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东莞黄江: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基层党建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时间:2023-06-14 10:49:11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期待已久的项目终于开工了!”6月12日,东莞市公常路改造工程动工仪式在黄江镇大冚村举行,当地村民希望能够为村里带来新发展机遇。

  道路的改造升级牵涉到多方利益,为确保公常路改造工程顺利动工,黄江把相关征收工作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战场,加快推动重点难题破解。实际上,从“四园四馆”相继投入使用,到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加快实施,再到百亿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个个高质量项目顺利推进的背后都活跃着一群党员干部的身影。

  近年来,黄江通过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立应立行”党建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加快推动基层党建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优势。

东莞市公常路改造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图为公常路黄江段。李鄂 摄

东莞市公常路改造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图为公常路黄江段。李鄂 摄

  提升执行力 征收工作成

  培养党员干部“主战场”

  公常路作为东莞干线路网规划中的纵向交通干线,是连接常平镇、黄江镇与深圳公明街道的交通要道,是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双科学城”的重要纽带。据统计,黄江镇、常平镇与深圳日均交换量约5.7万人次,出行目的以通勤为主,占比超过85%。目前公常路交通运行状况处于饱和状态,交通拥堵常态化,对公常路的改造已是非常迫切。

  但推进公常路改造工程却困难重重。该工程自南向北沿现状道路穿越黄江镇及常平镇大片的工业区、商业区及住宅区,终点与现状常平大道平交,其中黄江段征收土地62亩,拆迁房屋2.08万平方米。管线迁改量大,协调难度大,还涉及国防光缆、通信管线、给水管道、燃气管线以及10kV电力管线等迁改。

  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激情干事、高效干事,黄江深化党员干部执行力提升机制,把相关征收工作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战场”,在促进党员干部执行力跃升的同时,为破解重点工作难题凝聚“硬核”攻坚力量。

  随着公常路改造工程动工,黄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公常路项目与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深度融合,构建东莞、深圳城市交通综合服务通道,支撑轨道交通沿线TOD建设及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改造后将促进沿线城市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提升城市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本次改造工程全长约19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5.2亿元。项目将对照深圳标准实施,重点提升行车道、慢行系统、公交站点、人行天桥等道路和景观品质。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区域路网的汇集疏散功能,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效率,进一步优化市民的出行体验。

  随着“改革攻坚揭榜”加快推行,一批高质量项目正在改变黄江面貌。近年来,通过建立“学习培养+一线锻炼”系统培育模式,黄江将水污染治理、轨道交通土地整备、乡村振兴等重点攻坚任务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战场,让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执行力提升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此外,黄江镇还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抓、亲自抓、深入抓,通过头雁领衔攻坚克难,在破解民生难题中提升末端执行力。如镇党委领导挂点联系宝山社区鸡啼岗,压实村(社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带领党员干部对鸡啼岗“断头路”进行攻坚克难,最终征收拆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通过“拆迁现场设支部+领导班子直接包任务”的模式,仅用3个月基本完成轨道交通一号线黄江3个站点地块的征收工作,该临时党支部还获得搬迁群众23面锦旗表扬。

  精准督导 推动民生

  事项逐项销号解决

  为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管道天然气(“瓶改管”)工作落地落实,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消除燃气安全隐患,5月24日,黄江镇锦绣花园“瓶改管”工程启动实施。

  “瓶改管”是一项安全工程,也是惠民工程。所谓“瓶改管”,就是瓶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是减少事故发生和减少隐患的方式,也是防范用气安全的最好途径。对比老式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管道天然气具有安全、经济、清洁、便捷的优势,已成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

  党的二十大以来,黄江镇委紧密结合“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建设,引领带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落实举措,及时梳理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根据相关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管道天然气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今年以来,黄江镇班子领导联合镇城管分局、住建局、属地社区(村)、新奥燃气公司相关负责人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方,到镇内各老旧小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环境、广泛入户宣传和调研群众意愿等方式,最终确定了10个老旧小区纳入“瓶改管”项目并形成相关项目方案。

  “瓶改管”项目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镇党委经深入研究后同意实施黄江镇老旧小区“瓶改管”项目,将康湖山庄、锦绣花园等10个老旧小区纳入项目范畴,其中涉及小区住户6000多户,主要对小区庭院管网、调压设施及楼栋立管、户内燃气表、户内燃气管道等进行改造建设,项目总费用约2242万元。

