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汕头濠江:“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三点发力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

时间:2022-11-17 10:11:44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对标‘防疫新20条’,结合社区的实际,我们将原来的5个大网格再细分为10个小网格,社区防疫工作更加精细化。这是休息点,这是物资发放点,这是核酸检测点……”近日,汕头市濠江区滨海街道华里社区党委书记丁海辉说起疫情防控工作颇有感触,他指着一幅社区网格化管理图说,“全员核酸的时候,我们只用了15分钟,就做好了社区的全面管控。这是1.0版本,接下来将升级为2.0版本。”

  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濠江区而言,基层治理这一考题并不陌生。近年来,在省委、市委以及上级组织部门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濠江区立足区情、民情,全面找准“街道自治统筹能力不足、社区自治体系不健全、网格设置不科学、干部队伍力量不强”等问题症结,统筹深化实施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等工作。

  三年时间,濠江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三大发力点,完善40余项工作制度机制,形成濠江“八个一”基层治理模式,全面完成打造基层治理样板各项任务,走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濠江路径”。

东湖社区把“臭水沟”变成一条具有潮汕特色、侨文化元素的景观长廊。郑淼鑫 摄

东湖社区把“臭水沟”变成一条具有潮汕特色、侨文化元素的景观长廊。郑淼鑫 摄

  “红色引擎”凝聚向心力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党建做得好,可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助于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濠江区委书记李飞谈到基层治理亮点时,第一点就提到党建引领。他指出,接续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激发基层治理“红色效能”,是濠江区构建全域治理新格局的亮点。

  近年来,濠江区坚持党建领航,接续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锻造基层治理“坚强主轴”。做实做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以党建带群建、带侨建,推动各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画好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

  行走在濠江区滨海街道的东陇社区,自然古朴、具有潮汕特色的老屋、田园,以及各种有趣的装饰首先让人印象深刻。现代文明与古村建筑在这里完美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如今的东陇,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滨海潮韵、田园牧歌”的乡村图景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前来赏玩,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子正在这里越踏越实。

在华里社区,小广场、小公园随处可见。郑淼鑫

在华里社区,小广场、小公园随处可见。郑淼鑫

  难以想象的是,数年前的濠江区滨海街道东陇社区,由于条件所限,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单一、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是濠江区典型的“贫困村”。

  对此,濠江区委坚持把党建挺在最前面,发挥好基层治理“一线指挥部”作用,区委主要领导挂钩联系社区,指导谋划发展思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街道“大工委”牵线搭台,带动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并打造“三能工程”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

  东湖社区“大党委”聚焦党建赋能,以党员干部“双联双到双服务”行动凝聚干事创业合力,以“三线”整治、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农旅融合”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不断翻番,以旧貌换新颜、后进变先进的美丽“蝶变”,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在织密基层党组织体系的同时,濠江区也注重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近年来,濠江区着力在配强班子、精准施训、服务群众上聚力用劲,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提级管理”,实施后备干部培优工程,打造出一支政治业务能力“双过硬”的基层治理先锋队。并在粤东率先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设五岗十八级分级管理,实行员额管理、逢考必进、动态晋薪等,突出濠江特色分类精准培训,推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

  此外,濠江区在全域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深化“双联双到双服务”等特色党建品牌活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头、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当好群众贴心人自家人,办结民生实事1500余件。如河浦街道党工委以“多村捆绑、整街整治”模式破解撂荒地复耕难题,让撂荒地摇身变为“金土地”;广澳街道东湖社区“两委”班子把“臭水沟”变成一条具有潮汕特色、侨文化元素的景观长廊,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基层干部队伍威信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红色网格”做优微治理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党员干部主动带头下沉是关键。如何将党员的力量延伸到基层各个角落?

