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广州市白云区打出流动党员管理“融合牌”,推动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时间:2019-07-05 18:41:52 来源:广州市白云区委组织部
【字体:

  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相继出台《白云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及《关于进一步推进流动党员属地化服务管理的通知》等制度,在抓好流动党员查找、登记、“安家”、培训服务、作用发挥及健全机制等6个方面发力,在组织共建、事务共治、服务共享上下功夫,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使流动党员融入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

  落实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强化组织共建

  一是开展流动党员“三找”活动。全面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在全区22个镇街的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计生流动服务站、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基层服务单位建立流动党员报到站,建立各相关线口共享流动党员信息数据机制,多渠道收集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入时间、居住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缴纳党费情况“六个掌握”。

  二是健全和完善党组织体系。建立镇街、村(联社、社区)、流动党员三级联动的党建格局,在镇街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居民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推进“两新”组织、商会、行业协会、商圈市场、楼宇园区等区域党组织建设,强化村(联社、社区)、党组织兜底覆盖职能,把流动、分散、隐性的党员有效地纳入组织管理。设立联系服务渠道,公布各个党组织负责人、办公地址、联系电话、办公时间、服务内容等方面信息,及时吸纳流动党员就近融入当地党组织生活。

  三是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安排党组织成员每人定向联系若干流动党员,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网络交流等形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工作和生活动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流动党员自觉向组织汇报个人学习、工作、生活最新动态。建立联系制度及上课考勤制度,动态掌握流动党员流入流出情况,做到党员底数清、不流失。

  探索形成共治议事机制,推动事务共治

  一是成立社区共治议事会。探索建立党建工作共商共议机制,团结各方力量为基层发展出谋划策。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由居委负责人牵头,流动党员与社区户籍居民组成的5人以上的社区共治议事会。每月召开议事会,社区居民与流动党员共同研究解决社区社会性、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并协助配合居委会、街道开展工作,搭建流动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的桥梁,构建多维参与、多项互动、多元融合的基层社区发展格局。在村社两委换届选举中,推动60多名流动党员当选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调动流动党员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依托“两委”联席会议、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社区听证会议、民情恳谈会议等多种渠道,推动流动党员参与到社区内重点党建工作和重大社区事项。整合各级各类组织和行政资源,发挥全区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新兴领域的影响力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通过定期接待、每月走访、直接联系等机制,了解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领域中职工需求和发展情况。

  三是建立党员志愿队。建立流动党员志愿者名录库,组建16支流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对象超过40000人次。整合网格党支部资源,推动流动党员参与协调处理网格事物,服务社区居民。完善流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管理制度,创建认领“微心愿”服务品牌,收集群众“微心愿”,鼓励支持流动党员全面参与社区治安、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等社区管理工作。

  推行党群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共享

  一是建立党员群众服务清单制度。整合民政、教育、卫计、司法、人社、来穗等单位资源,明确“两新”组织党工委委员单位为镇街村(联社、社区)的流动党员提供服务清单的职责,主动对接镇街了解居民群众需求,明确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时间,为符合条件的流动党员提供党内关爱、居家养老、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等政策帮扶,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主动给予救助,解决流动党员务工创业后顾之忧。

  二是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和载体。打造“一镇街一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流动党员、外来人口全面开放。打造园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各流动党员党组织有场地、有制度、有牌匾。在全区118个行政村、48个经济联社、281个社区全覆盖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统筹安排1604名“两代表一委员”进站,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工作机制,为流动党员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反映利益诉求的矛盾化解渠道。

  三是推广融合社区建设工作。三元里成立广州首个社区共治议事会,由社区居民与来穗人员共同协商解决社区社会性、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该创新成果荣登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全面推广三元里“五个一”融合社区建设成功经验,建立融合学堂37个,来穗人员党总支1个、党支部26个,来穗人员服务工作站206个,共治议事会163个,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34支,成立来穗人员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来穗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等。统筹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常态化的社区融合项目,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创业、法律、生活等社区资源,有效激发流动党员共同参与融合社区建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建立融入党建工作共商共议机制,团结流动党员等各方力量,为融合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