群众。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保障参与回报,金平区以“积分制管理+党群积分超市”为抓手,配套建立积分兑换等激励机制,成功推动群众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
金砂街道金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由辖区理发店、美甲店、汽车清洗店及爱心机构提供的丰富物资在党群积分超市亮相。在积分制管理机制下,居民参与热情从“积分超市”延伸至社区各个角落:有人主动参与小区环境美化,有人耐心化解邻里小摩擦……爱心公益服务点前报名者不断,线上“微心愿”认领清单频频“秒光”。岐山街道西陇社区进一步创新,将积分制与垃圾分类深度融合,居民每月每户可凭“积分储蓄卡”免费领取带专属二维码的厨余垃圾袋,打造出“绿色账户”特色体系。
聚焦搭建社会参与平台,金平区探索创新“社区合伙人”运行机制,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整合调动共建单位、群团组织、社区组织、市场主体等多方力量参与服务供给。金砂街道金丰社区成立汕头市首个城市社区社会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就餐、助老等便民服务。同时,创新搭建“圆梦微心愿”“邻里互助”等居民互助平台,设立“议事小方桌”“民议茶话室”等引导居民自主参与社区服务和议事协商。岐山街道创新设立季度“岐心议事日”,常态化组织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平台对社区建设管理进行复盘交流。议事平台上的民主声音,正汇成金平区高质量发展的运行代码。
全域志愿服务网络也为群众参与提供了更多载体。金平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动员社区居民、“五老”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发挥特长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区170个社区至少各建立1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新新”群体入网入格,以“随手拍”形式向社区反馈治理问题,主动“接单”帮助解决居民紧急购药、长者送餐等需求。广厦街道发挥“五老”志愿服务队余热,常态化开展“微巡防”社区治理活动;石炮台渔港新邨小区党支部组建“红色管家”志愿队参与老旧小区管理;金东街道百合园社区发动居民、“五老”、新就业群体组建“百合邻长”先锋队、“银辉先锋队”、“新火先锋队”,营造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广厦街道“五老”志愿队耐心劝阻流动摊贩。 通讯员供图
强村富民
干群合力赋能乡村“新蝶变”
金平区持续引导推动企业、乡贤支持乡村建设发展,助力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提升,改善人居环境风貌。
全区扎实开展村企联建“先锋工场”试点建设,打造“先锋果园”等4个市级“先锋工场”,建立“社区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村民”模式,推动产业进村,引导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群众增收、集体增富。鼓励企业发挥专业与资源优势,推广先进技术,如大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向周边养殖户传授经验与技术,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同时,积极探索推广乡村运营模式,选取岐山街道陇头社区作为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试点,因地制宜成立胜意佳粿、绿阳科技等4家强村公司,为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中铁十二局援建沙浦西街入村标识提升项目。 通讯员供图
金平区广泛动员乡贤、热心居民等通过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方式参与乡村绿化。2024年以来,累计筹措社会绿化资金1000余万元,发动6000余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涉农社区共植树4.148万株,营建近30片主题林,形成全民植绿良好氛围。发动近千名居民主动认领周边绿化管养,打造约400个“四小园”,成立12支街道绿化劝导志愿服务队,共有320名志愿者参与巡绿巡林,全民参与乡村绿化的氛围日益浓厚。

居民群众、各领域志愿者积极参与浔洄老村“先锋果园”种植活动。 通讯员供图
此外,金平区聚焦人居环境整治,优化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网格责任领导带队,组织发动居民参与辖区人居环境巡查整治。如鮀莲街道探索“线内管理、线外清理”模式,在居民门前划设管理线,引导居民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在“线内”规范摆放物品,网格员则对“线外”侵占行为及时清理,确保社区环境整洁美观。
联企引侨
帮扶聚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金平区注重挖掘企业、侨胞、高校资源,广泛动员企业代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潮籍乡贤以资金捐赠、项目捐建、公益资助等形式投身“百千万工程”金平实践,推动侨资、企智、高校技术等资源向基层集聚,为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全区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动参与帮扶企业超260家次,推动12个街道与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构建“公益+微利”模式,谋划推进一批央企助力项目,推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环境风貌提升。
实施“百校联百县”活动,推动辖区企业与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7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21个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结对131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9个项目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典型案例与品牌项目。
依托侨乡优势,金平积极联络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兴业,引进侨资助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鼓励海外侨胞围绕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言献策,将先进理念融入本地实践,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各民主党派及有关团体累计提出意见建议139条,为全区“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
如今的金平区,街头巷尾藏着可见的变化:绿化带垃圾少了,邻里笑容多了,城乡建设更令人满意。一大批“百千万工程”项目扎实推进、稳步落地,幸福金平的愿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