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业链上涌现“红色头雁”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永梅村返乡创业的研究生蒙美芹,与农户共同研究石榴承包种植事项。通讯员供图
党员成为致富领头人,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在清远的广袤农村,许多喜人的变化正悄然发生。这背后,是一场多方合力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
今年4月,《清远市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工作方案(2020—2021年)》印发,提出力争用2年时间,通过打造组织示范提升组织力、打造队伍示范提升战斗力、打造制度示范提升治理力、打造保障示范提升推动力、打造作用示范提升引领力,努力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
号角吹响,战鼓擂动。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一系列围绕提升农村基层党建质量的探索实践在清远迅速推开。短短4个月的时间,创建成效日益显现。
清城新桥村:擦亮“党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走进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整齐连片的葡萄种植园、别具特色的民宿映入眼帘,村民在自家店铺前热情地招呼着往来游客。
这是新桥村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党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所取得的成果。在东城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新桥村党总支部带领村民探索发展田园体验式旅游、蔬果采摘等经济发展模式,成功在新桥村开发阳光玫瑰葡萄、岭南农业、大帽山生态农业3个大型葡萄园。
在大水坑村民小组7名党员牵头打造的“清远美食村”项目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将自家楼房创新改造为乡村民宿及农村特色饮食小店。目前,新桥村盘活了农村闲置房,辖区内共有民宿23栋,每栋民宿平均年收入达13万元,村党总支部带领村民走上了乡村旅游“致富路”。
清新枫坑村:孵化“金雁”引领乡村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清新区三坑镇枫坑村,一场孵化“金雁”领飞“群雁”的探索正在进行。
枫坑村从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为切入点,探索“金雁模式”打造“队伍示范”。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提出“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有正气”的“五有”干部要求,并通过建立和落实“入库+历练+优选”机制,扎实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枫坑村将76人纳入了乡村振兴人才库管理,并搭建“镀金”平台为其创造锻炼岗位。
该村还以提升“引领力”“服务力”为切入点,探索“党建+生态宜居”“党建+产业发展”等模式,充分发挥“金雁领飞全村兴”的党建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优化组织架构、优化制度建设、优化阵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党组织服务功能,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英德连樟村:以志愿服务为基础凝聚群众
今年6月,清远多地遭遇洪涝,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陆飞红带领党员突击队顺利解救3名被洪水围困的路人,获得一致好评。
这是连樟村积极打造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以志愿服务为基础凝聚群众的一个生动体现。在强化党群联系方面,该村还完善网格化管理,依托“三包三联”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搭建“党总支部+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形成党员联系群众的全覆盖网络,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连樟村还率先探索采用“党总支部+直属支部+核心支部”党组织设置模式,由党总支部书记兼任直属党支部书记,将原来下辖的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优化调整为2个,筑牢战斗堡垒,有力带动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
连州东村:探索“红色基地+生态旅游”之路
党建文化长廊、400米银杏大道……连州市西岸镇东村,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景点陆续涌现。
近年来,东村抓住美丽乡村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机遇,完善了本村的党群活动阵地,在村中各处打造党建文化宣传栏、特色墙绘,建设党建文化长廊、红色革命浮雕等,全村党建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形成了西岸镇“一校一站一基地”(镇委党校+行政村党员远程教育站+培训基地)的党员教育阵地建设。
同时,东村充分利用上级资金发展农村休闲游,为当地村民带来商机。80后青年唐志艺夫妻种植了30亩桑叶,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制作真空包装新鲜的桑叶芽,小小的一包桑叶芽在市场上就能卖5元左右,一年的利润超过10万元。
佛冈四九村:网络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佛冈县汤塘镇四九村,中共潖从工委旧址旁,5棵有着300年历史的荔枝树近日成了“网红”。原来,是四九村党总支部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对荔枝树进行了推介。
这是四九村利用互联网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村还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电商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经营和管理,引领村民大力复种砂糖桔,种植台湾青枣等新品种,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四九村党总支部还进一步挖掘产业“增加值”,以集体入股的形式建设水果烘干场,收购村民的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进行烘干,提高村民种植水果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
连山永梅村:吸引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
“只有专业化的旅游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培养人才、带来人气,乡亲们才会富裕。”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永梅村,返乡创业的研究生蒙美芹成立了专业化旅游公司,带领村民走出一条新型乡村旅游路子。
随着永梅村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建立村大学生和优秀青年人才两本台账,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青年还会越来越多。
脱贫攻坚路上需要选好领头人。永梅村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培育”工程,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作为首要任务,逐步建立起村“两委”干部人事档案,完善村后备干部队伍台账;充分动员广大符合条件的“两委”干部、聘用干部、后备人选及优秀党员等人员报读大专学历班,2名党总支部委员大专毕业,有效改善了干部学历偏低问题。
连南大竹湾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一个月工资3000元,每年还能享受分红。”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生态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50岁的大竹湾村贫困户房妹六正在打理菌菇。这份工作不仅使她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利于其更好地照顾家庭。
这是大竹湾村产业链上建支部的一个注脚。作为全县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大竹湾村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建立“村企联建支部+产业基地+党员+贫困户”的新型框架。
生态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正是其取得的成果之一。该基地是在“百企帮百村”行动中,由清远市恒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建立的,共分6个大棚,每个大棚均设立了党员责任区,由党员带头负责大棚维护、运营和技术支援,从而形成了“组织共建、党员共管”的发展模式。
阳山何皮村:服务群众“零距离”
阳山县杨梅镇何皮村党群服务中心,不少村民正在阅读驿站流连忘返。何皮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于2018年,建筑面积超40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党史展览馆、阅读驿站等场所,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年来,何皮村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努力实现“五个基本规范”。通过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强化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严肃党内组织生活等举措,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地位,营造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讲、事往一处做”的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该村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带头开展“厕所革命”和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镇辖区内首个成功探索美丽乡村全覆盖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