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三大体系”强党建,“百千万工程”满盘活
基层党建怎样引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佛山高明用深度思考和积极行动作答。
近年来,高明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先后高规格召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大会、党建引领强组兴村大会、“党建+全科网格”工作大会,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引领构建“三大体系”,以基层党建“关键子”激活“百千万工程”的“大棋局”,为建设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佛山高明城区。廖明璨 摄
聚焦发展主线
构建党建引领强组兴村体系,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高明农村普遍存在“手掌有力、手指无力”现象:行政村一级党组织总体比较强,但相当部分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而不强,引领基层治理和发展能力不足。
高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开路,创新实施强组兴村“1+4”工作体系,聚焦决策、资源、队伍、发展四大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闯出了一条农村发展新路径。“1”是指《高明区关于党建引领“强组兴村”的工作方案(试行)》,“4”是指《高明区关于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明区关于加强村(居)民小组一级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明区乡村职业经理人选派工作方案(试行)》《高明区促进强村公司健康有序发展实施方案(试行)》。
该体系重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树牢“主心骨”。高明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召集人的村民小组联席会议、重大事项提级审核、党员参与议事等制度,探索“当然代表”“驻社干部”等制度,强化党组织对村民小组的掌控力;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职能向村民小组延伸,建立村民小组社会管理职责清单,推行由镇村党组织统筹发放村民小组及经济社的工作补助。去年以来,村组两级党组织审议把关重大项目1164个、涉及资金2.39亿元。
比如,荷城街道苏村村由党组织主导实施发展项目,扭转以往村民小组各自为战、土地闲置之困,打造了全国首个锦鲤主题文化街区,客流盈门,已成为高明文旅的新地标。
苏村打造了全国首个锦鲤主题文化街区。荷城供图
该体系建立资源统筹机制,撬动“大发展”。高明全面实施“六步工作法”(“一村一图一表”做好资源梳理、“一村一清单一计划”做好问题梳理、“一村一姓一祠堂”做好文化梳理、“一村一策一公司”做好规划定位、“一村一法一口号”做好宣传发动、“一村一月一变化”做好组织实施),推动行政村股联社集约各股份社的土地、物业等进行统筹经营,盘活1.5亿元农村闲置资产,打造“活色生香”文旅经济带( “活”是荷城活力西江文旅经济带、“色”是指明城红色旅游经济带、“生”是指杨和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香”是指更合大香山农文旅融合经济带)。创新土地经营机制,打造规模超1.4万亩的万亩稻田项目,引入8个超亿元农业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近100%,该模式入选省“百千万工程”改革典型案例。
该体系完善村组队伍全链条管理机制,育强“领头雁”。高明建立选育管用制度,将党支部、村民小组、股份社的班子成员纳入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岗位进行统一管理;制定村民小组长、股份社理事长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完善村民小组干部退出机制,对不称职的依法依规及时调整;通过国企、机关单位选派、村居“两委”干部兼任或公开招聘等形式,选好配强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提前谋划村(社区)“两委”换届,一村一研判储备带头人后备力量560多人。
该体系建立强村富民发展机制,走稳“共富路”。高明出台促进强村公司发展意见,创新“乡村经营”“股联社+国资”“留用地联合体”等模式,全域实施“一村一策”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高明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4.2%,新增7条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村。
聚焦稳定大局
构建“党建+全科网格”体系,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本
基层安则天下安。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基层善治是“百千万工程”能顺利推进的基础。高明构建“党建+全科网格”体系〔指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工作机制、驻村(社区)团队选派管理机制、区镇机关干部挂任村(居)民小组“双副组长”机制、基层党员群众组织动员机制、一呼百应、协调有序的平急转换机制〕,以党建“一根针”串起网格管理“千条线”,推动网格体系全域覆盖、各方力量全员融入、资源要素全面保障、服务管理全时响应,实现“铺得开、拎得起、动得快、效果好”。
该体系做优一张全科网格,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高明依托党的组织体系推动“多网合一”,打通条块、层级壁垒,推动区镇村组、体制内外多元力量扁平化地进网入格,充当遍布全区的治理“传感器”,组建超1.2万人的网格员、信息员队伍。以此建立问题快速发现、闭环处置机制,把问题、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高明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双位数下降。同时,推动“党建+全科网格”延伸至工业园区,探索出园村共治、园校共融新模式。
该体系建强驻村(社区)团队,以资源力量下沉凝聚发展合力。高明配强77个驻村团队,通过一名镇街领导班子带队,一名驻村组长主抓,优先选派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驻村团队,建立驻村领导责任清单、驻村团队权责清单,推动资源力量“打桩式”下沉,深度融合镇村抓治理、促发展的合力,推动镇街行政体系“末端”与村居基层社会“首端”有效贯通。
比如,杨和镇石水村驻村团队联合政企力量成立强村公司、链接社会资本,实现从偏远落后“小山村”向产业兴旺“旅游区”的华丽转身。
石水村从偏远落后“小山村”变为产业兴旺“旅游区”。杨和供图
该体系用好“双副组长”队伍,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为了在基层治理上能“花少钱办大事”,高明向体制内挖潜,创新实施“双副组长”机制,由镇(街道)和区直挂钩单位各派出1名工作人员,共同挂任村(居)民小组“副组长”,为全科网格的治理提供骨干力量。
目前,734名“双副组长”累计走村入户联系群众超1.5万次,逐村建立矛盾风险台账,排查解决问题隐患2644个,有效防止基层问题“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该体系创新组织动员机制,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基层治理要抓得好,党委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而是要发动群众,让群众共同参与治理,提升基层社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对此,高明推动基层党组织统筹盘活各类组织和群众团队资源,建立“党组织领导各类组织、各类组织凝聚广大群众”的组织动员链条。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村组党组织团结各类群众组织团队747个,凝聚团队成员7682名,新培育发展群众团队89个,共同开展群众活动2049场次。
比如,明城镇明城社区打造“和事佬”调解队,发挥多元力量优势参与调解,自主收集、解决问题300多宗,解决率达95%。
聚焦战略引领
构建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体系,“百千万工程”焕新机
中心工作在哪里,党组织和党员就战斗在哪里。高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互促。
高明建立区领导带领分管部门挂钩联系镇村机制,区领导联点挂钩全覆盖各村(社区),推行“1+3+X”(1即制定系统性帮扶计划,3即聚焦“乡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乡村建设和宜居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三大领域,X即统筹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多形式合力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区领导“把脉支招”、区直单位“链接资源”、镇村两级“领题攻坚”,共同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高明出台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20条举措,推进党建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招商链,全区102个重点项目组建临时党支部。2024年,高明出让工业用地近3300亩,招商引资总额突破600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新成立1个产业链党委、9大工业园区党委,组织发动园区企业参与工业园区整治提升,推动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高明工业园区环境不断提升。更合供图
高明以党内动员带动社会动员,建立“百千万工程”需求清单、项目对接清单和社会力量资源清单,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广泛发动商协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投入“百千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及物资2.26亿元,为建设典型镇村、推进乡村绿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高明出台党员干部进“千企万家”实施意见,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进千企万家门、知千企万家情、解千企万家忧、办千企万家事;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推动学校领导、教师全员开展家访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党员干部定期开展久病家庭走访联系。每半年全覆盖走访联系生活困难群众不少于1次,加强重点群体的排查管理和“三新”领域有关群体的走访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于心头、付诸于行动,确保“百千万工程”成果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