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老干部局:践行全生命周期党建理念 激活离退休干部党建新动能
“调解的是纠纷,理顺的是民心,带来的是和谐。”走进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由5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调解员的“陈老调解工作室”,帮助社区党委化解邻里纠纷、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成为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间,这座年轻的城市,已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放眼这座都市,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离退休党员干部。这群当年改革开放的“拓荒牛”,大多有着充沛精力和发挥余热的强烈愿望。如何更好地服务凝聚他们,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有效融入城市基层党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本价值既是推动深圳发展的核心取向,也是检验城市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一个对个体“全生命周期”的友好型城市,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深圳市委老干部局用心用情用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努力在拓展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内涵和质量上先行先试,全领域发挥离退休干部优势作用,努力在服务中心大局、助力社会发展上先行示范。
“心”有所依 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
统计显示,深圳现有离退休干部党员2.3万人,其中老龄群体党员7.2万人,占党员总数的12%。
在这群改革开放“拓荒牛”群体中,终身学习、适度工作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养老方式。离退休干部党建,本身就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中,深圳市委老干部局树立“全生命周期”党建理念,把党员的在职阶段和退休阶段有机衔接,贯通全链条教育管理,把“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基本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实现“五个转变”,即从条线党建向全域党建转变、从各管一段向统筹联动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共建共享转变、从自愿自发向组织凝聚转变、从典型选树向标准引领转变。
以“银领鹏城”离退休干部党建主品牌为统领,衍生“银发先锋”“银和家园”“银龄志愿”“银智学堂”“银爱行动”五大子品牌,分别对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志愿服务、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等五大板块,鼓励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创设示范项目,在不同领域把工作做实做优,全面构建起“主品牌+子品牌+示范项目”三级品牌体系。目前入库项目近百个,实现从“花开几朵”到“满园芬芳”。
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过程中,深圳着力以“打桩”模式夯实社区基层基础,整体平推社区党建六个标准化建设,明确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责任,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延伸到社区。把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置不规范、组织生活不够规范的问题,列为市委组织部的专项整治任务。2019年4月,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的《深圳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基本指标》,共分九大领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整体统筹,大大增强了工作力度。
目前,深圳已建成“1+10+N”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包括1个市级、10个区级、1050个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城市建成区平均1公里范围内就有1个,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网络阵地和实体性节点。充分利用“党建书吧”“组织生活馆”“志愿服务站”等场地资源,为离退休干部党员打造了家门口的学习空间、活动阵地和服务枢纽。
深圳离退休党员相对年轻,社会交互能力强,依托“深圳智慧党建”信息系统,打造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平台,老党员只要拿起手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全网党建资讯、在线参加“三会一课”、微信缴纳党费。全市通过多方视频会议系统直播“新时代大讲堂”,老同志在离家最近的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同步收看,实时听课人数可达2万余人。
花果山社区党委为“拓荒牛”献礼
“身”入基层 银发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离退休干部有着独特的政治、经验、威望优势,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有效推进基层治理,重心必须从街道压实到社区。为充分调动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深圳建立健全制度性安排,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员特别是机关党员在社区亮身份、作表率、起作用。
老干部门在对干部党员进行退休谈话时,会主动了解其参与基层党建和社区事务的意愿并登记在册。对有意愿的干部,结合特长,分别安排到社区、园区或“两新”组织等参与有关工作。
在深圳的各个社区,都安排了1名社区工作者兼任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主要负责协助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做好联络沟通、会议记录、活动组织、资料收集等工作。制定出台关于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工作补贴标准,严格落实离退休干部党费按80%、每名党员每年500元党建活动经费保障的规定。社区党委每年可支配“民生微实事”经费200万元,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以项目化的方式申请使用,帮助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目前,全市组织关系在社区的离退休党员近4万名,超过总数一半。全市社区党委实行兼职委员制度,注重吸纳有领导工作经验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兼职委员,列席党委会议,参与议事决策。在部分社区探索设立社区事务顾问团,吸纳思路清晰、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担任顾问,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有社区工作人员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快乐一个老人,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助力一方发展!”
在住宅物业小区,深圳普遍建立区域型党支部,注重吸纳讲政治、组织能力强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在居民议事会、议事小组等,吸纳威望高、热心肠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议事带头人,凝聚群众、畅达民意。
通过统筹建立“银发先锋”荣誉体系,对在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红色传承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党员和离退休干部(老龄)党组织,授予荣誉奖章。今年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市委老干部局开展“致敬拓荒牛”系列宣传活动,讲述老党员在特区成立初期的奋斗故事,弘扬拓荒牛精神和特区精神。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深圳老干部”等平台持续开展了60余期“战疫,我们同在”系列活动,广泛宣传报道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老党员,受到广泛好评。
依托城市基层党建坚实基础,借势借力补足资源短板,深圳让离退休干部党员融入社区有“心”也有“力”。
“老党员加油站”为党员群众提供活动阵地
“情”注家园 全领域发挥离退休干部优势作用
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的社区离退休党员队伍也有“倒挂”特色,全国各地的退休老同志随子女来深养老居住,易地安置的在深离休干部也有不少。
深圳坚持“无差别、全覆盖”理念,充分激发老党员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融入家园共建,在社区舞台上发光发热。
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深圳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聚居的社区,单独成立候鸟党支部;在居住分散的社区,把党员纳入居民党支部、小区党支部实行嵌入式管理,让外地来深的每名老党员都能在社区找到组织、找到“家”。
群众需要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疫情期间,市委老干部局发出“银发先锋、微光大爱”号召,全市500多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万多名老同志闻令即动,到居住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主动请缨,或通过“战疫先锋”小程序参与志愿活动,协助开展小区值守、卡口测温、人员排查、物资发放等工作,当起了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银护甲”。
社会需求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近年来,深圳选派局级退休干部在“两新”党组织中担任第一书记,派驻到重点行业协会、园区、商圈、商务楼宇专职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迄今市级层面共派出离退休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共5批75人次,推动新组建“两新”党组织400多个、新接转党员组织关系2200多名,成效显著。许多“两新”组织负责人表示,第一书记不仅在党建方面给予“两新”组织非常大的帮助,而且也提供了向党委政府反馈问题和建议的更便捷渠道,有利于“两新”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
深圳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把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继续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抓出品牌、抓出实效,把握住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