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以党群服务“破圈”为群众幸福“聚能”
中午时分,家住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青云社区的张婆婆招呼着老邻居下楼,步行几分钟,来到位于青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长者饭堂用餐。除了约饭,街坊们还经常相约到社区舞蹈课堂、养生课堂“打卡”学习。“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张婆婆说。
近年来,清远贯彻落实新一轮广东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计划,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作为夯实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在阵地建设、功能布局、活动载体、精准服务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的温馨家园。
公共事务群众共商共议、多彩活动共筑精神家园、打造全年龄段“服务圈”……如今,在清远城乡,越来越多群众打开心门、走出家门、融入村居,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接地气▶▷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
走进佛冈县石角镇吉田村党群服务中心,崭新的设施、宽敞明亮的空间让人眼前一亮。“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既美观又功能齐全,坐下来办理业务感觉很舒心。”前来办事的村民朱叔高兴地说。
这是清远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清远各地立足群众需求,坚持建、用、管并重,通过优化阵地建设、聚合多样资源等举措,让党群服务中心更接地气、聚人气。
一方面,聚焦硬件,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如,佛冈县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中围绕阵地建设下功夫,投入资金推动全县91个村(社区)全域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阵地综合服务功能。
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煜丰介绍,吉田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后,空间布局更优化、功能配置更完备,以良好的办公环境提升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村民办事的便利性。
“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更热闹了,我们可以提供的服务更丰富了,居民对村委的工作越来越支持!”欧阳煜丰说。
另一方面,聚焦“软件”,盘活资源,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一室多用”功能。
佛冈县迳头镇楼下村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柜式、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并设置了党群活动室、学习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精准对接并满足党员群众的多元需求。水头镇王田村制定措施,每年根据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按比例划分资金用于服务群众和本村日常开支,为党群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清城区东城街道青云社区升级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把老旧小区的“边角料”空间利用改造成服务阵地,设立了老年人活动室、东城街道文化站、东城街道康园中心、清城区流动科技馆——青云分馆等13个功能空间,丰富多元的服务阵地自建成以来累计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洲心街道连江社区探索践行“小生意+大公益”原则,携手相关单位打造连江社区公益体验中心,以微利反哺社区公益,实现持续化、良性化运营。
青云社区升级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把老旧小区的“边角料”空间改造成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阵地。
有和气▶▷多元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村容村貌整治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在楼下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议事会议正在进行。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聚在一起,针对裸房长期空置、农户经济困难无力装修等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党群共议机制,楼下村探索创新“1+1”补贴机制,打造“群众买瓷片、政府帮施工”政群合作共建模式,带动全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
类似的探索,在清远不断涌现。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清远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在村级议事协商机制、“两化”“两员”工作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实践成果。
当前,该市正围绕打造“两社三中心”,进一步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建熟人社区,发挥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作用,整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服务资源力量下沉社区,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清新区太和镇城东社区正是一个生动例证。城东社区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引导小区党员、热心居民、物管等力量共同治理,结合小区楼栋长制度,将基层党建、综治维稳、民生服务等整合到“一张网”,打造“邻里互助站”,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强化资源整合,与清新区多元共治综合服务中心合署办公,融合区、镇、社区三级力量,进驻公、检、法、司等力量的一站式调解平台,进一步畅通党群沟通渠道,切实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今年来,处置日常问题事件111宗,其中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类49宗,办结率100%。
不仅如此,党群服务中心还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各方力量,将各方力量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如,清城区凤城街道扩大“党群服务圈”,将居民党员、退休干部、爱心商户、医务人员等编入网格,发动热心居民、青年学生等志愿者4642人次,联动机关、学校、企业等多主体提供站岗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45场,为群众提供义诊、学生上下学疏导交通等服务,受益群众达9000余人。
聚人气▶▷让群众想来、爱来、还来
村(社区)不断拓展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领域和功能,创新做好项目发展规划设计,通过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针对村中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楼下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公益辅导课堂“春禾爱心课堂”,开展课业辅导、绘画、手工制作、课外阅读、思维训练等课程,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护航。同时,在周边村小组配套完善服务基础设施,新建了乡村大舞台、长者服务中心、小公园等,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休闲生活。
相似的画面,也在清远的城市社区上演。在城东社区中海阅湖壹号小区“耆老下午茶”活动上,老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下棋、聊天,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东社区打造了“友邻善治”“周末家人”“耆老下午茶”等社区特色服务项目。“小区经常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活动场地大、环境好,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很方便,周末带小朋友下来参加活动,他们玩得很开心。”何伯入住小区3年有余,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基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推进社区治理、服务、发展一体化进程,把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社会交往交流空间,把社区各类人群紧紧联结、团结起来。各社区因地制宜开展探索,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以社区活动为载体,搭建邻里互助分享平台,切实发挥服务中心、活动中心、邻里中心的作用。“悦青云”“东风送暖”“凤起大观”……清远大地上,一社一品创特色,百花齐放激活力,社区的“社气”“社品”不断显现、提升。
青云社区聚焦辖区“老朋友”“小朋友”“新朋友”多元主体,用实用活辖内场所资源,为社区群体提供个性化贴心服务,开发“守护老友记”“民生微服务”等多个民生服务项目。
寒冬时节,青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了“暖心驿站”。这里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及饮水、充电等便捷关爱服务,并配备有应急药箱等物资。外卖骑手小林不时来暖心驿站歇歇脚,“对我们在外奔波的人来说,这里就像一个港湾。”
过去,在群众眼里,有事要办才到党群服务中心来,如今,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集养老托育、休闲阅读、文体服务、就业培训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矩阵不断完善,群众有事没事都愿过来逛逛,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温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