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金柚一样甜又美——梅州“产业村长”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考察时强调
立冬时节,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传来好消息。“今年基地的金柚产量约2500万斤,销路特别旺,很多还没下树就被早早订出去了。440户种植户通过种植金柚人均年增收2.88万元,占全部收入的八成多,金柚成为我们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金名片’。”看着5000多亩柚园连绵成海,南福村“产业村长”黄裕济笑开了花。
“总书记来基地考察,察看柚子及其加工产品、文创产品,走进果林,与大家亲切交流,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我们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让我们发展金柚特色产业的信心更足了!”黄裕济说。
乡村产业发展好,关键要靠“龙头”带。近年来,梅州市按照“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标准,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产业能人、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择优选聘372名“产业村长”挂钩帮助331个村,聚焦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谋项目、出技术、拓市场、引人才、促就业,有力激发乡村带富共富活力。
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产业村长”定期列席产业发展会议、研究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专业意见建议,并通过“产业村长+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等联农带农经营模式,建立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多赢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村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产业生金,致富有道。在大埔县高陂镇福员村,“产业村长”赖法卫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会,为茶农讲授茶叶标准化种植管理知识,一片片“绿叶子”成为致富的“金叶子”;在兴宁市水口镇水洋村,“产业村长”刘道怀和科技特派员们一起商量如何进一步推广植保无人机等智慧农业设备,“有了新装备,种柚子不再靠肩挑背扛,产量和收入也提高了”……
广袤田野间,“产业村长”们深耕乡村特色产业,合力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据统计,目前全市“产业村长”共提出“金点子”380余条、谋划实施“打粮食”项目120余个。2024年该市推行“产业村长”制度的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平均达63.86万元,近两年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2.21个百分点。

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水洋村柚农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