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湛江经开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服务“零距离” 治理有“温度”

时间:2022-12-02 10:28:31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非常感谢你们,太阳那么烈,终于有个落脚休息的地方了!”近日,湛江经开区观海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内,前来休息的外卖员李明对工作人员说。

  这是经开区持续推进城市各领域“两新”组织“双覆盖”,大力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鲜活实践。该区建设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14家,形成10分钟“暖蜂服务圈”。笔者走访发现,每个驿站都配置了微波炉、饮水机、多用充电端口、医护药箱等,还准备了包括医用口罩、消毒酒精、医用手套等在内的“爱心防疫包”。

  近年来,湛江经开区聚焦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及“两新”组织核心,强化城市党建的神经末梢,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和各类资源有机融合、互联互通,以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来提高群众的“幸福温度”。

  整体联动

  推行“1+N”组织设置

  “在党建指导员的指导下,现在我们不定期都在社会上举行志愿服务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用。”湛江好好医院党支部书记黄仁恒在接受采访时说。此外,今年以来,经开区蓝天志愿者协会党支部长期与团区委、总工会、街道社区合作开展政策宣讲、普法教育、近视防控、支教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突出整体联动,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湛江经开区制定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区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到街道、社区、企业一线为党员讲党课、参加“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对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分类指导,推动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通过持续推动街道明责减负、执法下沉,湛江经开区清理下放权责清单976项,把管理资源向基层倾斜,并推行“1+N”组织设置,大力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将驻区企业、小区、楼宇吸纳为委员单位,采取单建、联建等方式,建立N个党建服务站点,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动。

  资源聚起来,人心凝起来,事情拢起来。在定期研究协商城市基层治理难题上,湛江经开区以社区大党委为纽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有机融合驻区单位、各领域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协商、管理区域事务,通过逐月研究、按月实施,推进联席会议形成的责任清单落地见效,解决基层问题。

  比如,乐华街道观海社区大党委便通过联席会议,取得了上级部门和群众的支持,完善了社区巷道硬底化建设,从加装电梯、场地改造等方面优化升级东海置业等老旧小区。

  与此同时,经开区还从区直机关选派39名党员干部到“两新”组织兼任党建指导员,激发“两新”组织参与支持城市基层党建治理的积极性。近年来,全区两新组织捐资捐物折合金额共计约400万元。

  搭建阵地

  构建“10分钟服务圈”

  为推动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的“无缝对接”,补齐城市党建工作短板,经开区着力加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让“微服务”遍布城市,构建起城市居民“10分钟服务圈”。

  据了解,经开区根据城区党组织分布实际,在街道依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综合性、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依托基层公共服务站建立相对集中的党群服务站,在物业小区建立小型、相对分散的党群之家,构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群之家”阵地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我们投资150万元新建面积约850平方米的海滨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红色书吧’等服务设施,发挥阵地政治引领、便民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经开区泉庄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陈龙盛表示。

  陈龙盛还提及,泉庄街道还在机场小区党支部建立党群服务站,引导党员服务社区,开设老人小孩托管所,设立宣教、治安、法律援助等服务岗位,提供移动饮水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便捷、贴心、优质的公共服务。

  视线转向园区。通过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湛江经开区高标准打造7800平方米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两新”组织提供了政策咨询、教育培训、党务交流等党建服务,打破园区内企业间党建“围墙”,将园区内党组织有机联结起来,构建共建组织、共享资源、优化功能、衔接机制的区域党建共同体。

  据统计,近一年来,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党建活动130多场次,服务115个党组织6700多人次,并推动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发展厂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

  此外,按照区域共建、共创共享的模式,经开区则融合机关、社区等内外党建资源,在小微企业、个体户、专业市场等资源聚集的华都汇、万达商圈,打造“小个专”党建示范街,进一步织密织牢组织网络,推动“两新”组织党建由“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以民为本

  “一网统管”处理网格事件

  “现在的居住环境变好了,生活也更舒心。”近日,霞海村居民吴嘉欣在饭后散步时发出感叹。此前,经过经开区纪委和区检察院联手,安排党员干部深入到社区网格责任区域主动服务创文巩卫工作,协助社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使霞海社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短时间实现了由“后进社区”到“后劲社区”的华丽转身。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措施。经开区积极探索为民服务形式,将14个城市社区的党建、综治、民政、创文、卫健等各类工作全部纳入城市基层治理的89个网格中,由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社区党员担任网格员,把“九龙治水”转为“一网统管”,近一年处理网格事件9451起。

  小区党组织建设也在经开区分类推进中——对管理规范、基础比较好的小区,坚持高标准建设红色物业党支部;对“三无”老旧小区等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则纳入网格党组织建设范围,开展党建和服务群众的工作。

  以此为抓手,经开区打造了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首家住宅类红色物业示范点——盛和园红色物业,并以此为蓝本,带动周边小区党支部建设,建立泉庄街道人民社区城市高地花园小区党支部等19个小区党支部,加速推动“宜居、平安、人文、红韵、智慧”五位一体幸福社区建设。

  通过采取结对共建、挂钩联系等有效方式,深化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经开区推动街道社区与机关单位党组织之间联系互动、共建互补。

  “我们赋予街道、社区对辖区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事项的协调权和督办权,让街道、社区调动职能部门底气更足。”据湛江经开区区委组织部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截至日前,全区33个机关事业单位、39个企业与14个城市社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1227名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同时,组建一支521人的应急队伍。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