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县:善用“小支点” 撬动“大幸福”
每到傍晚时分,梅县区华侨城广场便热闹起来,这座承载着梅城人童年记忆的广场如今依旧热闹。华侨城儿童活动中心是华侨城广场整体改造提升的一大亮点,除了道路经过重新铺装,座椅、照明、垃圾桶、凉亭、公共厕所等设施都实现了改造升级,滑梯、小秋千、跷跷板、攀爬架等儿童活动设施吸引着小朋友们的目光。
改造提升后的华侨城广场焕然一新。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尽可能扩大活动空间,满足不同阶段孩子的玩耍需求。”梅县区人民政府新城办事处(下称“新城办”)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丘立梅说,“我们在改造时保留了假山、石海螺、石牛等地标,让大孩子们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的童年欢乐。”
华侨城广场的改造提升是新城办从“小切口”改善民生的典型缩影。近年来,新城办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社区运营,大力实施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引导各方资源赋能社区,从小切口、微改革入手,探索“党建+提质”“联动+服务”等方式,提升社区的社气、社品,推动社区进一步建成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城办事处位于梅县区新城中心,下辖5个居委会。新城办供图
智慧社区
全科网格治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走进新城办智慧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几乎占满整面墙的智慧监控大屏,辖区的基础数据整体展示、网格事件处理情况、政务事件处理情况、重点人员滚动数据、网格基础信息、社区活动宣传、社区视频监控、设备告警信息等都清晰有序地显示在大屏上。
新城办智慧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在智慧监控大屏上,工作人员可以全面了解街道、小区情况,实时查看管理辖区的相关信息,及时接收突发事件警报。据新城办工作人员透露,智慧监控大屏的核心板块和配套的便民小程序预计在7月上旬实现初步调试。
基于智慧社区平台建设,新城办建立“发现、甄别、上报、交办、处置、反馈、办结”的闭环流转机制,实现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战术”转变,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向网格化、智能化深入推进。
“我们的工作一是基层治理,二是生活服务,通过新城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辖区动态,及时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新城办党工委副书记刘煜辉介绍,新城办积极推广“全科网格治理+”模式,以社区网格为单位,辖区24个网格党支部书记牵头,积极构建“1+24+N”治理模式,探索“点单式”服务,精准对接群众诉求问题,变“等居民求助”为“主动上门服务”。
品质社区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社区服务阵地
近年来,梅县区推行“大工委”、“大党委”、支部进小区等工作机制,成立了45个网格党支部、14个暖蜂驿站,推动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提升。
在新城办辖区的锦发商业广场旁边,锭子桥社区网格党群服务驿站门口挂有“工会驿站”“暖锋驿站”的标识,驿站内部桌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免费Wi-Fi等设施一应俱全,热可纳凉,冷可取暖,渴了有水喝,饿了能热饭。
锭子桥社区网格党群服务驿站(锦发商业广场旁边的暖锋驿站、工会驿站)外部景观。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锭子桥社区网格党群服务驿站(锦发商业广场旁边的暖锋驿站、工会驿站)内部陈设。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锦发商业广场附近外卖比较多,以前外卖骑手常常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休息,现在有了暖锋驿站,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也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休息场所。”新城办党工委副书记刘煜辉介绍,辖区内目前有5个暖蜂驿站,结合所在位置打造便民空间。
为夯实服务阵地,打造新的服务场景,新城办按照党群服务中心分类优化提升要求,积极整合资源,深化“一室多能+共治共享”,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亲民化、共享化、开放式改造。截至目前,共整合提升工会驿站、暖蜂驿站、爱心驿站等各类多功能服务场所15个,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服务驿站”三级城市党群服务体系,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驿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暖心社区
聚焦“一老一小”完善生活服务设施
“没有‘面子工程’,全是有用的改造,群众说改什么就改什么。”在邮政宿舍小区住了十几年的吴先生表示,这次提升改造切实为该小区居民带来便利,“以前楼梯间墙面脱落,线路很乱,现在全都翻新了,以前院子里不能停车,现在不仅地面平整了,停车方便了,还有了喝茶下棋的休闲区域,小区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
邮政宿舍小区改造后切实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邮政宿舍小区提升改造是新城办建设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近年来,新城办以适老化设施改造提升为重点,开展老旧小区品质适老改造工程,对辖区内16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从2020年试点改造西桥头老旧小区起,新城办坚持“以小区改造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提升”原则,探索片区联动改造模式,将辖区老旧小区分成七大片区整体打包,分建筑本体和周边配套进行联动改造,不断完善辖区“一老一小”生活服务设施。
结合“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城办改造提升辖区各类公共活动场所,华侨城广场改造提升正是其中之一。为突出基础民生,守护“朝夕美好”,新城办还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和照护服务需求,链接梅县区妇幼保健院资源,派驻医护力量下沉社区网格,在五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健康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