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汕头潮南:创新“一个箩筐、一份温情、一个拳头”工作法

时间:2023-03-23 11:03:45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峡山大溪是练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经过治理后两岸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张伟炜 摄

峡山大溪是练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经过治理后两岸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张伟炜 摄

  “别人问我妻子是哪里人,再也不用遮遮掩掩了。”近日,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西岐村在外乡贤黄先生谈到家乡的变化,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的妻子来自曾经的“世仇村”家美社区,过去这些年,每当别人问到妻子是哪里人时,他的内心就如同遭到重锤。如今两村解除了上百年互不通婚的陈规陋习,缔结成睦邻友好乡村。

  近年来,潮南区紧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基层治理列为五大战略部署的“头号工程”,总结提炼出“一个箩筐、一份温情、一个拳头”“三个一”工作法,深入开展“三查三改三健全一理清”示范引领行动,着力突围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治理痛点,全面提升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查三改三健全一理清”铸牢思想根基

  基层治理的关键主体力量是基层干部,提高基层治理成效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可以说,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既是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去年以来,潮南区紧扣全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三查三改三健全一理清”示范引领行动。通过狠抓农村党员干部查初心改思想、查公心改方法、查责任心改作风,一体健全村(社区)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此激励全区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提振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的精气神。

  以胪岗镇溪尾周村为例,潮南区委书记许广圻带队下沉到村,成立处置溪尾周村信访问题工作专班和工作组,向基层干部和群众亮明区委攻坚溪尾周社会治理问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该镇以此为契机,对村“两委”班子进行分析研判,配强党支部书记,凝聚多方力量,举全镇之力,搭建平台让乡贤企业家为推动溪尾周村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引导党员挨家挨户成功化解不稳定因素,以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顺利推进环美路等6条道路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最终溪尾周村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

  与此同时,潮南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扛起大旗,及时调整充实区委党建领导小组和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区镇二级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制度,选派130名党员干部配强驻镇帮扶工作队,选派34名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或任务较重村“第一书记”。

  同时,潮南区分领域组建8支人才服务团,积极推动19个市级、52个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联系11个镇(街道)、232个村(社区),形成以强带弱、以上带下、相融共生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

  潮南区还出台《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从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强化基层治理保障等4方面,出台25条治理措施干货,明确抓基层治理的总体目标和步骤措施,并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用力用劲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为确保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落实,潮南区创新建立了“首交”责任制,明确接办、承办、反馈、跟进、办结全过程的职责、时限等要求,确保工作任务“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有效防止推诿扯皮现象发生;不定期召开全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分析研判会、党建联席会议等各类专题会议,确保阶段性工作得到攻坚突破;坚持将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有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巡察和日常监督检查重要内容,建立“担当作为好干部名单”和“不担当不作为差干部名单”,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沿着“路线图”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个一”工作法化解两村百年世仇

  潮南区作为革命老区,涉农比例达99%,乡村治理总体面临着村庄人口“空”、乡村社会“散”、工作负担“重”等难题。如何将党员的力量延伸到基层各个角落?潮南区探索了一套办法。

  “我们坚持‘新官必须理旧账’‘新官不能新增糊涂账’,坚决不接‘导火线’,坚决不做‘击鼓传雷’的事,让潮南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进一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潮南区委书记许广圻说道,基层治理最关键一点,是要带着民生情怀解决群众诉求,主要领导带头抓稳定,各级各部门上门服务稳定。

  这点明了潮南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点方向。在解决个别历史遗留问题上,潮南创新治理方法,总结提炼出“一个箩筐、一份温情、一个拳头”的“三个一”工作法,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关口下移、重心下移,实现支部进网、党员入格,形成“收集群众诉求、实行受理登记、整理分类到办结回访”的全流程闭环服务。

  “一个箩筐”,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畅通民意的一个渠道、案结事了的一步先手棋;“一份温情”,是指不做与民争利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感情;“一个拳头”,即精准锁定“出拳”的对象,重拳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上述提到的成田镇家美社区与西岐村,是潮南区的两个毗邻大村。上世纪30年代,两村因旱天争夺水源灌溉农田问题引发大规模械斗,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拒绝通婚。

  “当年械斗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冤家沟’。随着时代发展,双方文化、经贸等活动交集越来越多。但困于心结,两村恩怨迟迟未能化解。”成田镇党委副书记彭木鹏说,成田镇党委、镇社联深入贯彻“三个一”工作法,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点、关键点,多次组织引导乡贤领班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乡话”“软话”把理说透、把情道明。

  眼见村民们思想有所松动后,两村乡贤又纷纷慷慨解囊,共计捐资约500万元,合力推动深美西路延长线贯通工程启动建设,改善交通环境、方便群众出行、打通发展命脉。2022年4月,道路顺利竣工,两个村居互相向对方赠送“和睦友善”牌匾,以表诚意,尽弃前嫌,宣布从此解除两村之间上百年互不通婚的陈规陋习,缔结成睦邻友好乡村。

  昔日冤家沟,今日和谐路。

  “人心一通,路通、水通、财通、百业通。”彭木鹏说,在成田镇家美社区和西岐村,那道绵延近百年的“冤家沟”早已化为无形,两村居民也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打破了近百年不相往来、互不通婚的陋习“坚冰”。

  长效治理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练江是粤东地区第三大河流,也是潮汕地区的母亲河。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印染废水、生活污水大量直排练江,导致练江长期发黑发臭,成为百姓心中之痛。历经三年艰苦奋战,练江沿江两岸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污染典型”蝶变成“治污典范”。