  濠江区科学划分全科综合网格,全区共划分7个街道大网格、61个社区中网格、274个社会治理小网格和235个专属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实现定员定格。既吸纳辖区党员、民警、志愿者、医务人员等主动加入,做到“一格多员”,也将区直各单位党员、干部编入网格,把部门职能压实在网格里。

  同时,濠江区还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建成全市首个社会治安综治中心,叠加三级社会风险防控中心,配套开发“濠江网格通”APP,全域覆盖布设2200块“随手拍”网格牌,以“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智慧治理模式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形成社会问题“派遣→处置→反馈→办结”的闭环管理,提升社会问题处置效率。近两年来,全区综治中心共受理网格事件7623件,办结7598件。

  在玉新街道燎原社区,村民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反映的村道破损问题近期已经得到落实修复。“现在遇到难事随时能找到网格员,解决问题速度更快了,心里很畅快!”各级在职党员主动下沉到居住地社区,充实了网格力量,赢得群众连连点赞。

  “一张网络”,推动基层治理迭代升级。濠江区各地坚持网格“塑形”党建“铸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升级,用“红色网格”做优基层“微”治理。

  “我们社区渔船多、渔民防疫压力大,一定要做好渔船和渔民管理工作,保障好辖区渔民的安全。”广澳街道广澳社区第四网格党支部书记林开淳带领志愿者入户检查防疫工作。

  今年以来,广澳街道在全域推广“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按照“以块管理”“就近服务管理”原则,优化调整基础网格,将辖区7个一级网格细分为32个二级网格。探索按照“1个网格设立1个党组织”原则组建工作团队,推行网格党组织负责人与网格长“一肩挑”。明确25大类、45小项网格任务清单和工作职责,通过建立定期巡查、及时反馈、妥善处理等机制,让党员在网格内锤炼、群众在网格内联系、意见在网格内收集、情况在网格内掌握、问题在网格内解决。

  自街道“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工作启动以来,广澳街道通过织密“街-居-片”三级网格,形成“党工委为龙头,7个社区党组织为支点,32个网格党组织为触手”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街道网格干部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聚力“大发展”,全力以赴做好日常巡查走访、情况摸排、宣传引导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

  达濠街道党工委则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率先打造“网格化+公众号+微信群”居民服务模式,根据疫情防控三人小组建立185个网格微信群,逐步细化、上下联动,形成群众“吹哨”、社区“报到”机制,有效破解基层治理职责不明、人员不足、信息渠道过窄、协同机制不畅的难题。

  在组建和管理网格微信群过程中,社区干部积极发动执法队员、保洁员、志愿者等加入,形成“一格多员”架构,入群户数近1.4万户。通过网格微信群及时收集、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力量办好道路修缮、环境整治、拆违等100多项民生实事,实现群众少跑腿,甚至“一次不跑”,实现基层行政成本和群众幸福感“一降一升”。

  “红色引领”搭自治平台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如何,关键要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村口安装路灯,老旧公园修整改造,健身广场的设施更换升级……基层治理面临的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是关系居民和村民生活品质的大事。

  “一年前在座的长辈向我提议,今天实现了!”在丁海辉的朋友圈里,记录着一年前与社区村民的约定。

  这个约定缘起于一次与村中老人的交流。彼时,华里社区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两委”干部在社区走访时碰见了一群老人在聊天。“书记,这里环境太脏乱了,连个凳子都没有,你们看能不能给处理下,让我们有个地方能聊天。”人群中,一名90多岁的老人向丁海辉提了个建议,得到其他老人的热烈响应。

  丁海辉向笔者描述道,当时的闲置用地是一处空地,有一两间荒废的老厝,老人家们就坐在残垣断壁上纳凉。村民主动提出盘活利用闲置用地,在丁海辉看来,这正是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写照。

  “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把这里改造好。”带着这个约定,华里社区迅速启动对闲置用地的盘活工作。历时一年,这个闲置的空地,如今成为社区一处休闲小广场。在村民们的再次建议下,社区配置了凉亭和健身器材,供村民休歇纳凉运动。

