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新兴:“亲邻之家”出圈 居民生活出彩
去年以来,云浮市新兴县紧扣“两社三中心”建设部署要求,以新城镇城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开启阵地提质行动。通过场地扩容和功能重塑,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亲邻之家”特色服务阵地,并创新探索“三圈联动”模式,让“亲邻之家”成功出圈,让居民生活愈发出彩。
“共享客厅”
打造便民生活圈
按照“资源整合、一地多用、阵地共享”原则,新兴县以“亲邻之家”为载体,围绕学习充电、便民服务等主题,科学划分多个功能区域,打造出空间有用、服务实用、群众爱用的红色阵地——“共享客厅”。
在资源整合上,邻里共享“百宝箱”汇聚了居委会采购物资、“双报到”单位捐赠及居民闲置物品,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社区还组织开办缝纫技能共享培训班,居民从修改旧衣到成为“缝纫达人”,实现从“被服务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在便民服务方面,“共享客厅”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发力。将休闲棋牌室与儿童活动区相邻设置,方便老人在悠闲娱乐的同时照看孩子。设立积分区,党员群众通过参与助残助老、爱心捐赠等志愿活动获取积分,可兑换实用礼品或公益服务。通过这些举措,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
同时,新兴县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轴,向外延伸服务触角,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通过串联县人民医院、翔顺实验学校等驻地单位资源,整合辖区空间,打造“1+N”党群服务矩阵,有效扩大社区综合服务覆盖面。对城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筠州花园二区党群服务站进行亲邻化改造,增设邻里书吧、爱心义卖区等特色空间,创新采用“共享客厅”式功能布局,实现学习充电、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这一举措既盘活了闲置资源,也实现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品质、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多元社群”
拓展亲邻朋友圈
为拓展为民服务“朋友圈”,新兴县在“亲邻之家”探索推行“社区合伙人”模式,组建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行业专家等构成的专业招募团队,制定严格筛选标准,通过双向洽谈、实地考察、综合比选、签订协议等流程,从30余家报名单位中,优中选优吸纳梵美艺术、唯艺音乐、丹朱棋院等涵盖商企、群团、物业三大类的20余个机构(队伍)入驻社区。同时,聚焦居民兴趣需求,孵化培育“妈妈帮”等特色群众性组织,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社群矩阵。
在运营管理上,新兴县探索实施“公益+低偿+市场”模式,针对不同合伙人的资源禀赋与社区治理需求,制定差异化合作方案,将空间使用权提供给“社区合伙人”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公益或低偿服务项目,激发社会主体的参与活力,既降低其运营成本,又为居民带来实惠。梵美艺术培训中心开设书法、绘画、陶艺泥塑等低价优质课程,通过收取少量费用实现自我运营,推动社区公共空间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妈妈帮”自成立以来,已发展成员10余人,每月开展针织培训、手工义卖等活动,累计向困难儿童捐赠手工艺品30余件。
此外,新兴县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引入专业社工团队,通过“一对一”帮扶、定期走访,为特困群体提供心理疏导、生活照料服务,并在城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公司,配备专业营养师、医护人员,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医疗保健服务。多方力量协同发力,让亲邻朋友圈不断扩容,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暖心服务
构筑美满幸福圈
新兴县结合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动员党员干部联合“社区合伙人”深度下沉一线,通过入户走访、需求调研等方式,精准把握居民需求,系统整合社区资源,精心优化服务供给,以“亲邻之家”为阵地,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等重点群体,分层分类开展多元主题服务活动,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场景。
在服务实践中,新兴县创新推出“社区学堂”特色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段需求,打造童乐学园、青年夜校、暖“新”讲堂、巾帼课堂、银龄学院等系列课程,通过每周发布课程预告,构建起覆盖“老中青少幼”的全龄服务链。同时,联动筠州花园二区、碧桂园大名府等小区物业公司党支部,共同举办党群服务集市、社区邻里节、社区大舞台、社区运动会等特色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增进邻里互动,织密居民情感网络。
新兴县一系列暖心服务的精准落地,让“亲邻之家”成为幸福汇聚的港湾。过去一年,城北社区累计举办各类服务活动120余场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切实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贴心关怀。如今,城北社区邻里和谐、温情满溢,成为基层服务的生动样板。未来,新兴县将以城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范本,大力推广暖心服务模式,在更多社区播撒幸福“种子”,持续擦亮“亲邻之家”品牌,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