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韶关市仁化县推行“网格治理、组团服务” 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时间:2019-07-26 18:20:04 来源:韶关市仁化县委组织部
【字体:

  近期,仁化县在开展“一线双联”活动中推行“网格治理、组团服务”模式,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解决民忧,积极探索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高效的基层党的建设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合理划分网格,构建网格体系。在创文网格、创平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责任单元,做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点。一是坚持属地划分。在行政村、城市社区所辖范围内划分网格,进一步细化管理服务单元,所辖范围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归属所在地网格内。二是坚持适度划分。以辖区住户(含流动人口)、单位、人口和网格治理服务人员数量为衡量依据,一般以行政村、自然村、住宅小区、楼宇、楼道为基本单元网格。相对独立、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企业、学校,以及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等特定区域,可单独建立网格。三是坚持扁平划分。农村按100-150户设置一个网格,社区按300-500户设置一个网格,网格划分做到边界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迭,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

  选好网格人员,配强网格队伍。选用网格员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县帮扶单位干部、镇(街道)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村(居)民小组长、符合公益性岗位上岗条件的村(居)民、网格内的党员为主,且应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操作运用能力,原则上年龄在55周岁以下,遵纪守法、作风正派、身体健康、踏实肯干,并长期居住在该网格区域,对本区域地熟、人熟、情况熟,便于开展相关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至少配备一名系统操作员,同时作为网格治理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镇(街道)和所辖村(社区)的网格治理工作。同时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综合履行各类信息采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矛盾纠纷调处、治安巡逻、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法规宣传、社会救助、群众事项代办等工作职责。

  建立网格清单,明确服务事项。落实网格工作责任,建立包含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环境整治、矛盾化解、乡风文明、共建共治、联系群众等内容的责任清单,各网格员要加强所在网格的走访、巡查,统筹推进网格内各项工作,做到各项中心任务在网格、责任在网格。网格员要利用“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民忧档案”、双“113”和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载体,主动与与网格内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要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工作要求,县领导每月不少于2次到挂点镇村,县帮扶单位干部每月不少于1次到村(每周不少于1次到创文网格小区开展志愿服务),镇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每周不少于3次进网格走访巡查。镇(街)班子成员每半年要走遍联系村全体困难党员、困难户、党员和村民代表,并做好各网格长的督促管理工作。

  突出党建引领,发挥网格作用。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贯穿“网格治理、组团服务”和基层建设的主线,通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培养工程,引导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组织力。优化党组织设置,每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以党员带动示范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有效抓手,切实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村(社区)全部工作的领导。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法检两长”、县帮扶单位党员干部要结合开展“一线双联”、双“113”、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等载体,全部安排进入网格,推动“六个必须”落到实处。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点对点、全覆盖,全力加强群众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工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党建、扫黑除恶、三大攻坚战、创文、发展“一村一品”等重点工作的开展。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