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探索基层党建政校合作的“新塘实践”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新塘镇新时代基层党建实践基地正式挂牌

时间:2019-10-17 09:46:3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10月16日,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新塘镇新时代基层党建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广州增城新塘镇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这意味着新塘镇与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开启基层党建政校合作研究。

   一个多月前,新塘镇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已成为全镇乃至全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得到了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建设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新塘镇新时代基层党建实践基地是新塘镇携手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合作的又一大尝试,也是新塘镇党建工作拓面提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塘镇党建工作。”新塘镇相关负责人说。

   政校合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塘镇是一个特大镇,研究其发展与治理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刘建军认为,新塘镇的经济规模和外来人口规模在全国来讲是独一无二的,其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区域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背后的政治密码值得解读。

 “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基层党建在推动基层城市或者乡镇发展过程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基层党建的整合力、领导力、串联力又如何发挥?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在人口、经济和地域规模极具代表性的新塘镇设置新时代基层党建研究基地,综合性研究基层党建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对当下中国应对和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挑战,富有借鉴意义。”刘建军说。

     接下来,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新塘镇新时代基层党建实践基地会开展哪些工作?刘建军介绍,首先借助基地对新塘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系统调研;第二,对新塘镇发展的经验、趋势和潜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第三,以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切入口,梳理和总结新塘镇这一有代表性的巨镇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并解读新塘镇社会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据了解,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各个相关院系为平台,以“国际化”“跨学科”为特色,以“重新发现中国”和“推进对当代中国的深度研究”为学术理念,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近年来,中心持续关注党建与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新塘镇作为广东省中心镇、特大镇,是增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以党建引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新塘实践”中,积累了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方面的丰富经验。

    “我们和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基层党建研究基地,通过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政校合作新方法与新路径。”新塘镇相关负责人说。

   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塘镇与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秉承“互惠共赢”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激发1加1大于2的合力,共同为加强增城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加油助力,为增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心家园”

   据悉,新塘镇党群服务中心是由增城区新塘镇委、镇政府与南方日报共同打造,中心以“新时代 心家园”为主题,规划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整体包括党建学习及党员群众活动阵地以及政务服务、法律服务、议事服务、来穗人员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综治服务六大服务区。目前,党建学习及党员群众活动阵地主体大楼已经落成,并逐步对公众开放。

 “这里不仅集中展现了新塘镇筚路蓝缕的党建历程,还展示了党带领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燃情岁月,以及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新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建学习及党员群众活动阵地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3层,分为序厅、领航、同心、同向、先锋、奋进六大篇章,集中展现了新塘镇在党建引领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同时,新塘镇党群服务中心紧扣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理念,还设置了党建书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交流区、志愿者驿站、康体活动室、企业之家等十大功能区,为群众提供共享、集约、多元的活动场所,成为面向全镇,集党务、政务、企务、社务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党建、社区、政务等一站式服务。

   接下来,通过统一规划设计,新塘镇党群服务中心将努力建设成为增城区乃至广州市面积最大、服务功能最全、最受群众喜爱的新时代党群服务阵地。

   新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为契机,探索出“1+7+46+N”的党建服务体系,以新塘镇委统领党群服务、政务服务、来穗人员服务等7大服务功能,实现46个村(社区)全覆盖,并在基层各类党组织中广泛创建N个党建示范点,把党群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心家园”。

 “新塘镇党群服务中心不仅仅是简单的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空间资源的整合,是对社会治理新高地和政治地标的重塑。”刘建军表示。

 “对于很多为城市基础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工人、保洁员等基层建设者以及外来群体,我们要通过设置这样的一些活动空间,为他们提供歇歇脚、喝口水等暖心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提升政治温度,这将有利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尤其是对市民化程度很高的广州而言很有价值。”刘建军说。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