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化州: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边界党建联合体”
化州市与廉江市、吴川市、广西陆川县“两省四县”毗邻而居,同属九洲江流域,共同坚持“同饮一江水、党建一家亲”的工作思路,着力探索基层党建创新体制机制,打造“1+6+6+3”跨省域边界党建新模式,形成了以体系“圆心点”划定服务“半径”,辐射涵盖四县(市)近600万人口,勾画形成了“边界党建联合体”的工作格局。
突出以点带动
构建边界为民服务“新平台”
坚持共治共建共享的原则,化州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构建市镇村三级协同发力的“党建联合体”体系,在相邻的14个镇53个村划设置了4个牵头单位作为“圆心点”的党建联合体中心指挥部、成立14个党建联合体工作站、53个党建联合体小组,并以党建广场、联合为民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辖区资源,作为镇村党建联合体工作驻地,采取“书记轮值制”,推动边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密切合作、融合发展。建立群众需求清单178列,妥善解决民生问题600余项,自疫情发生以来,“联合体”单位迅速响应,充分吸收党员志愿者180多人、组建联巡党员先锋队20个,成立边界临时党支部6个开展联合巡逻30多场次,疫情防控宣传40多场次,共同落实边界联防责任,有效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化州市委组织部与吴川市委组织部召开边界党建联合体工作研讨会。
聚焦以线贯穿
搭建边界融合发展“新路径”
坚持发挥“联合体”的“主心骨”作用,以党建资源撬动各类服务资源。利用“两省四县”山水相连、民俗相同、语言相通、产业相近、山水相依的特点,搭建了“组织共建、文化共融、平安共创、产业共兴、人才共育、交通共通”的“六共六联”平台,打破区域协同发展壁垒,实现边界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有效推动化州至北流高速公路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建设,化州全域将进入1小时交通圈。先后组织开展“边界党员活动日”主题活动12次、参与党员1324名;以联合体党校为支点,开展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党性教育603批次约10万多人次;开展年例文化、粤菜师傅文化等交流8次;举办各类行业带头人产业发展沙龙活动15次、推动毗邻地区联合举办产业推介会6次;开展协商研讨活动84场次、初步规划合作项目22个、推动3家企业在橘红种植技术和加工销售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预计产生效益1000多万元。
化州市平定镇蓬利村与陆川县清湖镇清湖村边界联合巡防党员先锋队开展联合巡逻,共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以面及体
打造边界基层治理“新样本”
坚持“最大化服务群众”的根本原则,以常态化协商机制、项目化管理机制、标准化考评机制“三化机制”为抓手,加快“一中心三机制”建设,建成司法惠民服务中心30个,推动解决毗邻边界协调难、治理难、融合难问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通交流热线、开设“一站式”办事大厅、研究确定签署合作项目协议、采取“双随机”交叉检查的办法等系列举措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同时建立治安形势分析通报机制、联合防范应急制度等,完善边界报警求助和通讯指挥系统,在边界地区安装综合监控近1万个,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6次,实现对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的有效管控。目前毗邻边界镇村依托“党建联合体”协调化解矛盾纠纷181起,解决群众急事难事120件,其中针对化州市长岐镇与吴川市长歧镇、樟铺镇历史纠纷问题,市镇村三级干部开展沟通协商65次,有效化解群众矛盾,保障了毗邻边界稳定。经验做法被广东省委政法委以《简报》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深度推广学习。
化州市杨梅镇到吴川市樟铺镇协商研究解决毗邻村工作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