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汕头澄海:瞄准服务功能这一靶心 党群阵地从“建好”到“用好”

时间:2025-07-03 15:04:4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夜幕降临,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东林美村的文化活动室内茶香袅袅,村“两委”干部与村民围坐一桌,以一杯清茶作为开场,讨论着公共空间改造方案……端起茶杯话家常、谈发展、解难题,这便是深受村民喜爱的“食茶话事会”,也是当地用活用好群众身边的党群服务阵地的生动实践。

  “这种家长里短式交流场景降低村民拘谨感,大家更容易打开话匣子。”东林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锐清说,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可以及时了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起到聚民心、解民意的带动作用,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幸福食堂”、老党员驿站、农村书屋、公益托管班、“小哥学堂”……近年来,澄海区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功能化、体系化水平,瞄准服务功能这一靶心,统筹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赋能行动,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建好”向“用好”升级,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凝党心、聚民心的“红色会客厅”。

3.jpg

华冠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潮汕铁枝木偶非遗传承体验活动。受访者供图

4.jpg

澄华街道华文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通过VR场景为小朋友开展普法活动。    受访者供图

  聚焦全龄段群体需求

  实现老有所养、青有所学、幼有所托

  党群阵地是聚集党心民心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员群众感知组织温度的末梢神经。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好党群服务阵地,“实用”才是根本。

  澄海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全龄段群体需求,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提供差异化服务,搭建集教育管理、文化供给、民意交流等内容于一体的立体城市空间,吸引党员群众时时可来,人人爱来。

  中午,前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幸福食堂”飘出饭菜香,几名工作人员熟练地帮老人分发餐具、打饭、盛汤。十几名老人围坐在饭桌前,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着美味的午餐。这是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长者饭堂里的日常。

  该饭堂采用第三方中央厨房配餐,村党委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辖区内1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免费提供助餐配餐服务,让老年人吃上营养均衡的饭菜。

  聚焦老年人的情感关怀,澄海区在东山、前美村党群服务中心试点“幸福食堂+”,配套打造农村书屋、老党员驿站等,搭建起用餐助餐、休闲娱乐的平台。此外,澄海区还在城西社区推行挂牌党群服务中心24小时联系热线,为80周岁以上孤寡老人指定联络员,提供代购、陪诊等居家养老服务。

  傍晚,走进澄海区盐鸿镇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在一楼右侧的银龄活动区和儿童乐园,居民坐在一起喝茶拉家常,悠然自得;孩童们则在一旁尽情玩耍,笑声弥漫。

  与传统党群服务中心相比,盐鸿镇党群服务中心包括党群服务区、商业区和室外休闲运动广场,设置有党建交流会议室、电商直播间、产品展销、艺术培训室、招商服务、党建书吧、多功能大讲堂、儿童游乐区、户外健身等多个功能区。该中心不仅举办音乐、舞蹈、书法、创业技能等公益培训活动,还引入书画社、文史研学社、灯谜社、潮乐社,让党员群众更多元地了解当地文化,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需求,澄海多地开设公益托管班,在党群服务中心拓展绘本墙、手工区、阅读角,发动志愿者参与儿童课业辅导,鼓励青少年竞聘“社区小主任”,参与小区巡查、民情记录等事务,帮助双职工解决带娃难题。

  此外,澄海区在南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南溪大讲堂”,邀请企业高管、农技专家授课,举办“狮头鹅养殖技术”培训班,帮助中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开设“小哥学堂”,组织快递、物流、网约车等行业群体“同台竞技”,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

  发挥中心哨点站作用

  集结银发服务队、小哥义警队、少年议事团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前哨站”。阵地规划设置是否合理、能否彰显特色,对推动基层服务效能意义重大。对此,澄海区立足资源禀赋,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推动城乡发展的新枢纽。

  在优化空间布局上,澄海区合理安排“一厅五室”,推动大厅窗口向“开放式”转变,开展便民化改造,完善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建设。同时,澄海区结合“双报到双服务”,推动7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和5000多名在职党员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实现资源下移和力量下沉。

  在强化治理效能方面,澄海区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哨点作用,打造“党群议事厅”,定期举办村(社区)书记茶话会、返乡人员座谈会,引领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健全阵地平急快速转换机制,组建起盐鸿党员突击队、溪南党群服务微小队等队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应急培训,凝聚起阵地集聚支援、指挥调度处置的力量。

  如华文社区试点发布“社区合伙人”招募令,利用党群服务阵地资源,吸引专业技能人才、爱心企业、物管公司等参与社区运营。有音乐专长的居民协助社区日常组织合唱团活动,运用专业知识为社区谱写社区之歌,通过文艺宣传为整个辖区营造文明向上、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物管公司加入社区“和韵调解队”,靠前解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有效减少12345的投诉量;爱心企业常态化配合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探索盘活社区闲置办公用房,参与社区运营,实现多方共赢……

