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广东新闻

整合资源、提升效能!广东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

时间:2025-05-27 14:09:5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字体:

  记者从广东省委组织部获悉,广东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实施全省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探索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通过优化布局空间、强化功能提升、改进运行机制、夯实基础保障,系统提升党群服务阵地使用效能,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体支撑。

  盘活阵地资源,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布局空间。

  统筹做优存量空间、拓展增量空间,持续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利用效度、阵地覆盖广度。

  开展亲民化、便民化微改造。整合撤并内部低频使用空间,推动服务窗口由“隔离式”向“开放式”转变,营造简约、协调、温馨的整体环境,实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

  揭阳市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式、集中式”办公,通过“一室多用、多室合一”盘活2.2万平方米面积,最大限度提升服务群众空间。

  整合辖区资源。加大对县镇两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办公用房、公共设施、活动阵地等统筹使用力度,结合实际采取场地置换、资源共享、跨区域合作等方式支持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建设。

  潮州市组织财政、住建等部门摸清情况,协调市、区两级公有物业支持,“一社区一策”推动26个在二楼以上办公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地首层。

  加强公建配套保障支撑。明确新建公建配套应充分听取属地意见,优先保障党群服务阵地建设需要,同时依法依规调配现有公建配套资源,确保党群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用房位置便利、布局合理。

  优化功能定位,丰富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供给。

  聚焦建成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精准化、差异化服务水平。

  提升政务服务。制定县域内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事项清单,规范事项准入和动态更新机制,推广为特殊人群上门办、帮代办服务,落实相关办事经费、人员配套下沉,切实为基层赋能减负。

  拓展暖心服务。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设长者饭堂、托幼托育、就业创业等服务场景,配备充电、饮水、应急等物品设施,推行“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尽力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段服务需求。

  中山市统筹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打造“香山长者饭堂”品牌,建成长者饭堂137个,服务约165万人次,实现镇街(村居)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

  延伸社交服务。创建“熟人社区”的新平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村居民议事厅、百姓舞台等群众议事、休闲场地,举办书记茶话会、乡村运动会、社区生活节等活动,营造党群连心、和睦亲邻的良好氛围。

  江门市蓬江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群邑家亲 幸福生活节”,组织生活服务、文旅研学、身心康养等多样化主题活动,丰富群众公共文化生活。

  深化多元共建,激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内生动力。

  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调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服务资源,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

  坚持试点先行。在全省确定29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试点,探索引入多元主体、创新运管模式,并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党群服务中心试点给予党费支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带动全省党群服务中心总体提升。

  引入多元主体。发挥报到党员、社区能人和新就业群体等特长,分类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互助服务。对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较高的服务项目,培育引进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服务机构并规范管理、加强引导。

  深圳市龙华区发布“亲邻共享招募令”,发掘一批社区医生、律师、教师、维修工等人才,定期举办“亲邻集市”提供便民服务,培育623名社区“民星”。

  创新运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阵地换服务”“公益+低偿+市场”等模式,针对市场供给不充分的便民需求,利用富余党群服务空间置换优质平价公益服务,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便利生活。

  佛山市推行“小生意+大公益”模式,统筹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及公建配套用房,以委托运营、社会投资等方式引进市场化服务企业,激活党群服务阵地造血功能。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