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深汕特别合作区:“三向交流”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时间:2024-12-31 12:56:2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日前,深圳惠州汕尾三地村(社区)“两委”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山大学举办,三地组织部门学员等共130余人参加。

  这是三地首次跨县域的“三向交流”,是推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举措。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产物。这里距离深圳市坪山区约60公里,西部、北部与惠州市接壤,东部与汕尾市相连。

  深汕特别合作区锚定打造广东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目标,着力打造与惠州市惠东县、汕尾市海丰县协同发展的“三圈”,凝聚党组织、党员、群众奋战“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探索党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党建引领建机制

  打造共建“朋友圈”

  深汕特别合作区、惠东县、海丰县地理相连、文化相融、历史交织、现实融合,面对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三地产业、企业、人才、商贸互动交流日渐频密,如何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合?

  深汕牵头对接惠东县、海丰县,推进三地乡镇、机关、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打造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合作体系。联合制定《党建领航三地共建 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规划基层党建联建、经济发展联推、社会治理联抓、红色文化共兴等三年共建行动,保证共建任务落实。

  以三地村(社区)“两委”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为例,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百千万工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效能和现场教学等多个主题共11节课,指导性和实用性非常强,有利于提升“两委”中青年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和惠东县、海丰县的干部们一起培训,让我学到了真本事,也交到了真朋友。”参训学员施滨彬说。

  而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组织人事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一培训班的开设,既是符合“百千万工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谋划,也是基层党建三地共建开局的关键一步。

  产业协同优供需

  打造共富“产业圈”

  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壮大。比亚迪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先后投资超过315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三、四期项目,满产年产值将超2200亿元。深汕比亚迪项目一期174条产线全部投产,二期项目西地块实现双班生产,每天产量1300辆。

  深汕因势利导大力加强与汕尾、惠州联动发展,以党建引领赋能助力三地产业崛起。

  一方面,深化深惠汕创新走廊节点建设,发挥深汕“厂港联动”优势,与海丰县共建深汕合作拓展区,承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势头迅猛。

  另一方面,深汕创新解决原汕尾与惠州惠东在鹅埠镇的“插花地”争议,与惠东县共商汽车配套产业功能发展区规划,推动吉隆千亩产业园的产业协同。

  如今,三地聚焦产业工人衣食住行需求,搭建区域一体化综合消费服务平台,激发惠东女鞋、梅陇首饰、可塘珠宝、公平服装等品牌活力,推动区域消费提质扩容,实现群众得实惠,加速三地共同发展。

  资源整合促共治

  打造共享“幸福圈”

  深汕依托三地优势资源,加速推进区域资源互补与共享,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就业等民生服务、分享发展成果心联通。

  广汕高铁已经通车,深汕西高速改扩建主线验收,深汕高铁正加快建设,小漠国际物流港已开通8条外贸滚装航线、今年已出口超5万辆,加快辐射粤东和华南片区……“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加快照进现实。与此同时,深汕先后开通了鹅埠至吉隆镇“深汕—惠东1路”“深汕小漠至海丰梅陇”等跨区域公交线路,增强了公共基础设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十多年前很多人跑到隔壁惠东吉隆鞋厂打工,如今倒过来了,很多人跑回深汕上班。”鹅埠镇西湖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优铃感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的投产,城市配套的日趋成熟,不仅吸引本地人“回流”发展,也吸引了旁边惠东吉隆的居民来就业。

  从硬联通到心联通,深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正在释放,通过联合举办“南粤春暖”企业用工招聘活动,吸纳汕尾、惠州等周边地区就业逾万人,全区也从早期实际管理人口不足6万的人口流出地转变为实际管理人口超14万的产业新城。

  着眼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组织人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围绕基层党建联建、党员教育联管、干部队伍联育、重大任务联手、主题活动联办、阵地资源联用,推动实现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共建。”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