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深入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
夕阳的余晖洒在汕头市濠江区玉新街道岗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空地上,围墙拆除后敞开的空间里,欢快的广场舞旋律与铿锵的英歌舞鼓点交织。这里曾是森严的办公区域,如今已成为社区居民日常打卡的“活力心脏”。“以前觉得这里有距离感,现在像自家客厅,活动多、办事快,没事也爱来坐坐!”居民魏阿姨的笑脸,映照着汕头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带来的真切变化。
阶段以来,汕头市以党建为强劲引擎,深入贯彻省相关部署,坚持市区街居四级联动,以12个省级试点为先锋,围绕群众需求精准发力,全力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聚人气、有特色、受欢迎的温馨家园,一幅党群连心、服务升级的生动画卷正在汕头大地铺展。
四级联动激活“一盘棋” 阵地服务蝶变升级
为了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汕头市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汕头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组织市、区、街道、社区干部赴江门、佛山学习取经,建立定期会商、调度机制,压实21个职能部门和7个区县责任,将盘活的闲置资产资源下沉镇村,细化项目“时间表”“路线图”,统筹资源抓好落实。
紧扣“15分钟党群服务圈”目标,汕头市推动阵地从物理空间到服务内涵的全面跃升。
龙湖区南社村将冗余办公区变身多功能活动室、濠江区岗背社区果断“拆墙便民”……一场“空间革命”在汕头全市党群服务中心悄然兴起。
龙湖区“医”心惠民系列活动中,小朋友体验中药香囊制作。 郑淼鑫 摄
与此同时,汕头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服务触角不断向末梢延伸。巧妙整合政府、国企闲置房屋及各部门下沉资源,在商圈、景点等繁华地段精心打造152个党群服务站。创新动员1025家沿街商铺设立户外劳动者驿站,提供免费凉茶、充电休息、应急药品等暖心服务。
南澳县澳前村在宋井景区设立服务站,推行“党建+旅游+服务”模式,今年以来服务游客已超5万人次。潮南区则整合卫生站、人才驿站等资源,建立共享联办机制,实现民生服务“一站式”供给。
创新运营多元参与 蓄力“造血”活水长流
近日,记者在金平区鮀莲街道胜隆社区“胜意佳粿”粿品工坊看到,厨房里的数名“娘子军”正在制作粿品,有的和面,有的捏粿皮,有的包馅料。随着蒸汽的升腾,一个个软糯晶莹的红桃粿新鲜出炉,诱人的香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鮀莲街道胜隆社区组织辖区党员群众到“胜意佳粿”工坊参观、体验做粿,进一步弘扬“粿”文化。 受访者供图
去年,为带动村民和集体增收致富,借助全市村企联建先锋工场试点的东风,胜隆社区充分发挥村内妇女大多擅长做粿的优势,将这一潮汕特色技艺转化为产业动力,推动粿品制作产业化运作。通过建立“社区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村民”的模式,创新成立“胜意佳粿”粿品工坊,打造了粿品制作厂房、文化展厅和宣传围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摇身一变成为“先锋工场”。
胜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变化,是汕头市贯彻落实省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的生动缩影。一站式服务大厅成为“居民会客厅”,行政化办公室化身“便民手工坊”……在汕头,曾经闲置冷落、功能单一的行政空间,如今已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空间。
如何确保阵地“建得好”更“转得活”?汕头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参与的可持续运营新模式,“社区合伙人”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
“社区干部多次来谈工作设想,希望我们能加入,一起为辖区的孩子们服务。我觉得想法很不错,就答应一起试试看。”近日,一名素质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谈到成为金丰社区合伙人的心路历程。
金丰社区党委大力推行“党群连心、服务为民”工作机制,对外发布“社区合伙人”招募信息,多渠道鼓励引导热心集体和个人加入“社区合伙人”队伍,凝聚辖区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供给、共谋社区发展。
得益于“社区合伙人”的优质教育资源,金丰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专注未成年人教育成长的“丰羽计划”,在寒暑假开设公益课堂,安排趣味剪纸、手工拓印、竹编福字、福桶DIY、潮州歌册、声乐教学、少儿主持、舞蹈形体、趣味运动、心理教育等课程,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假期服务,解决家长们看护难题,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党群服务中心提质,核心在党,关键在服务人民。我们将坚持四级联动、资源下沉、多元参与,把更多有温度、有特色的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党的阵地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汕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提质行动持续走深走实,汕头更多党员群众“愿意来、经常来、喜欢来”的温馨家园正焕发蓬勃生机,成为汕头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最温暖的注脚。
一线实践
