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吴川:基层“领航员”让乡土焕新
岭南盛夏,鉴江两岸生机勃勃。在黄坡镇唐基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本地花生榨制成香飘四溢的花生油;吴阳镇古驿道旁,游客们徜徉在状元文化展厅,感受历史文脉的现代活力;李宝记电商直播间里,退役军人李彪用方言直播推介的糖醋蒜头,正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吴川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产业筑基、资源聚合、治理增效”的工作体系,以“红色引擎”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绣花功夫”绘就城乡画卷,推动26个省级典型村实现美丽宜居达标率100%,村均集体收入超43万元,成功打造黄坡郑屋村、唐基村等5个全国文明村镇样板。
吴川5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受访者供图
筑牢发展“主心骨”
培育864名村党组织带头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有“主心骨”,更要有“带头人”。2023年以来,吴川扎实推进“头雁工程”,选派48名驻村第一书记,培育864名村党组织带头人,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航员”。
“以前村里土地零散,想搞规模化种植难上加难。是党支部带着我们把‘巴掌田’整合成‘连片田’,现在每亩年收入翻了一番!”吴阳镇白沙村村民看着连片的“股票田”喜上眉梢。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吴川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土地整治“主心骨”的扎实实践。
“土地活则产业兴”,党组织正是激活土地活力的“金钥匙”。为破解耕地撂荒、细碎化难题,吴川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班,构建起“市统筹、镇协调、村落实”的三级联动体系,由党员干部带动村民通过代耕代种等方式主动流转土地,从根源上打破“小块分散、耕作困难”的困局。
在党组织主导下,“股票田”改革成为破解撂荒的创新抓手。吴阳镇、兰石镇试点将1575亩零散撂荒地整合确权,以“每亩折10股”实现规模化经营。改革全程依托村党组织“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12次村民议事会、“云端”视频宣讲等方式,让群众从“观望者”变为“监督者”。兰石镇庄艮村委会则牵头整合813亩荒地,不仅让荒田变良田,更使村集体年增收24.398万元,村民最高年增收1.2万元。
党组织的统筹能力还体现在资源整合上。吴川投入6000万元专项债券,由镇街党组织牵头,对9个镇街30条村的5000亩撂荒地开展集中整治——新建水渠、机耕路,实施土壤培肥,为规模化经营筑牢基础。在此基础上,村党组织又引导群众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稻虾共作”“鹅稻共作”等立体农业,带动1300亩撂荒地复耕,让每亩土地纯收入从800元跃升至1800元以上,绘就出“荒地生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樟铺镇下村党支部引导群众发展“鹅稻共作”立体农业,让每亩土地纯收入从800元跃升至1800元以上。吴东俊 摄
促进资源整合
激发镇村产业活力
黄坡镇唐基村1700多亩集体土地流转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值超5000万元;樟铺镇三浪村智慧养鸡产业链年孵化鸡苗1.3亿羽;吴阳镇“状元脆虾”凭借益生菌养殖技术创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从传统种养到电商直播,党组织的身影始终贯穿产业链各环节,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扎实落地。
在镇域产业上,黄坡镇党委锚定“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定位,引进国联水产等龙头企业打造预制菜烤鱼产业园,同步发展循环养羊、热带果树等农业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塘㙍镇党委借力湛江空港经济区建设机遇,推动中国邮政、圆通快递等10个项目签约落地,航空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村社层面同样亮点纷呈。例如,黄坡镇林屋村盘活1.2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引进6家珠三角转移电子配件企业,创办的粤凯机械有限公司2024年产值达1.8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86个,其中女性就业占比85%;塘尾街道高扬社区创新土地入市模式,1.59万平方米商业用地以全省首宗“先租后让”模式成交,溢价33.85%,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为打破乡村产业发展层级、区域和行业限制,吴川还以党建为牵引整合资源,构建“抓党建促产业、抓产业强党建”的“双抓”推动模式。例如,成立覃巴镇乡村振兴产业链党委,推出区域公共品牌“覃农巴礼”,在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和抱团发展,以组织优势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去年12月,吴川市“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工作联合党委成立,通过凝聚帮扶力量、协调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赋能“百千万工程”,顺利推动了“吴川市‘反向飞地’建设”“陈兰彬故居文化提升”等项目加快建设。
