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陆丰:以党建引领破解区域协同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乡镇赋权扩能,整合力量、提升能力,确保接得住、用得好。”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方法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资源分散化、服务低效化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汕尾陆丰市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三镇地缘相邻、方言相通、习俗相近,合称“三甲”地区。近年来,陆丰市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针对“三甲”地区长期存在的行政壁垒突出、资源整合不足、治理效能不高等问题,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牵引,创新成立“三甲”地区临时联合党委(以下简称“联合党委”),通过组织重构打破镇域藩篱,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优化机制、破解难题。从“三镇分治”到“抱团发展”,从“治理盲区”到“示范样板”,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深刻变革,正在陆丰“三甲”地区悄然发生。
机制破局:构建“党委统筹、三镇联动”组织体系
破解跨区域发展瓶颈,核心在于搭建高效协同的组织架构、建立顺畅有力的运行机制。
建强组织架构,夯实协同基础。联合党委坚持高位统筹,9人班子由陆丰市委统一选派,党委书记由市领导兼任,副书记及委员分别由三镇党政正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同时从“两办”、职能部门及三镇抽调15名优秀干部组建“一办四组”(办公室、党建人事组、规划建设组、项目推进组、社会事务组),实现“专人专责、专班推进”。
优化决策机制,提升运行效能。联合党委建立“分层议事、协同决策”机制:重大事项如整体规划制定、重点项目立项等,由党委会集体研究,专项问题通过专题协调会、项目推进会精准对接,点对点解决堵点难点。自挂牌以来,联合党委召开各类会议28次,成功解决跨镇协调问题43个。“五一”假期期间,联合党委借外出人才返乡契机召开座谈会,收集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27条,其中15条已转化为具体项目。
明确推进路径,实现长效衔接。针对“三甲”地区发展现状,联合党委实施“两步走”计划:短期聚焦“百日攻坚”,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交通秩序管控、农房管控、社会治理等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以快速见效的整治成果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中长期谋划“1+6+N”整体规划,以“党建一体化”为核心引领,推动空间格局、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绿美生态“六个一体化”,并延伸N项具体落实措施,实现从“应急破题”到“长效发展”平稳过渡,为区域协同发展绘制清晰蓝图。
攻坚破题:以“百日行动”夯实区域发展基础
联合党委将“百日攻坚”作为检验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聚焦21.43公里示范线路打造,统筹推进32个重点项目,以点带面破解长期积累的治理难题。
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生态底色。联合党委坚持“以清拆拓空间、以整治提品质”思路,重点攻坚国道、县道等主干道沿线及三镇交界地带环境,覆盖24个村(社区)。组织环境卫生统一大行动86次,出动人员超2.25万人次,清理垃圾杂物4175处、超1.6万吨,拆除乱搭乱建758处;采用“镇统筹+村联动+环卫服务外包”模式,实现垃圾清运“日产日清”,同时推进“三线”整治路线43公里,建设绿美公园8处、“四小园”19处,种植树木18.85万株,总投入资金1675.5万元,昔日“脏乱差”的交界地带,如今成为村民休闲的“打卡点”。
农房交通治理,规范发展秩序。创新“交叉巡查+无人机巡查+地面动态巡查”模式,拆除“两违”建筑19宗,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完成主干道沿线1301间房屋外立面提升、199间“平改坡”改造。实施“交警中队+执法队”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58次,查处摩托车未戴头盔1530余宗,教育劝导1.36万人次。加速推进揭惠高速南延线、国道G228线改建等重点项目,其中揭惠高速南延线已完成总投资的64.5%,预计今年底通车;国道G228线完成总投资的89.3%,10月前可实现16.44公里路段通车。
社会治理强化,筑牢平安根基。以禁毒、“双反”为重点,构建“联防联控”网络,深化“一清三打五整治”禁毒举措,开展大清查行动73次,破获涉毒案件3宗、抓获14人;发动网格员、护海员参与海岸线管理,查获走私案件2宗,查扣三无船舶153艘。规范镇级综治中心运作,化解涉农、涉土、涉军退等矛盾纠纷171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产业赋能: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格局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联合党委聚焦海洋经济与五金产业两大核心领域,推动三镇从“单打独斗”向“产业协同”转型,构建“陆海联动、优势互补”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耕海洋资源,激活“蓝色动能”。依托“三甲”地区41.5公里海岸线(占陆丰全市21.63%),推进三大关键项目:总投资41亿元的甲子渔港,前期已完成投入4998万元,同步协调广东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产业园,从根源上解决渔产品仓储运输损耗高、附加值低等问题;甲东镇“海蓝岛文旅休闲综合基地”(总投资1.2亿元)与“现代渔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总投资5亿元)已完成项目入库,正加速推进规划设计、用地协调等前期工作,未来将与甲子渔港形成联动,打造“渔港集散+文旅体验+渔业升级”融合发展格局。
升级五金产业,构建“集群优势”。甲子镇作为“广东省五金塑料家具配件专业镇”,五金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积累深厚的产业基础,但长期受“家庭作坊为主、规模企业匮乏”模式制约,产业链延伸受限。为破解这一困局,联合党委规划建设2350亩的陆丰五金配件产业园,引入总投资10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目前已累计投资5.73亿元,26栋在建厂房(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中,3栋五层标准厂房、2栋火车头厂房已具备投产条件,4栋电镀厂房将在10月交付使用。招商方面已成功引进企业20家,涵盖电镀、五金加工、电商等领域,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压铸—注塑—模具—包装—物流”全链条布局,推动“三甲”五金产业从“分散经营”向“集群化、规模化、智能化”转型。
民生共享:织密“全域覆盖”公共服务网络
党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联合党委聚焦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民生领域,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延伸,用“民生温度”检验一体化发展“深度”,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务服务升级,实现“跨镇通办”。为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跑远路”难题,联合党委加快推进“三甲”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1~2层主体建设,投用后将整合社保、户籍、民政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镇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新建“三甲”文化馆内部展厅施工收尾,展品陆续进场,开放后将成为集文化展示、群众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甲东镇电商驿站也投入运营,不仅为村民提供农产品代销、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还打通了特色农产品外销渠道,真正把政务服务与民生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教育医疗提质,迈向“优质均衡”。联合党委依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陆丰教育集团,对甲子中学、甲子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甲子镇中心小学实行全域托管,通过派驻优秀校长、开展联合教研、组织教师培训等举措,推动三镇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同时借力深汕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人才支援、技术帮扶、远程诊疗等方式,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2025年5月,教育集团与帮扶医院先后揭牌运行,标志着“三甲”地区教育医疗一体化建设进入实质推行阶段。
基础设施完善,推动“互联互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喝水难、水质差”问题,联合党委启动甲子自来水厂改造项目,谋划建设覆盖三镇的一体化供水管网,未来将实现三镇居民饮水“同网同质”。同时加速推进主干道地下管网改造,统筹推进给水、污水、电力、通信等工程建设,既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又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三甲”客运站、甲子港大桥等项目建设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通三镇“断头路”,实现区域交通“内畅外联”,为群众出行与产业发展提供更便捷的条件。
从“三镇分治”到“抱团发展”,从“治理盲区”到“示范样板”,近年来“三甲”地区的蝶变,是陆丰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资源下沉和乡镇赋权扩能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以党建引领破解区域协同难题的创新探索。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资源整合转化为发展动能、把群众需求转化为改革靶向,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