  一个约定,折射出社区及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也是濠江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缩影。群众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内在活力,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广场旁,有一个公厕。笔者观察到,小广场通往公厕的小径上,精心布置着一条“花路”,种满了花草,俨然一个小花园。丁海辉颇为自豪地说道,濠江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四小园”建设,华里社区也号召村民们积极参与,眼前的小花园正是公厕管理员、70多岁的村民丁和鹏自发创作的花艺作品。

  环境乱,人心散;环境优,人向好。从“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村居环境的改善,让村民有了更强的主体意识,这正是基层治理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濠江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大提升专项行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畅通“书记信箱”、网格微信群等民意诉求渠道;广开言路,编制“十四五”规划、“一江两岸”整治开发规划设计;通过“请上来、走下去”充分问计于民,打造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紧密纽带……通过社会治理的一场场“实战检验”,濠江区跟群众关系越来越密切融洽,一个个精彩案例,生动展现了濠江区在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链接

  法官上门解民忧

  “感谢法院的法官,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矛盾。”说起党员法官,濠江区达濠街道赤隆社区的干部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

  群众口中的“党员法官”,来源于濠江法院在该社区设立的“党员法官工作室”。2021年8月17日,首个“党员法官工作室”在达濠街道赤隆社区挂牌设立,旨在扩大司法服务的覆盖面,推动市委“双报到双服务”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做好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时至今日,赤隆社区党员法官已成为当地基层法治的中坚力量。群众认可与称赞的背后,是党员法官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

  社区“和事老”化解基层纠纷

  一方是赤隆社区居委会,一方是赤隆社区居民,双方因工厂租金问题产生矛盾。双方都有自己的难处,争执不休……复杂的现实面前,该如何才能化解居委与居民的经济纠纷?

  时间回到2020年,赤隆社区居民叶某从社区居委会租赁了厂房用于生产,后因经营不善而拖欠租金近18万元。居委多次催讨未果,打算到法院起诉追讨租金。双方各持己见,僵持不下,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直到2021年“党员法官工作室”挂牌设立,事情才迎来了转机——驻社区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当事双方,由法官出面调解。

  2021年9月7日,濠江法院刑事审判庭林燕芳法官来到赤隆社区居委会,在听取了社区干部和租户叶某的案件陈述之后,为双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替租户叶某分析自动履行还款义务与诉讼后强制执行的区别,同时也向社区干部传达了租户叶某在经济上的困难之处。最终,当事双方互相理解,达成了还款协定。这一起基层纠纷在林法官的主持调解下,得到了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

  “法官给我们上了一场生动的调解课,是一次非常好的法治宣传。”赤隆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钦标感慨道。他是当初在场参与调解的人员之一,即便过去了一年,也依旧印象深刻。

  矛盾不激化,纠纷不出村。“党员法官工作室”设立以来,法官们化身社区“和事老”,积极为社区以及居民解决民事纠纷,如民间借贷、婚姻问题、邻里纠纷等提供法律咨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专业的司法服务。

  法治“防火墙”守护居民“钱袋子”

  社区党员法官既是法官,也是党员。濠江区将党员法官融入基层治理,开辟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党员法官工作室”的挂牌设立,填补了基层法治“最后一公里”的空缺。

  “阿姐,这是我们濠江法院防养老诈骗的宣传手册,您可以看一下,多跟身边的老年朋友提醒提醒!”今年5月,针对养老诈骗频发、老年人受到经济精神双重打击的问题,赤隆社区党员法官走上街头巷尾,发放防养老诈骗宣传手册,面对面为群众宣传普法知识。

  除了发放宣传册,针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党员法官依法严惩。对于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党员法官与社区居委、公安机关多方联动,把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与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结合起来,以自身化作群众的“防火墙”,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赡养、扶养、相邻权、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婚姻家庭、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规定,党员法官会以讲座、座谈会、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在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同时开设宣传法律专栏,借助村居广播、黑板报、展板、法律书屋等渠道,广泛宣传法律,让群众日常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如果群众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公布的咨询联系电话,寻求党员法官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该工作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党员法官们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法律专业优势,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努力把“党员法官工作室”打造成党建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工作中的亮丽名片。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