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河源:坚持开门教育让群众可感可及

时间:2025-08-18 14:38:0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体:

  “以前办事得来回跑,经常是一天都不一定能办好。如今,前后用时不到20分钟,十分满意。”谈及“就近好办”政务服务,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居民黄先生深有感触。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河源市坚持开门教育,推动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立足职能职责,深入基层问需求,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与群众幸福体验。

  问需求

  旅京群众也能便捷办好“河源事”

  92岁的邱阿婆,享受到了“就近好办”带来的便利。

  邱阿婆是东源县义合镇香溪村的独居老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一直是困扰她的难题。由“就近好办”拓展的“帮办代办”入镇进村服务实施后,香溪村帮办代办员主动关注邱阿婆,定期上门服务,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等事项。

  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河源市以东源县为试点,聚焦群众与企业办事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造“就近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为此,东源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一门办理”机制,实现36个部门1476项事项全部门全事项进驻,意味着东源县企业和群众需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同时,东源县还不断创新拓展“帮办代办”入镇进村、“县+镇+村三级联办”“一窗通办”“主动办上门办”“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等服务机制,让“就近好办”真正实现“就近好办”。

  今年4月份以来,“就近好办”在河源市全市推广。其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组建导办、帮办、代办队伍,近1500个事项可帮办、720多个事项可代办;组建“企业服务专员”队伍,设立12345热线“企业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专属服务。

  5月23日,河源市“就近好办”北京智慧服务站揭牌运行。全市旅京群众和企业同样能享受家乡的优质政务服务。在京就业落户、在京毕业后返乡发展、社保公积金办理及转移、异地就医备案、企业开办等业务在北京就可以及时办理,实现“北京收件、网络传送、属地审核、电子归档”,让京津冀的河源乡亲也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学习教育期间,河源市对“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进一步优化,拓宽解决群众诉求层级,对于群众反映密集的问题,不仅是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有关单位也应按要求主动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办公,“面对面”研究处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日常、在一线,做到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

  开展学习教育以来,河源市坚持将“开门教育”贯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以“就近好办”、“面对面”等机制作为重要抓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服务水平、办好民生实事。

  改作风

  一笔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近日,广东东源农村商业银行特批绿色通道,向河源市圣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放2200万贷款。

  “若没有这笔贷款,公司可能无法正常运营。”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在大环境及行业周期波动影响下,公司流动资金短缺压力骤增,所幸贷款及时到账,稳定了400余名员工岗位,让企业重回正常运营轨道。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对照“2个清单”检视查摆服务园区企业工作情况,企业金融服务统筹谋划力度不够问题就显示出来了。顺着“问题清单”,金融助企专班就发现了河源市圣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便主动上门多次深入调研,协调融资机构为该公司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最终推动广东东源农村商业银行完成贷款投放。

  河源国家高新区还积极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园区企业融资需求,全力破解企业融资瓶颈,解决融资难问题。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源市以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为重要抓手,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集中整治,真抓实干立查立改,向发展堵点精准发力,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产业发展提速、改善民生福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立制度

  精准筛查医疗自付超5000元的困难群众

  “以前申请社会救助,得拖着病体回老家跑好几趟。现在社工主动找上门,在家里就给办好了。”户籍在和平县、现居住在源城区埔前镇的王阿姨倍感温暖。

  王阿姨因大病医疗支出陷入困境,但因不了解政策、行动不便,一直未申请社会救助。所幸,河源市民政部门推出了“政策找人”机制,社工通过大数据筛查和日常走访发现了王阿姨的情况,上门帮助王阿姨直接在居住地申请到了社会救助金。

  河源市民政部门还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每月定期与医保部门开展医疗费用数据比对。将发生医疗自付费用达到或超过5000元的困难对象名单精准筛选出来,第一时间下发至各县区。同时,强化政策衔接,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对象,坚决落实“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源市各级各部门注重从工作中提炼经验、固化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制定完善作风建设相关制度文件200多个,切实堵塞管理漏洞,通过建章立制让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可感知、能检验、有温度的实际成果。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