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CBD高楼亮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城市之光 辉映莞邑”……
7月1日晚,东莞中心城区华灯绽放,市中心地标建筑共同亮灯,城市大屏播出视频海报,以璀璨的光影致敬奋战在东莞高质量发展一线的共产党员,表达一座城市对共产党员的浓浓敬意。
“城市之光——致敬奋战在东莞高质量发展一线的共产党员”主题宣传活动启动,由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东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承办。
在改革攻坚中敢为人先,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里写下炽热篇章。东莞广大党员汇聚成的“城市之光”,绘就“产城人文”共生共荣的壮美画卷,谱写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
他们是在科学高峰执着攀登的追光者,用二十年青春铸就大国重器的辉煌——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二期总工程师齐欣,扎根东莞大科学工程近二十年。她带领团队十年攻坚,突破国外封锁,成功研发国产兆瓦级谐振电源系统(“电源心脏”)。后续又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大幅降低故障率。
齐欣说:“核心技术等不来,只能自己闯!作为党员,我必须站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他们在反诈战场运筹帷幄,用科技之盾筑牢平安的防线——
东莞市刑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古谊坚守反诈一线,专注涉诈犯罪全链条打击。从涉诈资金追查到预警劝阻技术反制,他带领团队全力奋战,东莞电诈警情持续下降,为市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古谊说:“劝阻就是跟犯罪分子赛跑,我们得像挤走病毒一样,从群众思想中铲除骗子的洗脑。未来,我将以更严要求、更高效能,为东莞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让诈骗无处遁形。”
他们在空港枢纽蓝图中擘画世界的航线,让东莞制造通达五洲四海——
东莞市商务局通关物流科副科长郭玉走在引进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项目工作前线,以虎门港综保区为支撑点,打造辐射东莞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全新外贸货运枢纽,突破东莞缺少自主空中货运通道的制约。
郭玉说:“未来,我将继续做好商务领域降物流成本工作,充分发挥空港中心及虎门港综保区作用,为东莞的先进制造业供给迈向全球提供更优质的国际贸易通道。”
他们是在重症病房与死神赛跑的白衣战士,以仁心医术创造生命的奇迹——
东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敏,20年如一日坚守重症一线,在东莞市内率先打造重症智慧温暖病房,积极开展各类高危生命支持技术及危重症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用专业与热忱点亮生命的希望。
李敏说:“我们的共产党员队伍从自身做起,不论是抢救病人,还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都冲在最前面。”
他们是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守护者,用专业与勇气托起生命的重量——
十年来,东莞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家杰率队参加深圳山体滑坡救援、东江沉船搜救、虎门沉车搜救等特大事故救援任务,奔赴河南抗洪抢险、土耳其大地震国际救援、缅甸地震跨国救援一线,队伍共计挽救生命859人,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张家杰说:“作为公益救援志愿者,在人民最需要、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冲在最前面。英雄并非天生无畏,但守护生命是我们的使命。每一次逆行背后,是对使命的担当与绝对的忠诚。”
他们在人才高地构筑中架设梦想的桥梁,为城市未来注入智慧的活水——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城分局副局长张若文将“人才是第一资源”刻入工作基因。从制定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政策到搭建博士工作站,从助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到以赛促培推动人才评选,他始终助力东莞人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若文说:“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在人才竞争新时代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好街道的资源优势,争当‘技能人才之都’的排头兵、示范点。”
他们是在国门一线践行使命的忠诚卫士,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中高高飘扬——
东莞海关一级主办、派驻乐昌帮扶干部唐冰精准招商,引荐企业超30家,促成落地投资超2.5亿元;助乐昌争取项目资金超15.5亿元;助力3家本地企业获海关出口资质,拓展黄金柰李等农产品国际市场。
唐冰说:“劳动最光荣!我们来帮扶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对粤北山区的帮扶工作,承载着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
他们是在绿美家园建设中播撒希望的园丁,让庭院生辉、文明生根——
东莞常平镇妇联专职副主席陈燕青,创新推行“135”模式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成功创建各级示范庭院千余户及多个示范村。她积极构建儿童友好镇街体系,创建众多儿童友好空间及项目。
陈燕青说:“我们将继续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家庭,发挥好‘半边天’作用!‘家庭小美’定能汇聚成‘全镇大美’,妇联工作的‘小抓手’必能撬动绿美东莞建设的‘大工程’。”
他们是在助学路上风雨兼程的点灯人,让知识的星火照亮山野乡间——
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望牛墩税务分局协税员黄丹,用第一份工资开启了一场跨越23年的“公益长征”:行程10万里,走访800多户困难家庭,牵线搭桥使得超过1500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黄丹说:“五年的军旅生活锻造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公益路上的困难变得‘不算什么’。希望‘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的部队口号能在更广阔的公益天地间践行。”
又逢“七一”。让我们向这些新时代的先锋致敬——他们让优良作风在服务群众中淬炼成钢,他们以实干为笔、以奉献为墨,将继续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凝聚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