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雷州:党建引领植新绿 天南重地绘新景
春潮涌动处,绿美正当时。自新一轮乡村绿化行动启动以来,雷州市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牵引,锚定2025年全域绿化目标,通过全局谋划、精准施策与多维保障,创新构建“党建领航、全民参与、多维保障”工作机制,累计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已种植苗木22万余株,一幅“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画卷正在雷州大地徐徐展开。
三级联动绘蓝图,构建绿美建设新体系。雷州市委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以《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方案》为指引,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体系。明确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压实21个镇街的主体责任,形成“县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主战”的工作格局。进一步修改完善436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的“一图一表”绿化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圩镇、道路、水岸的绿化专项规划,实现“点线面”立体布局。
为确保工作实效,雷州市强化“督导+技术”双轮驱动。由市委组织部组成五个调研组,开展常态化“回头看”督导。同时,由农业农村、林业等职能部门,建立“专家+技术员”挂点服务机制,选派12名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保障绿化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目前,正在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环城路9公里绿美廊道示范点,分段种植秋枫、香樟、黄金熊猫等绿化苗木3000多株,同时搭配种植茉莉花、牡丹花4200多株。
党群同心聚合力,激活全民植绿新动能。雷州市实行市镇领导包镇抓村机制,推动市四套班子成员结合“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机制,进村入户开展乡村绿化政策宣传,带头组织召开座谈会,示范带动各级纵深推进乡村绿化。为抓住春季植绿的黄金时期,3月12日,全市统一开展植树节活动,挂点联系镇村的市领导和市直单位干部职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企业代表、各村党员群众等齐聚各村(社区)植树点,参加“我为家乡添新绿”义务植树活动。大家分工协作,种下火焰木、黄花风铃、小叶榄仁、黄金熊猫等苗木2万余株,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添砖加瓦。同时,结合全市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连片打造工作,雷州市因地制宜推进闲置地绿化美化,重点围绕“四旁”“五边”开展绿化建设,打造“四小园”等生态景观。截至目前,参与“五带头”的农村党员2万多人,引导和发动群众参与乡村绿化4万多人。
广东雷州商会青年联合会认捐700株秋枫打造“青联先锋林”;市慈善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全市乡村绿化工作支持41万元;全市2000多名老干部积极参加“雷老添绿”行动,凝聚银发力量助力乡村绿化;市人大、市政协、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驻雷单位上下联动,形成“千企帮千村、万人植万树”的生动局面。
长效管护固根基,创新绿色发展新机制。建立了“财政统筹+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统筹省级专项资金,发动商协会、群众等社会力量捐资,引导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加大绿美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各类资金保障乡村绿化工作。创新“以奖代补”机制,对验收达标的村庄按每株苗木40元标准给予补贴。
深化“绿美积分”制度,将门前绿化纳入文明家庭评选指标,群众通过参与绿化管护累计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雷高镇大群村实行了“小积分大变化”房前屋后三包奖励机制,通过每月评比出文明户进行奖励,让村民动起来,使人居环境干净、苗木得到常态化管护,激发村民积极参与的内生动力,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新突破。
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有效化解“栽树容易管护难”等现实问题,着力转变农村在推进绿美建设中“只重种植,不重养护”的思想观念,分别于2025年1月9日至14日、2月25日至28日共举办4期次党建引领乡村绿化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后备人选专题培训班,共1057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参加培训。
由美及富增效益,开辟富民兴村新途径。雷州市在推进绿化苗木种植的同时,结合各村实际及群众需求,把发展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群众收益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推进“果树进村”,通过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在全市种植荔枝、芒果,菠萝蜜等果苗近10万棵。龙门镇禄马村种植60亩荔枝,连片打造荔枝产业园,预估年收益达36万元,与此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模式,沿河道打造“十里花街”文旅观光带。乌石镇岭下村结合林分优化项目,种植200多亩母生、铁刀木等珍贵树种,提高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在环境“绿起来”的同时,带动群众“富起来”,让“好风景”成为“好前景”,扎实推动乡村绿美与富民兴村齐头并进。
春种一棵树,秋收万点绿。该市持续加大增绿补绿力度,不断增厚绿色家底,让“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景加快照进现实,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雷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