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亮点!茂名茂南区交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成绩单
2020年是广东省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茂南区把打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作为重点任务,着力实施基层党建大提升“头雁领航”“堡垒提升”“人才强基” “品牌示范”“党建网格”五大工程,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成效实的基层党建工作亮点。
亮点一:推行党建网格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茂南区深化驻点直联群众制度和党员联系户制度,率先推行“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员村(居)民小组长、责任党员分别担任一至三级网格长,驻点干部、“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律师、民警、乡村医生、志愿者、村(居)民代表纳入各级网格队伍,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定流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快速反应、精准服务群众。
以党建网格为基础,把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创卫等多种网格职能划入党建网格,把其他网格队伍纳入党建网格统一管理,实现一张网、一个团队、一本台账,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全区共设立一级网格239个,二级网格1627个, 1.5万名责任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疫情防控期间,依托党建网格,实行“1+N”管护机制,即1名责任党员带领民警、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共同联系若干家庭,全覆盖构筑联防联控网、群防群控网、医疗防控网、集聚防控网、智慧防控网等“五张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新冠肺炎病例保持零感染、零确诊。
亮点二:创建“最美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茂南区着力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社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注重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创建“最美社区”工程。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27个区直有关单位、8个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创建最美社区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
茂南区以官渡街道沿江社区、校园社区和河东街道荔红社区等15个社区为试点,三年内分期分批将全区76个城市社区建成设施优等、管理优化、服务优质、人文优异、环境优美,党建工作规范化、社区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便民化、道德建设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人居环境生态化“一核五优六化”的“最美社区”。全面实施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指导社区党组织根据实际提供“四点半课堂”、跑腿代办、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等13项民生微实事,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
亮点三:党员评星定级,让党员教育管理有抓手见成效
茂南区全面推行党员评星定级积分制,结合机关、国企、学校、村(社区)各类别党员实际,从“组织生活、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履行职责、先锋模范”5个方面进行量化计分,推动全区党员带头参与联系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2020年,创新实行“捆绑式”考评,把党员及其家属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党员积分,使党员当好“政治家长”,实现“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如镇盛镇樟岭村开展“党员先锋行”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带动家人及村民共建新农村,村中的污水塘整治成好心湖,还建成了党建主题公园,群众幸福感明显提高。
亮点四:实施“五项机制”,从退役军人选育村级“两委”干部
茂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村(社区)“两委”换届,把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与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出台《关于在退役军人中培养推选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动态管理、双向推荐、跟踪培养、优先推选、跟班锻炼等“五项机制”,从退役军人队伍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优秀退役军人培养推选为村(社区)“两委”干部。这些退役军人村(社区)“两委”干部奋战在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治理等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充分展示了退役军人的价值和风采,赢得广大群众高度肯定。
亮点五:深化“党建+”,让党旗飘扬在重点工作一线
茂南区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卫等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打造一批“党建+”品牌项目,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有机融合、互促互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集中医学观察点、重要交通节点、社区检测点、居民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队,筑牢战“疫”堡垒。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打造了“党建+创卫”“党建+垃圾分类”“门前三包”责任制示范路等品牌,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和驻区单位作用,凝聚红色力量,助力创卫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一村一党建公园建设,目前正在打造2个市级示范点和9个区级示范点,已建成11个乡村党建公园。如高山镇黄竹村突出党建引领“四小园”建设,利用“四小园”宣传党建文化,让党建融入群众生活;新坡镇合水村把历史文化、党建元素融入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打造“红色”“古色”“绿色”三色合水党建公园,成为全市红色教育和观光旅游的“网红点”。
亮点六:依托人才驿站,集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茂南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成区级人才驿站1个、镇级人才驿站17个,依托牙象大地艺术公园,倾力打造共享共乐“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人才志愿服务驿站。充分发挥区镇两级人才驿站枢纽作用,围绕罗非鱼、高岭土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及专业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如围绕发展罗非鱼产业,区镇两级人才驿站主动搭建罗非鱼协会、企业家、养殖大户与人才对接交流平台,打造罗非鱼产业人才沃土和创新高地,成功举办2020茂名市茂南区罗非鱼产业大会,打造“鱼你有约”罗非鱼文化新IP,实现以鱼聚业、以业聚才、以才兴业。公馆镇把人才驿站设在国家级良种场和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聚集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罗非鱼种苗选育团队,并与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公馆镇以罗非鱼产业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此外,该区依托镇级人才驿站、科协组织、关工委组织,通过政策鼓励、搭建平台、专业培训等举措,今年来共吸引了50余人回乡创业就业,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
亮点七:推行区域化党建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茂南区树立“全域党建、融合发展、区域统筹”城市基层党建新理念,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联动”的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驻区的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建立社区共建共治“1+5”模式,即社区党组织+包联单位、驻区单位、“两新”党组织、小区物业公司、业委会等,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联结成为紧密的党建共同体。自建立党建联席会议以来,全区各街道、社区积极吸纳驻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76个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联席会议159次,研究解决社区难点问题88个,办理民生实事266件。
亮点八:扎实推进“双报到”联系社区、服务群众
茂南区扎实推进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服务群众活动。全区四套班子成员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到社区联系点报到,带头参与社区为民服务,186个单位党组织与76个社区党组织全部结对共建,6000多名机关在职党员定期到结对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做到带头发挥作用、建言献策、开展服务、帮难解困、弘扬新风。如结合“双报到”活动,动员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使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区蔚然成风。依托党建网格,构建社区与单位党组织、单位党员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实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党建共建项目清单,积极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实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单制”服务模式,推进“双报到+微心愿”活动,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深入走访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