  其中,根据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管道天然气工作的通知》精神,经财政部门财审的老旧小区“瓶改管”项目总造价,由财政补助(市、镇两级财政按3:7的比例分担)和业主个人按7:3的比例分摊,其中业主个人负担资金将由担任项目实施主体的企业负责,即镇级财政负担项目总造价的49%。

  目前,黄江镇10个老旧小区“瓶改管”项目已纳入2023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的备选项目,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市民群众人身安全的重要举措。

  诸如黄江镇老旧小区“瓶改管”项目等重点工作、民生实事,黄江镇通过建立“分工不分家”式的项目推动机制,班子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服从安排,以“周总结、月通报、季考核”方式定期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倒逼工作落实。此类事项也被纳入督查考核事项范围,镇人大、纪委、督查室等相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梳理反馈落实情况,以精准督导推动事项逐项销号解决。

  黄江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部门通过定期跟踪督导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业主意愿书、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会议研讨等,对遇到的难点、堵点及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解决,推动锦绣花园等已完成前期项目程序的老旧小区启动“瓶改管”项目。

  此外,针对老旧小区中存在部分业主有不想改、持观望态度,或业主不愿意承担项目部分费用等难点,黄江镇党员干部将继续与相关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方进行沟通,为住户答疑解惑、讲解改造优势,推动居民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思想转变,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同时,部分党员干部作为老旧小区的住户,他们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支持和推动“瓶改管”工作。

  党建赋能农村人居环境

  向“全域美”转变

  日前,黄江镇宝山社区鸡啼岗创建东莞市“特色精品村”工作顺利通过评审验收。“我们将继续密切党群关系,通过‘干部带群众,党风带村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鸡啼岗党支部委员黄锦湖表示。

  近年来,黄江镇把重大任务、攻坚任务作为基层党建的“战场”,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推出堡垒长“军令状”、先锋堡垒“流动红旗”、项目进度“红黑榜”、高额奖补激励等多项制度,推动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推动党建嵌入乡村基层治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特别是一个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领头雁”,是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与群众的接触中,鸡啼岗党员干部充满感情、倾注真情,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了解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所需所求。

  2022年以来,鸡啼岗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持续推进特色精品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特色精品村项目中,结合村人文环境,投入2626.89万元在村头、巷口、广场、公园打造了一批特色景观小品,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鸡啼岗党支部书记黄海明带领党员干部实地走访,深入基层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并规划设计了顶头围片区涂鸦村建设工程。项目围绕顶头围地段,通过路面硬底化、排水改造、明沟改暗渠、铺装大理石、外墙粉刷涂鸦、绿化景观改造、“三线”整治等,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旧围“大变样”得到周围群众的连连称赞。

  鸡啼岗的发展只是黄江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黄江高效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目前82项乡村振兴“8+1”项目全部完工,其中包括10个村史馆、10个小广场、13个公园及街头小景,以及13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不少“卫生黑点”变为“环境亮点”,农村人居环境正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

  沿着公常路走进黄江镇袁屋围村,迎面可见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平整舒适的柏油路以及古香古色的统一招牌,让袁屋围看起来更具魅力。2022年以来,袁屋围村针对村道路进行综合环境提升和后巷改造整治。经历一年时间的摸索,在党建引领下,袁屋围村率全市之先,利用“三线”整治为切入口,合理利用辖区内各背街小巷等空间资源,进行重新整治改造,将其设计为可供电动车停放、充电的“小巷子”,方便居民停车、充电。

  在黄江镇旧村,偌大的村史馆矗立在村广场前,馆内设有高规格会议厅和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可供村民日常开会与学习,极大满足了旧村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黄江镇旧村党支部书记任永球表示,回想两年前,旧村“脏乱差”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经常出现晚上路灯不够明亮等问题,无法满足村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2021年以来,旧村深入挖掘村民需求,建成旧村村史馆,一方面留住当地村民的乡愁,另一方面满足了村民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紧紧围绕道路升级,高效实施“白变黑”乡村振兴项目。目前,旧村内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