聚合多元力量
构建共治“新格局”
党建引领是激活多元共治的“总开关”。近年来,吴川以党组织为核心,串联起部门协同、群众参与、乡民助力、科技赋能的治理链条,让“各方力量围着基层转、跟着问题干”。
“12名工人被拖欠的工资三天就追回来了!”在吴川市“联合调处工作室”,农民工代表李师傅拿着工资款激动地说。这个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法院、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党员干部组成的平台,成立以来已化解劳务欠薪、土地纠纷等矛盾2914宗,涉案金额超6100万元。
吴川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合调处体系:村级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特约调解员,吸纳乡民、“五老”等力量化解简易矛盾;镇级整合法庭、司法所资源,攻坚复杂纠纷;市级统筹多部门力量,破解重大疑难案件。
其中,吴阳镇充实民间调解力量,建立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三老”工作室,化解235件矛盾纠纷,解决了13起历史积案。樟铺镇成立“老干调解室”,退休政法干部、老支书常态化开展“坐堂问诊”,接访、走访群众800余人次,化解历史积案难案11宗,推进复杂矛盾纠纷阶段性化解6宗,获评广东省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创新案例。
针对与5个县(区)毗邻的8个边界镇治理难题,吴川则实施“边界党建先锋工程”,建联合党组织43个,签合作协议12份,让“插花地”变“同心园”。例如,长岐镇与化州市长岐镇通过党建联席会破解道路接驳纠纷,一条“连心路”惠及3000多群众;覃巴镇与茂名小良镇依托“边界党员先锋队”化解土地权属争议,硬底化道路让两村往来时间减半。两年间,边界联合党组织化解山林纠纷39宗,建“边界党建主题公园”8个,开展联谊活动30多场次,实现“党员手拉手、群众心连心”。
延伸
群众事群众议
“没想到咱们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议事、定事!”梅菉街道梅岭社区居民陈姨坐在新建的议事亭里,看着墙上公示的长者食堂运营方案,难掩激动。这个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设的食堂,每天为200多个老人提供热乎饭菜,从选址到定价,全程经居民议事会讨论确定。
梅岭社区党委搭建“议事亭”议事协商平台,让群众围坐一起商议村中事务。 受访者供图
吴川创新“1+3+N”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组建以党支部书记为会长,贤达人士、村(居)民小组长、党员、老者等为副会长或成员的村级议事协商理事会,定期组织群众参与议事,形成了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全市设立63个议题收集点、55个议事场所,通过“榕树下议事”“公园议事”等接地气的方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决策者”。
例如,黄坡镇林屋村通过议事协商解决停车难、垃圾分类等民生事项67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吴阳镇那蒙村村民通过议事会决定将荒地改造成产业园,带动集体年增收18万元。这种“群众事群众议、大家事大家办”的模式,让民生服务更接地气。
链接
商会引进项目
总投资超40亿元
依托35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5个驻外商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吴川以“商会+党建”模式架起“反哺”桥梁,让散落各地的“吴川力量”汇成振兴洪流。
吴川推动15个驻外商会党组织全覆盖,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乡民的“强磁场”。
据悉,在党组织感召下,佛山吴川商会捐资50多万元建文体公园,深圳吴川商会筹资4000万元助力古水道修复,15个驻外商会、105家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投入资金物资超7882万元。目前,多个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南宁商会引入锦鲤养殖技术带动300人就业,年收益超300万元;海南商会推动建成黄牛养殖基地,辐射600人增收,年收益550万元。2024年,各地商会引进项目总投资达40.93亿元,“桑梓情”化作“发展力”。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海南吴川商会会员回乡投资1亿余元发展壮大黄牛养殖产业。麦思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