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阳江阳西:全民齐心共建“绿美阳西”

时间:2024-03-22 10:45:42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挥锹铲土、扶树填坑、踏土夯苗、提桶浇水……在植树节来临之际,阳西县开展以“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宜居美丽阳西”为主题的植树活动,县、镇、村三级联动,党员、干部、群众齐参与,共种下1.3万棵苗木,掀起了全民植树新高潮。

  今年以来,阳西县积极响应省委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坚持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绿”,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乡贤企业、市民群众等社会各界力量,共绘绿美阳西新画卷。

  规划谋“绿”

  掀起乡村绿化热潮

  乡村绿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好“在哪里种”“种什么树”“种多少树”“谁来管护”“钱怎么来”等关键问题,是推进全域乡村绿化的重要基础。

  阳西县组建乡村绿化工作督导组,对全县8个镇140个行政村开展联系指导,深入摸排“五边”“四旁”空地,并综合分析研究不同空地适合种植的树木品种类别情况,系统推进“一村一图、一镇一表”的村庄绿化规划制作,编制《阳西县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方案》,以“挂图作战”提升乡村绿化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精准性。

  为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阳西县健全县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包抓“百千万工程”责任镇村、镇领导干部全面挂村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组织部、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小结”,及时分析研判,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高效推进植绿增绿护绿等各项工作。

  资金投入是保障乡村绿化工作的重要一环。阳西县推行“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共投机制,鼓励用好以奖代补、先造后补等方式支持造林绿化,对符合要求的苗木由财政奖补50元/株,并引导各类社会主体通过捐资捐物、认种认养等方式参与植绿增绿。目前,全县已落实乡村绿化资金超700万元,有力保障乡村绿化工作推进。

  各界植“绿”

  按下乡村绿化加速键

  近年来,阳西县始终坚持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绿”,号召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助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

  今年春节前夕,阳西县开展“我为家乡种好树,助力绿美新阳西”植树活动,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和企业家代表等一起种下树木5460棵,发动乡贤、企业家认捐苗木9300多棵、总价值约100万元,形成党员带头、干部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阳西县768个基层党组织抢抓春季造林绿化黄金时期,闻令而动,逐“绿”前行。结合“迎新春清洁大行动”“绿美阳西先锋行”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组织开展了“乡村绿化党员先行”“绿美阳西人大代表在行动”“绿美阳西巾帼行动”“绿美阳西青少年在行动”“绿美阳西千企同种树”等主题的植树活动,累计开展植树活动超过500场,营造出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社会氛围。

  为了广泛凝聚力量,阳西各镇村党组织利用乡贤春节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或外出党员座谈会194场次、走访乡贤人数900多人次,积极动员乡贤、企业通过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方式参与乡村绿化工作。

  今年以来,阳西县共植树超过6.4万株。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筹集社会资金超过180万元,凝心聚力建成“人大林”“政协林”“乡贤林”“巾帼林”“青年林”“织心林”等一批主题林,让绿美阳西观念深入人心。

  科学增“绿”

  提升乡村绿化含金量

  绿美生态建设不单单是种树造林,还要因地制宜,推动绿美与产业融合发展。为此,阳西县注重将乡村绿化和乡村业态相结合,依托良好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探索绿色生态与富民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形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程村镇在着力培育“海上森林”、打造绿美名片的同时,积极采取“红树林种植+养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目前“程村蚝”养殖面积达5.2万亩,产量6.1万吨,产值7.03亿元;海鸭养殖户800多户,海鸭年产蛋量达140万公斤,年产值达2600多万元;已开发“红树林+生态旅游”阳西特色旅游路线,开展观候鸟、赏古树、走海岸等项目,加入生动的林下科普体验,探索集生态美食、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红树林特色生态产品体系。

  织篢镇鸡乸㙟村推动乡村绿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种植120多棵红花紫荆等景观树种,打造村码头、村主干道网红打卡地,助力发展研学旅游、户外运动、休闲康养、农文旅融合等业态,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力促强村富民。

  塘口镇周南村发动各自然村种植黄皮、龙眼、荔枝、菠萝等经济树种,并实行“发财林”管理模式,将经济树种的管护和收益都交给村民,发动各自然村无偿献地10余亩种植黄榄、土沉香等经济树种,将闲置空地变为村集体增收“聚宝盆”。

  新墟镇东水村充分利用现有笋竹资源,整合村民分散的笋竹种植土地,联合田心村委会打造6000多亩笋竹基地,建立竹笋深加工工厂,延伸竹笋产业链;培育壮大茶园基地,持续擦亮东水山茶“广东十大名茶”金字招牌,带动200多户种植户从事茶叶生产,年产茶约16万斤,产值达4800多万元。

  今年3月份以来,阳西县发动各镇村党组织积极开展“敲门行动”,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走访,鼓励村民利用“绿美”契机,积极打造“庭院经济”,免费发放荔枝、黄皮、龙眼等经济树种给村民种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乡村绿化工作的积极性。

  用心护“绿”

  织密乡村绿化管护网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如何保证植树成活率是乡村绿化的关键。在织篢镇谷围村,经过村党员干部近两个月来的悉心照顾,村道两旁新种植的香樟、紫荆、黄花风铃等树苗迎风竖立,长势良好。

  为了巩固植树造林成果,织篢镇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压实各村管护责任,确保栽种一棵,成活一棵,成林一片。该镇以自然村为网格单位,推动全镇28支下乡组、414名村民小组长,46名专职网格员、39名护林员全部进网入格,组建以“技术专员+村干部+自然村村长”为核心的绿化管护团队,并指定党员、村民代表等作为管护责任人,在各林区悬挂绿植管护牌,明确各方管护责任。

  为了切实做好乡村绿化工作的“后半篇文章”,阳西县坚持“造管并举、一栽就管、一管到底”的原则,出台《阳西县镇村绿化管护方案》,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责任体系,建立植树台账,对植树时间、地点、树种选择、管护人等内容登记造册,积极引入网格化管理,加强巡查巡护,全面加强苗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新栽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

  同时,阳西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建了4个乡村绿化管护技术指导小组,定期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各镇村一线全覆盖开展种植管护技术培训和现场教学,着力提高栽后苗木成活率,推动乡村绿化工作走深走实。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