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一面是“制造名城”的机械合奏,一面是新绿萌芽的簌簌轻声。在东莞,一场党建引领乡村绿化的行动,正在作答如何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市域空间推进乡村全域绿化的时代答卷。
东莞不断提升银瓶山、大屏嶂等自然公园品质
绿美广东,种树为基。今年,东莞持续加大乡村绿化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已种植树木16.8万余株,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植树管护超过7万人次。
乡村绿化,落笔在绿、指向在美。由绿及美、由美变富是步步深化、积厚成势的系统工程。东莞正以三年时间,以“党建红”书写城乡“绿美富”的新篇章。
东莞市民在同沙生态公园骑行
重构绿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成为立题之始。东莞部署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网格化的管护机制,把乡村绿化工作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指标体系,东莞在党员示范引领下创新“积分管理”,拓展乡村治理应用场景,推动乡村绿化开好局、起好步。在横沥镇隔坑村,“积分制”主导的“花卉超市”带动群众种树栽花3000多株。
培育植绿护绿的“领头雁”,成为破题之道。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打造绿美示范带,新建“绿美小园”、美丽庭院,东莞从“样板房”“展示窗”做起,用绿美村庄与绿美碧带串点成线、成环成网,用改善乡村面貌挖掘和重塑乡村价值。绿美网络让乡村不再是城市发展的留白区,而是共同发展的有机体,可以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的绿色协调发展。
东莞市民在松湖山花海中步行游乐
从绿化美化中挖掘综合效益,方为解题之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跳出“就绿抓绿”思维,东莞可以更进一步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比如,引导种植经济树种,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农林文旅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绿美乡村经济在东莞茁壮成长,提升绿美综合效益。弘扬乡村生态文明新风,引导群众“有好事,来种树”,让护绿爱美成为东莞乡村的新风尚。
树的命运往往折射着文明的厚度。在云南保山,退休干部杨善洲一头扎进光秃秃的大亮山,义务造林5.6万亩,将荒山秃岭化作3亿元的“绿色银行”并无偿移交政府,诠释了“党员红”的生命力。在浙江安吉,余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将矿山复垦复绿,打造出休闲旅游产业链,评上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让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分红饭”……在东莞,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立体植绿,或许正在为未来埋下更多“宝藏”。
东莞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新城。陈兆良 摄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乡村绿化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引擎”领航长久推进。当一个个乡村由绿及美、由美变富,东莞宜居宜业的金名片方能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