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东:构建新老党员互学共进新生态 263对党员结成“银青组合”
“当年我在一线入党时,只有一个念头:组织需要的地方,就是我的战场。”近日,在惠州惠东老党员刘日坤的家中,一场“初心课堂”温暖上演,1968年服兵役期间光荣入党的刘日坤,向前来结对的新党员刘妙玲、徐彩文讲述自己在一线入党的经历。他的殷切嘱托与初心故事,让两位年轻党员深受触动。
重温入党誓词、温暖的“政治生日”贺卡传递、听老党员讲述亲历故事……今年以来,惠东县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常态化结对联系先进模范老党员机制,让263对新老党员结成“银青组合”,通过一次次特色载体活动,让老党员的精神财富焕发新生,为年轻党员注入成长动能,营造出新老党员携手奋进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精准结对 建立“1+2”结对模式
惠东县是粤东地区重要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近年来,惠东县在走访慰问老党员时了解到,许多老党员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丰富的经验智慧,渴望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对此,惠东县以制度创新搭建新老党员“传帮带”桥梁,由惠东县委组织部谋划推进“新老党员结对”工作,印发《关于开展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结对联系先进模范老党员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安排2名入党积极分子或新发展党员结对联系1名先进模范老党员,结对期1年,并明确结对活动内容及工作要求。
为实现新老党员的精准匹配结对,惠东县按照“双向选择、领域对口、就近便利”原则开展配对,确保结对组合优势互补、效能最优。如教育系统,安排退休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卫生系统,组织退休医护与年轻医务工作者结对;农业农村领域,优选老支书与驻村年轻干部结对。
丰富结对活动。在前期调研、收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充分分析谋划,明确了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七个一”活动内容,具体包括: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分享一个红色故事、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收集一批意见建议、完成一件“微实事”、认领一件“微心愿”、过一次政治生日。要求新老党员在结对期内组织开展一轮“七个一”活动,同一领域或同一党组织的“银青组合”可联合开展活动。
截至目前,惠东全县已形成263对“银青组合”,累计开展“七个一”活动70余场,覆盖结对党员1000余人次。其中,专业领域结对组合228对,约占总数的86.7%。
完善机制 深化党员结对联系
为让“银青结对”机制走深走实,惠东县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为深化党员结对联系提供坚实保障,让新老党员在常态化互动中实现互学共进。
常态化的走访是拉近新老党员距离的重要方式。惠东县建立“三个一”走访制度,明确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上门走访,重要传统节日前必须走访1次,老党员遇到特殊情况及时走访1次。走访中,通过“五问五看”详细了解老党员的健康状况、思想动态、家庭近况等,精准掌握老党员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后续开展针对性服务打下基础。
年轻党员登门拜访,在促膝长谈中聆听初心故事。
在建立定期走访机制的同时,惠东县打造线上互动载体,建立“惠东新老党员结对微信交流群”,鼓励新老党员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让交流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同时,在“惠东基层党建”公众号开设“初心・传承”专栏,不定期宣传报道新老结对的工作动态,目前已发布专题报道5期,累计阅读量突破1.5万人次,进一步扩大了“银青结对”的影响力。
服务保障机制的完善,让组织关怀更有温度。惠东县引导新党员在结对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建立完善老党员的困难需求清单和“微心愿”清单,组织新党员认领并兑现心愿,还通过建立“心愿墙”展示活动成果。结合“五一”、端午节等节日,新党员上门走访慰问,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党员的困难需求,让老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截至目前,惠东县年轻党员共认领“微心愿”108个,帮助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76件。通过一件件暖心服务,不仅提升了服务保障的精准度,也延伸了组织关怀的覆盖面,让老同志切实感受到组织上的归属感、生活上的幸福感,也让年轻党员在服务中增强了身为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点滴付出中践行初心使命。
相关
“银青结对”让新老党员双向奔赴
在惠东县“银青结对”的生动实践中,新老党员通过多样互动形式实现双向奔赴,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红色教育成为结对活动的核心载体,让初心传承有深度。新老党员共同走进高潭革命老区、百庆楼等红色阵地,在革命遗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平山街道老党员刘日坤向年轻党员讲述1968年服兵役时的入党经历:“组织需要的地方,就是我的战场”,让结对的刘妙玲、徐彩文深受震撼。
节日互动让组织温情直达人心,让关怀传递有温度。铁涌镇组建十支“薪火传承”小分队,在“七一”前夕开展“送学上门”,医护专业党员为老党员测血压,年轻党员送上亲笔贺卡。白花镇组织新老党员共过政治生日,机关新党员走进老党员家中唠家常、建需求台账,一位老党员感慨:“看到年轻人这么上心,心里暖乎乎的。”
医护专业的党员为老人测量血压、检查身体。
实践互助让结对成效看得见,让担当作为有力度。平山街道新党员李杏伟、黄旭升与老党员李玉书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老党员积极建言献策,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倡导“党员楼长”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助推社区治理服务优化升级。
从城镇到乡村,惠东“银青结对”已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纽带,在新老党员的互学互助中,让红色初心在实践中传承,让党员本色在服务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