  新的一年,汕头明确要启动练江整治2.0版本,打造“两山”实践基地先行示范区。于潮南而言,如何推动练江长效治理机制,也是基层治理的题中之义。

  潮南区峡山街道练南村对标对表上级部署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基层党建与河长制“双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分片区、分河段划定红色责任区、落实整治任务。村党委书记作为村总河长,下辖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片区河段的第一责任人,党支部党员担任河段巡河员,并按照网格化分工做好保护河道、防污染宣传等各项工作。

  潮南区还创新推行跨村组建“大党委”工作机制,练南村党委与接壤的东溪村党委、南里社区党委等组建跨村“大党委”,签订共建责任书,把握好区、镇两级国土、环保、农业等挂钩单位党组织资源,及时分析、共同商讨并处理河道日常管理如治污、疏通、养护、防洪、绿地维护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工作机制上,潮南区制定了河长制会议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及信息共享制度等相关制度,切实做到流域整治有计划、有记录、有落实,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无死角。

  为了发挥党员作用,根据“双报到双服务”和“3+2+N”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潮南区直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到村助力环境卫生整治。练南村将党员编入村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党员志愿者设岗定责,分类组建清污突击队、巡河卫士队等各类党员志愿服务小组,结合“主题党日”开展“爱河护河”河流巡查、河流“五清”协助保洁、宣传政策、发动群众等工作,极大美化了流域环境。

  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了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来。峡山街道练南村开展河道治乱“随手拍”举报,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治水护河等活动中;红场镇大溪坝村每月15号开展“村庄发展大家谈”座谈会,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如何,关键要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和练江治理相比,噪音污染、积水内涝、公园改造等这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是关系居民和村民生活品质的大事。

  由于潮南区峡山街道汕尾社区地处峡山低洼地段,多年出现“逢雨必涝”的现象,一直是当地群众的关注热点。为此,社区“两委”班子从实际出发,在环美路铺设排涝管网,并在连接环美段各路口处加设排水管道收纳口,加快排涝速度。

  “今年争取上级支持在原有的管道基础上扩大管道范围,目前该工程正在建设中。”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镇沐说,每逢雨季,启动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组织人力对低洼地段巡查,同时启动应急方案,备用抽水机、地漏等机械工具,疏通管道器具等设备,确保低洼地段排水排涝通畅。

  “去年雨季的时候,这边的内涝现象就好转很多。”商户李大姐说。在积极主动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潮南区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阵地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作用,高标准新建、改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4个,围绕群众多元化诉求对其他镇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微改造”,延伸在广场、商圈、住宅小区等人群密集场所打造30个党群服务站,推动流动党员服务站、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爱心妈妈”小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十字救护站等功能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全方位、立体式、多功能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建设,构建起覆盖区镇村三级、惠及多方群众生活的“1+11+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

  神仙里村党员示范路

  旧貌换新颜 美出新高度

  神仙里村位于潮南区仙城镇西南部、大南山北侧,过去经济底子薄、脏乱差问题突出,但在实施系列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后,村民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该村的诸多变化中,神仙里村党员示范路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美出了新高度。如今,当地及周边村民漫步在这条升级改造后的路上,感受着环境的蝶变和出行的便利,纷纷点赞这一利好民生工程。

  村道改造升级 群众出行方便

  行走在神仙里村的党员示范路上,宽阔平整的柏油路面、整齐醒目的交通划线、笔直挺拔的绿化树木、整洁畅通的交通环境让人耳目一新。若放在30年前,村民们都想不到能有这么一天——山脚穷乡蝶变为美丽乡村,龟裂水泥路变成平整柏油路。

  据神仙里村党总支部委员刘晓玲介绍,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热心乡贤的慷慨解囊,本村党员干部的有力推动,以及驻镇帮扶工作队的精准帮扶,神仙里村陆续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和亮化、主干道两侧和次干道美化绿化、“三清三拆三整治”等项目。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神仙里村抓好抓实环境卫生提升工作,落实好日常保洁,做到垃圾每日清运、道路干净卫生,困扰村民生活生产的烦心事、愁盼事得到有效解决。

  “很久以前的神仙里村不仅交通闭塞无人问津,村道巷道还全是土路,一遇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回忆起以前的村道情况,七旬老党员詹炳隆不禁蹙眉。他说,现今这条党员示范路,在1980年初还是窄小的机耕路,路两旁全是稻田。在2000年前后,路边规划出居民区,村民也陆续建起房子,这条路才逐渐成为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并于2009年实现了硬底化。2021年4月,由以前容易磨损的水泥路改建为沥青路,道路的耐磨性、疏水性也得到大幅提升。

  “这条路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更方便了。”詹炳隆高兴地说,感受到村庄新变化、新气象,村委干部干事的劲头更足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员设岗定责 守护道路环境

  在道路提升改造过程中,仙城镇还深入推进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与此同时,在神仙里村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中,驻镇帮扶工作队与神仙里村不断丰富党员“包片联户”活动内容,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决定重点打造一条党员示范路,提升神仙里村整体形象。

  具体来说,把这条1.7公里的党员示范路分成18段,由18名党员中心户分段负责,并动员村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到村容村貌的管理中来,通过“包卫生、包绿化、包治理”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美丽环境守护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当好环境卫生的监督员。

  年过七旬的老党员詹振典自2010年退休后,就时常跟老友早起去打乒乓球、散步。他见证着这条路的变化。如今在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中,他作为18名党员中心户的一员,平时没事就来这段路边散步边监督,非常舒心。

  “这条路的中段有个小超市,平时学生放学后喜欢去超市买零食,电动车、自行车经常随意停放。我看到后就会去劝导学生们停放好车辆或者立即开走,以免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詹振典说。

  “党员示范路实现了通行能力和道路形象的‘双提升’。”仙城镇党建办公室主任郑悦媛认为,党员示范路的“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能够时刻提醒党员明确身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好环境卫生监督,让党员俯下身子在一线踏实服务,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