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江门:握好驻村接力棒 帮镇扶村动力足

时间:2023-07-04 10:41:5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2021年6月,江门市委办派驻第一书记宋俊宏初到东岸村,发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仅7万余元。“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经过调研,他了解到,由于东岸村华侨们长年居住海外,土地或被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或索性荒废着无人打理。为此,他结合摸查情况和自己多年的政府工作经验,将村集体土地资产的现状、用途都收集整理,摸清村集体资产情况。同时,推动村委开展资源整合工作,通过盘活闲置房产、推动出让土地上“三资”平台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万元。

  对此,村民们看在眼里,对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刮目相看。恩平市沙湖镇东岸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烽的看法颇具代表性:“我们村两委干部很多都是村里长大的,宋书记作为‘城里’下来的干部,他的视野、工作思路比我们要开阔很多。两年来,他不仅帮我们做强了集体经济,改善了村容村貌,还帮助我们培养了一批年轻村干部。”

  2021年5月,按照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江门统一选派13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他们按照江门市委工作部署,紧盯“强党建、促发展、优治理、惠民生”等重点任务,与基层干部并肩冲在第一线、守在最前沿,以责任诠释担当,用实干赢得民心。

驻村第一书记冲在防汛抗台风一线。

驻村第一书记冲在防汛抗台风一线。

  随着上一轮驻村第一书记返回原单位,江门新一轮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也即将“上岗”。接下来,他们将拿好乡村振兴“接力棒”,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建强基层组织、推动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重点任务,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致富脑洞”化作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产业兴则农村兴。过去的两年中,江门驻村第一书记深入村寨,走村入户了解农户想法,向产业能手和致富能人寻思路、找方法,千方百计为村子蹚出发展路子。

  黄雯珊是国家税务总局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股股长,于前年6月到荷塘镇南村村驻村。两年以来,她扎根基层,用自己的点滴付出化作乡村振兴活水,浇灌出一朵朵幸福之花。2022年3月,黄雯珊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

驻村第一书记黄雯珊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驻村第一书记黄雯珊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例如,她结合前期荷塘镇内没有设综合特产销售平台的实际情况,通过争取江门市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与南村经联社合作,于年初在南村村建成了“侨农匠心农村电商服务站”和“助农直播间”。“我们设计了品牌标志以及礼盒、包装袋、产品贴纸等周边配套标识,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和荷塘品牌知名度。”黄雯珊介绍道。她也多次参与到“助农直播间”,宣传推广荷塘特产。

  荷塘镇南村村党总支书记胡秋维评价,黄雯珊驻村期间工作认真务实。“她说回去原单位后,还会继续关注村里的工作,帮助我们挖掘和培养本土电商直播人才。”

  像黄雯珊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两年来,江门驻村第一书记始终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想方设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驻村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为特色农副产品代言。

驻村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为特色农副产品代言。

  江门市府办李彦光到新会区古井镇岭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推动村“两委”从新会供销社回购已废弃的原岭北购销站资产,投入52万元修复280平方米建筑,新建156.9平方米钢结构厂房,以村企合作方式建设古井云吞及面制品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岭北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李彦光书记很有责任心,又勤奋,还接地气,十分亲民,而且工作扎实,给我们村干部留下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以后,我们还会继续保持联系。”如今,岭北村党总支书记李万想每天都要到装修工地看一看,“我们村是经济薄弱村,工作队来之前年收入只有3700元。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达到81万元,这场‘翻身仗’打得很漂亮!”