金丰社区创新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
面对辖区人口密集、服务需求多元的挑战,汕头市金砂街道金丰社区创新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有效整合辖区内外资源,汇聚共建单位、企业商家、物业公司及热心个人等多元力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共同构筑服务完善、活力充盈的温馨社区。
金丰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单靠社区自身力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社区党委主动作为,积极推行“社区合伙人”机制。通过党组织书记带队动员、线上平台招募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加入。
目前,已有包括汕头市东厦小学、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金樟幼儿园、三维阁书画工作室、羽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圣贤文化交流中心、瀚艺筝乐团、明德学生之家、汕头市聚源义工协会等40余家单位、团体及热心个人成为“社区合伙人”。
社区物业企业作为重要合伙人,积极提供摩方壹加壹、世家文化园等公共场地资源,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延伸阵地。今年以来,依托这些阵地已成功举办大型义医义诊、趣味运动会、游园会等活动10余场,并不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垃圾分类宣传等,深受居民欢迎。
携手“共建单位合伙人”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党支部,为餐饮从业者举办防灾减灾讲座;联合“群团合伙人”汕头呼援通运营救援总队,为快递小哥开展AED使用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热心合伙人”汕头大学医学院刘教授团队也为居民普及急救技能……金丰社区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充分发挥各类合伙人的专业优势。
得益于“社区合伙人”的优质教育资源,金丰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办暑期“丰苗成长”公益课堂,提供创意贴画与音乐、硬笔书法、美术等课程。
金丰社区不仅在“一小”活动上下功夫,更在“一老”服务上花心思。“丰彩桑榆”活动中,“群团合伙人”组织手工爱好、红歌潮剧小组定期活动;“商企合伙人”华达隆城市服务公司为季度趣味运动会提供蔬菜奖品;新增的每周三“八段锦”活动,由退休老党员郭祀昌主动领操,助力老年群体科学健身。
金丰社区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有效盘活了社会资源,将多元服务精准送达居民身边,显著提升了社区的公共服务效能和居民生活品质。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拓展“合伙人朋友圈”,深化多元联动,携手各方力量,共筑更有爱、更友善、更具活力的美好新社区。
典型案例
龙湖区举办系列“医”心惠民活动
一大早,在汕头市龙湖区新津街道金凤社区,居民们结伴着来到现场,龙湖区“医”心惠民系列活动开始了。名医大讲堂、中医义诊、便民集市……这场由龙湖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卫健工委、区直机关工委烹制的“服务大餐”,让党群服务中心化作热气腾腾的“健康会客厅”。
“为什么有人精力充沛像‘永动机’,有人却总感觉‘电量不足’?”“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扬长避短更健康?”上午9时,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准时开讲。汕头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教学主任,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陈欣泽作为主讲人,将深奥的养生智慧化为家常话语,引得听众频频点头。
讲座刚散场,意犹未尽的社区居民李先生便来到中医体质辨识区,让中医专家继续为其答疑解惑。“楼上讲座、楼下问诊,家门口就有专家把脉开方,真办到心坎里了!”李先生告诉笔者,自己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现场,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专家团队坐诊,为居民提供一对一问诊、用药指导等服务,针对居民个人身体状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养生指导。穴位贴敷、针灸、拔罐、推拿……在中医疗法体验区,中医适宜技术一应俱全,让居民亲身体验传统医学疗法的神奇魅力。
此次活动是龙湖区进一步深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赋能行动”工作成效的生动实践,也是龙湖区开展“‘医’心惠民 ‘遗’脉相传”系列活动的缩影。
该系列活动通过市“双百干部双向锻炼助推‘百千万工程’”行动龙湖队和市“百千万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团链接市级资源,推动市、区两级优质中医药资源、非遗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文化体验。同时,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持续增强党群服务阵地在党员群众心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截至目前,龙湖区“‘医’心惠民 ‘遗’脉相传”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6场,让每一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