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韶关乳源:党建引领筑屏障 全域联动防疫情

时间:2025-08-12 17:10:45 来源:南方+
【字体:

  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压力,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全县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以党建为引领、以机制为保障、以群众为根基,构建起“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的疫情防控体系,用扎实举措为全县群众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转存图片

  党建引领聚合力,党员先锋冲在前

  乳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基孔肯雅热防控作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激活五级党建网格和“双向服务”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彰显。全县485个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10240人次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化身防疫“排头兵”。乳城镇组建党员带头的消杀队、入户队,150余次专项清理筑牢防线;必背镇创新“党委统筹+党员带头+多方参与”联防体系,设置“党员先锋岗”精准清除蚊媒隐患;洛阳镇15个基层党组织动员583名党员,深入农户开展宣传排查……

  从城镇到乡村,从集市到田间,党员干部带头翻盆倒罐、清理积水、宣传知识,形成“一名党员带动一群群众、一个支部守护一片区域”的生动局面,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精密部署织密网,全域防控无死角

  乳源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县级统筹、镇级主责、村(社区)落实”的三级指挥体系,确保防控指令直达末梢、防控力量全域覆盖。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深入一线督导,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各镇迅速响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将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在此基础上,全县整合力量组建22支专业消杀队伍、300支入户排查队伍,配备电动喷雾器等设备130余台,将“睦邻制” 融入防疫实践,发动2000余名邻长担任“隐患排查员”“消杀协管员”,形成“专业队伍+基层干部+邻长”的防控梯队,针对农贸市场、学校、畜禽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实施“日消杀、日巡查”机制,对91个场点进行喷洒灭蚊药物处理,覆盖其生产及周边环境,督促指导86个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开展规范化消毒工作,实现重点区域防控“无死角”。

  全域宣传入民心,全民参与筑防线

  “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基孔肯雅热防控要记牢!”在乳源的乡村街巷,大喇叭循环播报的防疫知识朗朗上口;微信群里,党员干部及时转发权威科普;田间地头,镇村干部用客家话、瑶话讲解的防蚊技巧通俗易懂……这是乳源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的生动缩影。

转存图片

  线下,党员志愿者化身“宣传员”,张贴海报500余张、悬挂横幅120余条、发放手册8000余份,深入商户落实“门前三包”;线上,创新制作短视频、推送科普推文20余篇,依托居民群、朋友圈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东坪镇用方言架起“沟通桥”,游溪镇“一对一”入户示范,乳城镇以短视频增强知识渗透率……

  多样化宣传让防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推动“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全县1.7万余人次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凝聚起“全民防蚊、共护家园”的强大合力。

  全链治理断传播,环境整治见实效

  乳源建立“环境整治—孳生地清理—成蚊消杀”全链条防控机制,扎实推进全域环境治理。全县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340次,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天台积水、沟渠淤泥,带动群众翻盆倒罐8000余次,清除蚊媒孳生地1.2万余处;针对农田沟渠、闲置地块等易滋生蚊虫区域,科学投药灭蚊覆盖557亩,清运垃圾、粪污4.83吨,让蚊虫“无处藏身”。

  从乳城镇的“十乱”整治到桂头镇的“日清日洁”,从一六镇的水体治理到大桥镇的全域消杀,全县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环境整治与疫情防控深度融合,从源头降低传播风险。

  党旗飘扬在一线、干部冲锋在一线、群众参与在一线。从城镇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乳源全县上下正以“一盘棋”思维、“一股劲”作风,持续筑牢基孔肯雅热防控屏障。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