  驻村第一书记四处奔波跑项目、找资金、要政策、谋发展,将“致富脑洞”化作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浇灌出一朵朵强村富民之花。据统计,过去两年,江门市138个驻点村共引进强村富民项目218个,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4亿元,较2020年增长14.2%,平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接近90万元,且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一心一意绘就村美民安新画卷

  走进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红色栈道、红色主题公园、红色文化广场、初心大讲堂等红色元素处处可见。村民李坚强说:“村里变样了,村民的收入多了。”

  大纲村的蝶变,与该村第一书记萧敏杰两年间的努力密不可分。驻村期间,他将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协助完善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的整体功能和配套设施,助力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升级。他还通过制定大纲村村规民约,实施“积分管理”和“文明指数”考核,对村民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考评,结合“文明户”“最美家庭”“台山好人”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本村事务的积极性、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两年来,江门驻村第一书记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重要目标,推动为民服务展现新作为。他们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听取群众诉求,积极筹措帮扶资金,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驻村第一书记蹚出“甘薯产业”路。

驻村第一书记蹚出“甘薯产业”路。

  两年前,李达钊从江门市统计局来到台山市水步镇荔枝塘村,开启为期两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两年间,李达钊争取派出单位和农业农村部门支持15万元、村民自筹1万元,建设金紫里排洪站。

  他还积极争取农业部门支持,投入200多万元完善金紫里和北龙村灌溉渠道,解决农业用水和洪涝灾害问题。此外,他多处筹集资金,新建9间公厕,还推动金坑村整村纳入镇自来水管网,完成农村生活用水进户等项目,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脚上沾泥土,驻村更“驻心”。荔枝塘村村民林向明还记得:“李达钊书记前年来到荔枝塘后,第一时间走访荔枝塘每一个地方,足迹踏遍荔枝塘的山水。”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例如,在宋俊宏的努力下,东岸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崭新的村道和太阳能路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成,东岸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在黄雯珊的积极推动下,南村村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去年暑假期间,连续两个周末,黄雯珊带着儿子参与村里的志愿行动,与村民一起清扫村道、清理杂草。黄雯珊回忆,当初儿子对于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破旧、落后、艰难”,但是,当看到了南村村的面貌时,他惊讶地表示“这里一点都不像农村啊”,还神神秘秘地对她说:“妈妈,我已经爱上这个村庄了!”

  据统计,2021年以来,江门市138个驻点村共筹集资金2.3亿元,完成936个民生项目建设,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2750多件,助力解决困扰群众的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继往开来争当“百千万工程”领头雁

  “我出生在川岛,在川岛工作了20余年,对他们有割舍不下的感情,我很高兴退休后还能和村民们一起努力。”谈及即将开启的驻村工作,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派驻川岛镇独湾村第一书记陈池立充满干劲,“在新的岗位上,我将充分发挥余热,通过传帮带,帮助培养更多乡村治理人才。同时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找到村里经济发展的路径,为村民办几件好事、实事。”

  根据安排,江门上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已在6月底返回原单位,新一轮选派的第一书记将于7月初正式派驻。

  无论从学历、年龄还是部门,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都堪称“精挑细选”。数据显示,155名第一书记人选中,研究生18名、本科127名,本科以上学历占了大多数;90后干部24名、80后干部104名,做到了“以80后90后为主体、老中青搭配”;中直、省直驻江门单位选派18名,市直单位选派60名,县直单位选派77名,基本以市直县直单位选派干部为主。

  明确职责任务,找准履职“坐标”,是摆在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面前的迫切任务。对此,江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后,将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围绕产业发展、美丽圩镇、乡村创业等开展产业项目对接。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去年,江门在全省率先实现薄弱村100%“摘帽”,但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

  按照要求,接下来,驻村第一书记将发挥年轻干部视野开阔、脑子灵活的优势,加强思考谋划,从本村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推动派出单位与驻点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带动人、财、物、政策、信息等资源向农村聚集,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另一方面,驻村第一书记还将积极参与高品质美丽圩镇建设,助力旧民居、旧街巷改造提升,高标准建设一批富有侨乡特色的美丽圩镇省级样板,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同时,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着力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偏远乡镇服务“三农”的短板弱项,让农民群众既能在农村安心居住、种地务农,又能在城镇就近就地安家落户、就业创业。

  “马上要进村里工作,多少有点压力。”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派驻蓬江区棠下镇周郡村第一书记梁艺桦说,棠下镇是江门市的工业重镇,用地需求较大。“我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此前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经验,推动村镇更好地把土地资源利用起来。”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