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党员教育

珠海斗门区: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时间:2021-03-25 09:16:12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3月的岭南满目苍翠。在珠海斗门,珠江八大入海口之一的虎跳门大开大合。不远处,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忽然热闹起来,它便是诞生了当地第一个党支部的小濠冲。

  南国春来早,经冬物候新。在树木的掩映下,这座因盛产生蚝而得名的岭南古村,显得格外古朴宁静、生机盎然,来此接受党史教育的人络绎不绝。

  按照计划,珠海市斗门区将投入5000万元对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将其建设为斗门区党史馆,力争打造成珠海市党史教育基地标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红色教育基地成打卡地

  如今,走进斗门小濠冲村,邝氏百年的祖屋还静静排列在村口狭窄古朴的巷道中,这里曾是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那块“光荣烈属”的奖牌还挂在屋顶上,依然如同红花般灿烂。

  时光回转,风雨如磐。时间拨回至1937年9月20日,生于小濠冲的革命青年邝任生在此创建了珠海市斗门区(原中山八区)党支部,并建立中山八区民众最早的抗日武装——抗日民众自卫团第二十八大队。

  “于是,珠海第一面党旗在这里升起!”珠海市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共小濠冲党支部是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同时还是市级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时,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有11个乡成立了‘抗日先锋队’共1000多人,8个乡成立了‘妇女协会’共300多人,还有后援会、大刀会、锄奸队等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面之广、人数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邝任生因此被敌人称为‘最难对付的赤色分子’。”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介绍。

  “邝任生先后担任小濠冲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山八区区委书记、中山县委宣传部长、香港工委宣传部长、澳门工委书记、顺德工委书记等党内职务。”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介绍道。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濠冲党支部点燃了斗门的抗日烽火,许多有志青年在党的召唤下,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参加了党领导的中山抗日武装,为党和民族的利益出生入死,对当时的斗门各乡村党组织的建立发展、抗日武装和黄杨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斗门区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说,仅小濠冲村就有20多名年轻将士在抗战中为国捐躯,比如小濠冲村七口抗战之家和邝仲海、邝健玲兄妹。

  如今,在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篇篇史料,记载着小濠冲党支部在推动中山八区(今斗门区)抗日救亡和武装斗争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

  “通过对小濠冲红色历史的深入理解,年轻的党员们感受到革命英烈的战斗历程,更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前辈在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日、为民先锋的史实。”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说,现如今,几乎每天都有单位组团来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讲好斗门本土红色故事

  “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美丽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小濠冲村一名75岁的老党员说。而邝任生同志的雕像,则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注视着这一岭南村落的美丽蝶变。

  “按照计划,斗门区将投入5000万元建设斗门区党史馆,对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提升改造,以‘党史教育’带动‘乡村振兴’建设进行整体化设计,将党建活动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助推乡村旅游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力争打造成珠海市党史教育基地标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珠海市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介绍。

  红色遗址,震撼人心。

  “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切实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革命遗址大普查,建立全区红色革命遗址名录,重点梳理斗门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纪念地遗址、革命领导人故居旧居、纪念设施等革命遗址,有计划、有重点推动革命遗址检查、登记、评估和定级申报工作,让红色资源真正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知古鉴今就是要以史为镜,通过学习不断吸取历史经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人民已经给出了选择。

  “通过结合自身历史和优势,斗门区把革命烈士纪念碑、月坑老区纪念亭、白藤堵海烈士纪念碑、白藤山革命烈士之墓等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加强红色文物、遗址的日常检查和安全巡查工作,推动南逸陈公祠修缮等红色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落地实施,更好地发挥革命遗址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讲好本土红色故事。”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斗门区将深入农村(社区)举办理论夜校,选优建强百姓宣讲员队伍,变白天讲为晚上将,变讲理论为讲故事,紧贴群众需求、传播党的声音,广泛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同时,组织创作一批具有斗门特色的党史题材文艺作品,采取“文艺+宣讲”形式深入基层开展红色文艺巡演,“地方戏”“百姓歌”生动讲述党的辉煌历史,结合斗门革命文化面向基层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

  从党史中传承出来的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作风,虽经百年,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珠海斗门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结合正在珠海全市率先开展的“民生微实事”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简化程序,快结快办,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斗门区南门冲公交站项目就是一个例子,该项目共投入5万元,用于地面硬底化改造。

  “项目从提出到实施只用了5天!”斗门镇镇委委员李超说,“刚好赶上春节,初七上班第一天,公交车就已经开到村里了。”

  在没有设立公交站之前,附近村民想去往南门菜市场买菜,步行要40分钟,骑车要20多分钟,十分不便。如今,这个公交站的设立,解决了附近800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在“南门冲”车站等车的村民郭贵彩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骑三轮车去买菜很慢,现在方便多啦!”

  “去年底,斗门区在珠海率先探索出台‘民生微实事’工作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完成项目征集、专家评审和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议,第一季度拟实施项目110个,拟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已有77个项目开展实施。”斗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通过“民生微实事”线上服务平台开发,斗门按照1条行政村至少配置1名专职社工的思路,与全市超过20家社工组织合作,已实现129个村居社工进驻全覆盖,与百姓需求精准对接,问需于民,畅顺直通民心的通道。

  “推动‘民生微实事’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实践,更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斗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探索“党委主导+群众点单+民主决策+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斗门正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做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以“四个最”务实举措推动“民生微实事”落地。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