  深挖银发资源,成立“最美银发志愿服务队”,协助社区有效化解居民间的矛盾纠纷;成立“小哥义警队”,鼓励外卖小哥、滴滴司机、快递员等化身“移动网格员”“民情速递员”和“政策宣传员”;成立“少年议事团”,让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区日常巡查、楼道美化、民主协商等。如今,华文社区已经形成了“15分钟服务圈”,一个个党群服务阵地描绘出一幅社区“暖心地图”。

记者手记

  党群服务中心:从“物理空间”到“民心坐标”

  曾几何时,“卷帘门常闭”“玻璃门冰冷”成为一些党群服务中心的尴尬写照——场地气派、设施崭新,却少有群众踏足,服务资源闲置沉睡。这种“建而不用”的状态,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更背离了服务群众的初心。

  党群服务中心要真正“活”起来,核心在于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适配。当前,一些中心虽设施齐备,但服务内容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活动安排与居民时间错位,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唯有建立“民呼我为”的响应机制,中心方能从“物理空间”升级为“民心坐标”。

  如何让服务精准对焦?关键在下足“绣花功夫”。摸清需求是起点。通过走访、问卷、线上平台等途径,动态捕捉群众所思所盼,让服务项目源于真实呼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可延长晚间及周末开放时间,将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安排在居民闲暇时段,真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党群服务中心的“用好”,更在于成为党心民心交融的枢纽。它应是政策的“翻译器”,将党的惠民政策用百姓语言讲透;也是民情的“集散地”,及时反映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基层治理优化。澄海有些地方推行“食茶话事会”,将居民反馈的共性难题转化为服务项目,既解决了民生痛点,更密切了党群关系。

  从“建好”到“用好”,是对基层治理智慧的检验。当每个党群服务中心都成为需求精准对接的平台、资源高效整合的枢纽、党群良性互动的家园,它便超越了物理空间,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最具温度的“民心坐标”。

  人民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唯有真正读懂民心所向,将服务精准滴灌至需求深处,党群服务中心方能刻下新时代党群关系最温暖的坐标。

2.jpg

华文社区组织小朋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科普屋观看视频。受访者供图

一线实践

  东里镇头冲村:阵地孵化电商驿站 农副产品“上云出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电商进农村不仅为农民打开全新的市场大门,也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在澄海区东里镇头冲村,当地以电商驿站为突破口,通过“党建引领、党组织搭台、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撬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当地探索“党建+电商”互融共促的发展途径,建成电商驿站一期工程,配备5G光纤宽带和直播体验间,聘请专业电商团队入驻,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青年、本地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与此同时,东里镇电商青年创业党支部引领党员经营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加入电商驿站平台,成立“瑞农合作社”,为小型商户和农民散户提供线上运营和销售直播媒介服务,帮助他们扩大零售终端市场。

  “我们的团队入驻头冲村电商驿站后,推动五金工具、手机支架、樟林林檎、特色糕点小吃等本地农副产品线上销售,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头冲村电商驿站党员经营户郑文绪说。

  电商驿站的运营,推动五金工具、手机配件、樟林林檎、头冲番石榴、新兴街火龙果、龙潭番薯等一批东里特色产品“上云出海”,让本地农副产品销得更远,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并带动周边村镇电商从业者共同参与直播经营、交流学习、创业培训。

  据统计,自运营以来,直播带货成交超9万单,累计营业额突破257万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1场,成功培训各类人才468名,为东里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基层亮点

  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参观镇史、喝喝咖啡、聆听乡村课堂、了解当地特色产品、开启电商直播……在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阵阵咖啡香气弥漫,三三两两居民围坐桌前,一边享受咖啡的香醇,一边聊得热络。

  “没想到党群服务中心还能喝咖啡,孩子们也能在这里愉快玩耍,空间利用起来真不错。”附近居民许女士点赞道。

  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玉莲路东侧,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自建成运营以来,该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有机融合了红色教育、镇史展示、便民服务、儿童游乐和电商直播、咖啡吧、便利店、教育培训、特色产品展销等多种功能,所有空间均向群众开放并做好常态化管理维护,发挥“镇域公共客厅”的作用,打造出有温度、群众爱去的多功能便民惠民综合服务场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线提升。

  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借鉴深圳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理念,以文化赋能委托本土研学企业广东正博教育科技公司进行运营,自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以来,已开展了多场次的书法培训等活动。该镇还将筹划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串联全镇的研学旅游文化资源,推进全镇域研学旅游产业发展。

  接下来,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还将持续提升完善,继续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功能,在公共空间设置帮扶驿站,打造老中青特色延伸服务品牌,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乡村振兴前沿阵地、深圳帮扶展示中心,着力服务莲华镇农业产业、服务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生活,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