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激发全域党建创新活力
在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学膳坊里,厨艺培训班的学员、71岁村民韦倩嫦不仅学会了酿鸡翅等拿手菜,还结识了不少好友。这里,也是水藤村近4万群众平日里最爱“打卡”的文化活动中心。
2018年,在顺德区委组织部和乐从镇的大力支持下,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重点服务村民群众、传承和发展文体事业。从水藤出发,目前顺德全区已有356个以“红基石”命名的党群服务中心。
而这背后,是顺德区坚持推动党群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迈入“十四五”,顺德正大力探索增强党群凝聚力的新路径,通过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驻村第一书记指导,以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民生微小事立办经费为撬动,推动支部建在村民小组、农村党员户亮身份,让党员融入群众中、党群先锋队冲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一线,在干部担当作为上先行示范,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顺德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水藤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获最美党群服务中心美誉。
三级党建阵地构筑党群服务“温馨家园”
近日,广东电视台“寻找最美党群服务中心”节目组走进了水藤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打卡”。在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这座建筑内,涵盖了十多个功能室以及各类体育设施。在2018年以前,这里曾经是水藤村的一座闲置敬老院。
“村两委经过集体讨论,最终放弃对外出租,将其打造为村内党建文化阵地。”水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邓良传说,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红基石”这个名字寓意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承托水藤的乡村振兴,中心还作为顺德区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项目,得到区委组织部150万元大力支持。
水藤村党委党群先锋队服务站设在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内。
为了打通群众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水藤村党委将党群先锋队服务站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定期召集先锋队队员开展活动。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党员马建升就是其中之一,他介绍,党群先锋队的志愿服务微信群中每个月月初都会发布活动预告,看到哪些活动比较感兴趣的,队员都会在群里主动报名。
开展党群共建“四季小园”活动是今年水藤村美乡行动一大特色,活动中党群先锋队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对村里藤兴苑、深氹桥等闲置土地进行大清理后,利用闲置砖瓦加以修缮改造。在各方辛勤劳动下,一个个小花园点缀在房前屋后,阵阵花香伴着柚子树的清新,村民纷纷称赞。
2019年,顺德区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全区推广乐从镇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教育基地、党群先锋队工作经验的通知》,目前水藤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已推广到全区,围绕规范化建设、组织力提升,结合乡村振兴实践、基层治理创新,顺德区在村居、园区积极推广打造“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构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的党群服务体系,并将其打造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堡垒”、红色教育的“实践场所”、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促进党群交流,活跃党群关系,为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级党建网格织密织牢基层组织体系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在推动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同时,顺德区委组织部持续织密基层组织体系,积极推动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目前,全区已建立1817个村(居)民小组党组织,发动3万多名农村党员户开展挂牌亮身份、承诺践诺活动,织密了“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实现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
活跃在村居的党群先锋队也是顺德的一大特色,至今,顺德已有613支党群先锋队,队员超3.6万人,他们在换届选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事项上,为基层党组织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凝聚起创新基层治理的磅礴力量。
选派村(社区)第一书记是顺德着力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建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又一重要举措。
8月,顺德区派驻11名第一书记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11月1日,顺德区召开中青年干部驻村工作动员会,继续选派29名区镇机关干部担任重点村(社区)第一书记。
大良街道南江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顺德区委专门选派区委区府办副主任林立担任驻南江社区第一书记。曾在区财政局工作13年的林立,有着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他的到来将为南江社区注入新动力;大门社区涉地问题比较突出,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物业管理科科长李尚春将担任第一书记,他曾在国土、建设多个岗位历练,善于处理各类复杂问题。
动员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智勇强调,选派村(社区)第一书记是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方式,是顺德区委坚持选派第一书记的基本出发点;他建议派驻村(社区)第一书记要努力向全国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看齐,并表示将在一个月后逐一走访第一书记派驻的村(社区),实地了解第一书记工作情况。
三个专项资金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省、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年-2023年)指出,要加大基层党建经费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事实上,早在2014年,佛山市顺德区就首次设立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首期由区财政拨款500万元给项目所在镇街,专项用于基层党组织牵头开展民生项目。从2016年开始,顺德区委组织部将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从原来的5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2018年更增至2000万元。
近年来,顺德区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支持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民生项目310多个,撬动区、镇(街道)资金超2亿元。
今年8月10日,在2021年顺德区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项目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顺德将投入1800万元,全力推动300个村(居)民小组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
具体而言,村(居)民小组党群服务站建设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外观、统一配置、统一氛围,建立起集党员活动、党群议事、便民服务、政策咨询、教育培训、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主要阵地。
此外,顺德各镇街的党群服务站建设也在加快步伐。以龙江镇为例,目前该镇已建成党群服务站25个,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建成43个,各村(社区)以“一中心多站点”模式,形成“众星捧月”式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与群众15分钟生活圈相融合,真正实现党群阵地建在家门口。
龙江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建好党群服务站,除了要规范标准,还要依托优势,打造出一张张极具特色的名片,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吸引“流量”。
为此,龙江镇各村(社区)党委基于自身的区位定位,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历史文化特点,大胆创新,精心设计, 用心打磨,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站,大大提高了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村民们从办事时要来,变成了平时愿来、想来、常来。如左滩村渔业党群服务站,周边沿途增加渔业文化历史标识,展现渔家传统文化;文华社区党委充分利用小区物业用房、公共活动区域,建立5个党群服务站辐射15个住宅小区,营造“熟人社会”和谐社区。
左滩渔业党群服务站为左滩村文旅产业发展“引流”。
党群服务站用得好不好,关键还得看服务质量,更考验基层党组织是否能够充分考虑党员群众的各类精细化需求,而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也在持续发挥作用。
自2018年起,顺德区委就设立了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下拨2050万元支持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今年,顺德区委更加重视,在原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2050万元基础上,调增至4100万元;此外,还创新设立顺德区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竞争性扶持资金1025万元,把推进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与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以真招实举推动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是顺德区近年党建工作的着力点。自2014年,顺德区委组织部还设立民生微小事立办项目资金200万元,撬动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关注民生需求,支持超360个民生项目,得到群众纷纷点赞。其中,陈村镇利用区民生微小事立办项目资金,配套镇专项经费,每年在10个村(社区)开展“书记立办”微小事项目,以“快速申报、快速审批”机制,真正解决群众反映急难愁盼民生小事、难事、揪心事,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