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汕尾陆河:让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时间:2025-08-20 18:34:43 来源:城市先锋行
【字体:

  今年以来,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大力开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以提升社气、社品为核心,聚焦建成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的功能定位,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提高品质,着力推动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陆河.jpg

陆河县青年公园举行无人机表演。

  整合资源 服务中心“提效”

  陆河县把提升服务品质作为“社品”建设的核心,以“阵地亲民化、办事便捷化、空间多元化”为抓手,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匹配。

  阵地亲民化改造。践行“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原则,增设休憩长椅、共享雨伞等便民设施,将低频空间改造为党群议事厅、儿童之家等“一室多用”功能室,14个试点共盘活阵地资源30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提升服务群众空间。上护镇护南村盘活闲置校舍资源,打造书画室、文体活动室、儿童之家等特色功能室。

  办事便捷化服务。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一军一新”群体,组建由“两委”干部、网格员等构成的帮办代办队伍,提供购药送餐、帮困救助等微服务,梳理列出社保代缴、政策咨询、帮代办等40项高频服务形成服务清单,完善办事流程,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空间多元化破局。全面梳理辖区资源形成服务资源“导视图”,着力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同步谋划建设“暖新驿站”,嵌入便民服务、多功能活动等各类功能区域,将公共绿地转化为居民“家门口”的服务阵地。河田镇城南社区依托“入户联心”机制,通过“拆违还绿、治旧焕新、控新提质”重塑城乡肌理,昔日杂草丛生的闲置地,蜕变为总面积超20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使闲置荒地成为群众爱来的服务阵地。

  创新机制 邻里中心“破冰”

  陆河县把营造和谐氛围作为凝聚“社气”的重要路径,通过搭建平台、探索机制、创新模式等方式,让“党群连心、和睦亲邻”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搭建邻里交流平台。通过盘活小区架空层、闲置用房等,搭建集邻里调解、邻里交流、邻里互助、邻里议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为群众交流联络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河田镇恒泰嘉园小区精心打造了集健身区、棋牌室、茶话室、亲子乐园等多功能空间,党群温度从社区拉近到小区邻里。河口镇河口社区通过统筹利用梧桐郡府小区的空间资源,打造出邻聚里驿站、幸福之家及运动共享空间等一系列设施场所,常态化举办包饺子、擂油茶的邻里活动。

  探索邻里互助机制。充分挖掘社区人才资源,组织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成立“邻里帮帮团”,以专业力量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上护镇护南村以“兵支书”牵头组建的“老兵帮帮团”,不仅成功调解50余件邻里矛盾纠纷,还让“有事找老兵”成为村民共识。

  创新“商居联盟”积分模式。将环境整治、绿化管护等公共事务与居民利益挂钩,把积分超市开到了辖区的商超,用积分兑换物品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邻里互助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河田镇城南社区与辖区的“润民超市”达成协议,居民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赚取积分,用积分便可兑换等价商品,通过“商家提供优质资源、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积分兑换商家优惠、商家获得流量口碑”的循环互动模式,实现社区、居民、商家三方共赢局面。

  提高品质 活动中心“出圈”

  陆河县紧紧围绕“有组织主体、有兴趣社群、有特色品牌”三个有目标,着力提高活动品质与活动数量,让群众实现从“不愿来”到“争着来”的转变。

  有组织主体。积极探索“党群合伙人”模式,通过党组织主动链接辖区部门、社会组织、群团机构、大学生群体等资源,经常性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壮大活动组织主体资源池。同步健全“合伙人”评价机制,对县直机关部门由社区按季度出具评价意见,作为模范机关创建的重要参考。

  有兴趣社群。探索建立“党员带头+群众主体”机制,培育一批活动组织达人,推动党员群众、各类团体组建运动、声乐、舞蹈等活动队伍,通过“阵地换服务”,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教学、文体赛事、兴趣小组活动,引导有相关活动兴趣的群体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

  有特色品牌。围绕“幼青妇老”四类群体,开展“童心向阳、青春韶华、巾帼红裳、金秋银辉”系列活动,并立足村(社区)资源禀赋和社情民意,聚焦居民共性需求和高频需求,创新推出“影润心田”草坪公益电影放映、“草坪音乐会”等“文化润心”工程品牌活动,累计举办系列活动30余场,惠及居民超30万人次,形成“家门口的文化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