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广州花都:以党建为魂破局攻坚,以民生为大融合发展

时间:2025-11-09 17:45:0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体:

  深秋时节,广州花都区花山镇平龙新时代社区的街坊议事厅内暖意融融。在近日举行的“老友议事会”上,居民代表、物业负责人、运营方和镇政府专班人员围坐一堂,分享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的喜悦,畅想着未来社区的发展。“作为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拆安置区,平龙新时代社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社区,这里多村混居、新老融合、乡愁遗失,治理难题很多、难度很大。”谈及平龙新时代社区,参与多个安置区建设的相关方不由地感慨。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涉及9个村16214名居民的动迁安置。花都区花山镇机场三期安置区总规模全省在建最大,涵盖6个片区、20390套安置房,可容纳超10万人居住。其中,平龙新时代社区是先行启动的核心片区之一,社区占地近1000亩,规划108栋住宅、6286套安置房,可容纳近2万人居住,目前已入住约4000人。花都区花山镇将党建引领贯穿安置区征拆、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以平龙新时代社区为试点,超越“安置区”的传统定位,以党建为魂破局攻坚,以民生为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多村混居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转存图片

  夯实组织根基

  从“征拆一线”到“治理一线”

  “那段时间,我们不是在入户,就是在去入户的路上。”一位曾参与机场三期征拆的党员干部回忆道。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拆攻坚战中,花都区花山镇党委第一时间组建党员攻坚队,号召党员带头签约、各村经济社干部率先示范。花山镇东湖村党员曾德基回忆,我们不仅是政策的宣讲者,更是行动的先行者,白天上门讲解政策,晚上整理群众诉求,用“党员先签”的实际行动打消群众顾虑、跑出征拆“加速度”。

  随着居民陆续回迁,党建工作的重点从征拆现场转为治理一线。平龙新时代社区住户,既有平西村、东湖村等村民,也有新花都人等租户。花都区花山镇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平龙新时代社区大党委,大党委成员包括关联村的党组织书记、镇政府工作专班党员和辖区内的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社区治理重大事项,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征拆时期的矛盾调解,到如今的设施维护、邻里协调,变化的是服务场景,不变的是党旗在服务群众的一线高高飘扬。

  深化党群联动

  从“民生关切”到“民心所向”

  “10号工作室”常态化的线下民意征集,“智慧平龙”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民意征集;花都区人民建议特邀建议人(社会工作观察员)驻点,花山老友记-“花山晴雨”党群志愿服务队扎根…在平龙新时代社区,区镇两级将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搭建起全天候、立体化民意表达的“直通车”。与此同时,落实每月街坊老友议事会联席会制度,及时收集、处理和反馈居民的建议诉求,形成“大事党委办、小事老友办、难事专班办”可持续运行机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成为平龙新时代社区最真实的写照。

  “一起让美好发生,如果您愿意,可为暂时困难的Ta点一杯‘花香’”在平龙新时代社区花香书吧,爱心传递的杯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平龙新时代社区大党委副书记、花香书吧主理人党员江永强介绍,这里是美好生活共同体,也是“两社三中心”省级试点。新时代社区,新生活共营,平龙新时代社区采取社区合伙人机制,充分吸纳居民、物业、社工、新就业群体和社会自治组织等多方力量,通过合伙人反哺社区、社区链接赋能合伙人,共享新时代的幸福之花。

转存图片

  树载记忆,花绽未来。为破解“多村混居、新老融合、乡愁遗失”安置区治理的共性难题,平龙新时代社区将岭南传统村落的“榕树”文化与“花”元素融入社区规划,打造出独特的“榕”和“花”文化体系,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融得进新家”。在“榕系列”场景中,志愿者们依托“榕聚里”美好生活共同体、“老榕口”公园等空间,组织开展各类便民服务;在“花系列”场景中,他们协助运营“花宴”街坊饭堂、“花颐”长者中心、“花芽”青少年发展中心等,让服务覆盖居民生活全需求。

  随着十五运会开幕式的临近,“十五运知识问答”活动拉高了居民在家门口参与体育盛事的热情,也拉近了邻里的关系。花都区花山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一理念,加大对多村混居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探索,组建平龙新时代社区党支部,升级平龙新时代社区大党委,探索生活在未来社区、组织关系在原村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为未来社区高质量发展、美好生活共同体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为党建引领多村混居型安置区治理积累更多经验和更好样本。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