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党员教育

走进广州杨匏安旧居陈列馆:百年祠堂仍在续写红色故事

时间:2021-02-05 09:04:11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市民参观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南方日报记者 姚志豪 摄

  一线走访

  沿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漫步,可以看到一座整饰一新的牌坊在众多商铺中尤为显眼。在一棵冒出新芽的石榴树旁,杨家祠静静矗立。祠堂内,来自越秀区的一群小学生正在参观学习,他们兴致勃勃地探寻那段隐藏在闹市深巷中的红色历史。

  杨家祠是中共早期革命家、理论家杨匏安的旧居。1918年至1927年,杨匏安一直在广州为革命事业奋斗,杨家祠是其主要的住所。一百年前,也是在这样煦暖的春天,杨匏安在杨家祠内举办“注音字母训练班”,掩护党团组织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干部。

  用讲课唱歌等形式宣传革命

  2019年4月30日下午,伴随着慷慨激昂的《国际歌》,杨匏安之子杨文伟接过钥匙,打开了杨家祠的大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吴石坚介绍,杨家祠又名“泗儒书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珠海的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祠堂和杨氏子弟考科举时的学习场所。1918年初,杨匏安举家迁至广州,入住杨家祠,并在私立时敏中学担任教务长,同时受邀在《广东中华新报》担任专栏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杨匏安深受触动。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期间,他在《广东中华新报》分19次发表了《马克斯(后译“马克思”)主义》,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他是马克思主义在华南地区最早的传播者,促进了五四精神在华南的传播。”吴石坚说。

  1921年春,年轻的杨匏安和族叔杨章甫在杨家祠后座开办了“注音字母训练班”。课堂教的是注音字母,而注音的内容却是进步的文章、书刊。他们教唱《国际歌》,利用讲课、唱歌来进行革命宣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注音字母培训班是广东早期党组织领导下创办的教育机构之一。通过教授普通话宣传党的理论和思想。”吴石坚介绍,“注音字母训练班”坚持开办至次年6月,为党团组织培养了一批重要干部。

  如今走进杨家祠,当年“注音字母培训班”学员上课的后座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VR透视壁画,画中呈现的是杨家祠已经消失的天井和后座。记者走访时看到,现场不少游客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或戴上了VR眼镜,“实景”感受后座的景致。

  打卡集章学习革命先烈事迹

  “中共广东区委活动场所”“黄埔军校招生时应考的中共党员报到处”“省港罢工委员会给罢工工人发放各界捐款处”“中共三大筹备联络处”……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2号展区的展示板上,梳理了1920年代杨家祠的革命活动功能。

  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后,杨家祠成为了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中共广东支部及中共广东区委建立初期,许多会议都在杨家祠举行。陈独秀、谭平山、周恩来、陈延年等常在此开会,研究广东区委的工作。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前夕,中共三大的会场选址、会场布置、代表接引、食宿安排等都在杨家祠筹备,期间,中共三大代表瞿秋白还曾入住杨家祠,并在这里翻译了《国际歌》,发表在《新青年》上。

  1925年春,中共广东区委成立监察委员会,这是党最早的地方性监察机构。杨匏安当选为监察委员会委员,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批党内监督干部之一。

  1927年后,随着杨匏安离开广州,杨家祠也渐渐归于平寂。直至改造前,周边巷道里残旧的电线与新搭的通信线路纵横交错,通风口、市政水管、水表箱杂乱无章,昔日的岭南宗祠已破败不堪。

  2019年初,杨家祠启动微改造,并于同年4月30日开门迎客。如今,杨家祠已成为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基地。开放至今,已累计吸引6万多人次参观。

  今年1月,省文旅厅主办“见多识广”广东文旅护照活动再次上线,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来到杨家祠打卡。“我在网上看到有这个活动,就拉着朋友一起来看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大三的黄同学说,打卡不仅能收集纪念章,还能学习了解党史故事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非常有意义。

  学习手记

  领文旅护照、收集纪念章……

  红色教育变得更生动有趣

  在广州乃至广东的红色历史中,杨家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于许多广州人来说,杨家祠却是陌生的:“我从小在广州长大,之前没有听说过这里”“天天散步从门前经过,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个陈列馆”……

  如何让更多市民了解广东的红色历史?2021年春天,一本文旅护照让万千的不期而遇成为了可能。“见多识广”广东文化旅游护照活动启动,用“集印章+抽取盲盒纪念章”的方式,吸引大家到访广东省博物馆、杨匏安旧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十个热门文旅场所,这其中不乏多个红色革命遗址。

  为让大家了解掌握杨家祠的历史故事,在市民领取文旅护照前,还需先答一张杨匏安生平知识考卷,所有答案都隐藏在祠堂内的展板上。记者走访中粗略统计,短短2个小时,吸引了20多名游客前来打卡。展板前,他们驻足查看,一边了解历史,一边寻找答案,乐在其中。

  从与中小学合作开发研学课程,到用文旅护照吸引游人打卡,红色遗址谋求宣传形式的创新,越来越多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传播形式加入其中,吸引各个年龄段的游客前来参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红色名片

  1918年初,中共早期革命家、理论家杨匏安迁居杨家祠(现为“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并在1921年春天在此开办“注音字母训练班”,为党、团组织培养基层宣传干部。广东党组织早期会议多在杨家祠召开,它还是中共三大筹备联络处,是大革命时期党在广州的重要活动场所。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