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广州:“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累计培养农村基层干部超1.6万人

时间:2023-05-19 10:43:4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正是有了上‘村官班’的经历,才能实现如今带领村子的振兴发展。”从化区城康村党总支书记余伟林感慨不已,作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学员,他利用所学的知识,率先开办农业项目,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将学习到的法律法规和农村土地政策应用在乡村治理上,制定了《城康村村规民约》,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2012年,广州市委组织部立足广州农村干部队伍实际,实施“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探索出台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并委托广州开放大学(原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牵头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5月17日,“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十周年总结会暨2023开放大学视野下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论坛在广州开放大学举行。截至目前,“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累计培养广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16426人,毕业人数达11010人,广州市村“两委”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增至88.26%,832人提拔为新任村支书,学员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提升,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为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队伍支撑。

  菜单定制▶▷

  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相匹配

  回溯历史,“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的实施有其必然性。广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广州市村(社区)“两委”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9%,特别是村“两委”干部中,大专学历占比仅为11.9%。

  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综合素质不高、履职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与广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匹配,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更不相适应。为此,广州在全省率先推进实施基层党员干部学历教育——“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明确每年至少招收1000名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和基层优秀党员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为减轻基层干部学费负担,广州市一级财政每年投入1988万元建立行政村党建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等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员干部个人仅需自付1500元就能完成整个本科或者大专学历学习。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广州开放大学通过“菜单定制”的方式,为农村、城市社区不同领域的学员班量身定制差异化的课程表,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基层干部岗位实际相匹配。

  “我们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社区基层干部人才资源的多维需求,建构‘广州农村社区基层干部人才培养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广州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李霖介绍,课堂突破了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单一且固化的知识架构,整合电大系统、知名高校、政府、企业、行业的优质师资,在实施的过程中,坚持一边实践教学、一边优化资源的方式,聚焦政治建设主题、提升实践能力和基层工作实际。

  “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也被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每学期每门课都会安排6次面授课程,并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实时教学和视频课。”李霖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6+N”混合式教学方式,解决基层干部工学矛盾。同时,还在各区设置10个协同教学点,并在白云区大田村、番禺区新水坑村等17个村(社区)建成了教学实践基地,有效提升了学员学习效率。

  学员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将由国家开放大学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毕业证书,教育部给予毕业证书电子注册。本科学员成绩符合要求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的,还可申请获得学位。

  广州开放大学校长熊军表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聚焦学员政治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作风锤炼,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解决了一些村(社区)“两委”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履职能力不强等的突出问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振兴乡村▶▷

  把课堂收获用到实际工作

  锄地、劈柴、摘菜……走进位于城郊街中部的城康村,村民们正在享受诗意般的农家生活。面朝山间,鸟语花香,这里已成为观光休闲的农业基地,是“农业+旅游+科普”,即“农、游、学”相结合的农家田园。

  从过去“有田无人耕、有工无人做”,到现在火热的休闲旅游,余伟林不仅是城康村巨变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余伟林心里一直满怀对农村的热爱,对农业也有着一份执着。“但当时,包括自己在内的村干部都是低学历,对技术和政策不熟悉不了解,更谈不上建设美丽乡村。”余伟林记得,2014年秋季,他顺利走进了广州开放大学的课堂,开启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

  “我从《土地利用规划》《农村政策法规》等课程中受到启发,决定带头成立农村种植合作社,把荒废的土地流转起来。”余伟林在三年时间里接触了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通过学习理论丰富知识,再通过实践课将理论结合实际,最终学以致用。同时,他在和其他学员的交流中,也学到了很多处理农村棘手问题的方法。

  经过大量实践课的锻炼,余伟林最终选择了“农业+”融合发展之路。利用盘活后的土地重新种植水果蔬菜,把原来闲散的富余劳动力充分统筹起来,并重点打造城康村“一村一品”项目,把红葱头种植规模化、产业化,村民收入翻了一番。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余伟林还带头创新。他承包了150亩农村土地,成立了农业公司种植水果,发展观光采摘和旅游业,带动更多富余劳动力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现在,村民增收致富了,风气也正了,奔小康的劲也足了,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

  一批又一批的基层干部从田间地头走进大学课堂,他们把在课堂中收获的启发用到实际工作中振兴乡村。花都区瑞岭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村干部通过“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创新成立“岭南盆景小镇产业三级党组织”,助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南沙区牛角村村干部深受课程启发,探索“土地流转+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积极引入兰花种植项目,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村民就业增收……

  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乡村“头雁”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有效地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州广袤的田野里担大责挑大梁。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