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探索党建引领“零物管”社区治理新模式
广州荔湾老城区多宝街道的天佑社区南站新街24-34号居民小区,面积约2680平方米,有6栋楼房、112户297人。该小区80年代建成、90年代房改后,长期无物业管理,权属关系复杂、居民多样,治理难度大,存在治安消防隐患多、环境卫生管理难、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且因物管条例门槛高,业主委员会缺失,长期处于“零物管”状态。
2024年底,多宝街道、派出所多次接到该小区停车矛盾纠纷投诉和报警,12月5日矛盾升级引发聚集性问题。属地多宝街道迅速牵头,联合区住房建设园林局、多宝派出所等多方,党工委主要领导组织研究,召开4次协调会,达成共识:在纠纷彻底解决前,由街道平安法治办、社区居委会共同派员暂代管理小区停车场。街道在矛盾爆发初期安排2名工作人员24小时定点值守,无间断巡检巡管;矛盾缓和后,常态化安排人员加强日常巡管和定点守岗。经多方努力,小区矛盾纠纷暂时缓解,但老旧小区“无人管”“年久失修”“无序停车”“冲突不断”等问题仍亟待治理。
该小区还存在诸多管理难题。公共区域权属不清,1至3楼商铺权属两家机团单位,3至8楼为小区住户,业主涉及机团单位和居民群众,公共区域实际归属不明,多宝街道致函相关部门核实,查核历史资料无显示,无法明确管理主体及细化责任范围。组建业委会操作难,街道曾尝试推动成立业委会,聘请第三方测绘、备案物业区域,但因市物业管理条例门槛高、实际执行缺乏可行性,业委会成立工作陷入困境。
截至探索功能型党支部成立前夕,小区管理问题依旧严峻。多宝街道党工委扛起“党建引领”大旗,创新成立物业管理性质的南站新街物业小区功能型党支部,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该党支部吸纳居民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组成支委成员,旨在把党建引领工作具体化、措施化,为居民提供管理和服务,让党支部成为连接组织与居民的桥梁纽带。
功能型党支部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住品质,让居民安居乐业。二是带动热心业主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平安和谐稳定。三是作为“试验田”,为街道无物业管理或无业委会的小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治本”。
推动“零物管”小区成立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引领老旧物业管理新路径的有益探索。多宝街道用党建“红线”穿起治理“千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敢于尝试、勇于探索。通过成立功能型党支部,有望解决小区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让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家门口”治理,携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平安共同体”,培育出更多基层社区治理的多宝“试验田”,为其他类似小区提供借鉴,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