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阳江阳西:激活“人才引擎”唤醒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时间:2022-08-19 11:41:1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作为粤西地区的农业大县,阳西山海兼优、物产丰富。在果园和稻田里,植保无人机忙碌地飞驰,顶着炎炎烈日忙个不停;在海边的鱼塘里,供氧设备时刻运转,鱼儿们欢快地游走……

  农业科技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操作好这些复杂的农业科技装备,则离不开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由于他们从事的是绿色产业,因此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绿领”。

  近年来,阳西县着力完善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不断强化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引领,积极拓宽“绿领”招引渠道,通过培养一批“土专家”,发展一批“新农人”,让各路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展身手、显神通。

  育才

  依托乡村人才驿站

  为农业发展培养“土专家”

  “要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就要根据鱼的种类挑选合适的鱼食饲料,同时要特别重视水质的调控以及鱼苗疾病的预防……”日前,沙扒镇水产养殖大户林李泉在该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办的一场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讲座上,为60多名水产养殖大户分享自己的鱼苗养殖经验。

  2021年11月,阳西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正式揭牌成立。以“人才振兴服务乡村振兴”为总目标,该人才驿站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目前,全县已建成县镇两级人才驿站10个、配套服务基地15个,搭建起“县总站+镇分站+服务基地”的特色化服务平台,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海水鱼苗繁育领域的“土专家”,林李泉也是阳西县第二批县管拔尖人才。近年来,他创建的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国家级星创天地”。林李泉通过自主培育轮虫生物饲料,大幅度提高了自家鱼苗成活率的同时,也向广大养殖户倾囊相授独门绝技,经常义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除了带动周边1000多户养殖户共同致富以外,我还为阳江和附近地区的养殖户进行业务培训。”林李泉表示,自己作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联农带农富农责无旁贷,希望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产业,让更多人能富裕起来。

  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平台作用,阳西县今年相继开展“农村电商课堂”“海产养殖课堂”“荔枝课堂”“西瓜课堂”“田间课堂”等特色培训活动60余场次,培训各类种养殖户超过2500人次,群众纷纷表示教学内容干货满满。

  此外,阳西县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建立数字农民培训体系,通过搭建云讲堂、知识库、专家库等手段,构建起农技专家与本地农户之间的在线沟通桥梁。通过线上技术指导、网络直播培训等形式,阳西农民可以学习到水果种植、罗非鱼养殖等5个门类20余门“云课程”。

  近三年来,阳西县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433人、基层农技人员350名,培育乡村工匠45名、乡村工匠11名、网络直播达人400名。

  引才

  多措并举借助“外脑”

  产学研结合培育荔枝“巨美人”

  在积极培养“土专家”的同时,阳西县也在多措并举引进高端人才,借助“外脑”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阳西县是国家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也是全省三个试点县市之一。以数字农业建设为契机,该县不断推动高端数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省内外20名顶尖专家组成阳西县委、县政府的高端智库,为数字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决策提供技术咨询。

  通过聘请、借用、技术指导和合作开发等形式,阳西县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科研项目,并与专家团队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和科技特派员合作协议,先后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

  今年6月下旬,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在阳西县举办优质荔枝新品种“巨美人”品鉴会,标志着产学研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据了解,“巨美人”单果均重50克,最大可达80克,不仅如鸡蛋般大小,还具有早结、丰产、焦核率较高、果肉不流汁、质地爽脆细嫩等特点。

  在水产品养殖方面,高端人才队伍也在阳西县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阳西县‘程村蚝’产业链人才培养工程”和“阳西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柔性引进博士3人,硕士9人,高级职称专家7人。罗非鱼精深加工创新科研团队进驻后,有效解决了阳西企业在种植养殖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

  用才

  选优配强人才队伍

  为乡村振兴注入“头雁力量”

  近年来,阳西县不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注重把优秀的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该县在实施“头雁”工程中,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四类人员”中的党员里,培养党组织书记73人。

  2021年镇换届后,阳西县共配备了119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其中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有82人。此外,该县从省、市、县选派8名科级以上干部挂任各镇党委副书记负责乡村振兴工作,选派59名驻村第一书记、10名党建指导员、35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在服务乡村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阳西县实施“强师工程”,优化基层医疗队伍结构。近年来,该县组织乡村教师参加“国培项目”25人次,参加“省培项目”420人次,参加“市培项目”1.56万人次,鼓励教师参加学科、研究生学历提升1000人次;利用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的建设成果,该县实行医疗人才“统招统管统用”模式,形成县域内医疗人才柔性流动、医疗资源紧密共享的新局面,近年来下派驻点帮扶医务技术人员1722人,有效提升乡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在加大基层人才待遇补贴方面,阳西县全面落实大学生生活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卫生专技人员补助等政策,给予乡镇卫生专技人员每人每年定额6万元补助,加大乡村教师补贴,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比城镇教师工资高出12%。

  在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同时,阳西县积极吸引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发展,鼓励本地在外企业家、外出经商人员、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投资创业、领办企业等,在全县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乡村能人。

  林织是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返乡创业带领鸡乸㙟村全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创立了渔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联合体内2个合作社、120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3.6万元,鸡乸㙟村也被称为广东“最富的渔村”之一。

  “我们鸡乸村注重产业链的延伸,未来还将向第三产业推进,努力做好乡村旅游产业。”林织说。

  一线实践

  自建人才团队 赋能农业发展

  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发挥人才优势攻关荔枝保鲜难题

  作为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迪是远近闻名的“荔枝龙眼大王”,也是农民眼里的“点子王”。如今,西荔王的荔枝和龙眼销售价格比其他果园要高出近三成,离不开他和人才团队的共同努力。

  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8人,生产基地由最初的300多亩发展为1.72万余亩,集农产品种植、收购、分选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于一体。2019年,合作社成功获批阳西县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基地入选“广东省菜篮子工程”项目,“西荔王”荔枝品牌也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为了让荔枝种植能够提质增效,陈迪坚持向科技要效益,他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深度融合。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手段,产业园建设了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地空协作智能植保系统、山地果园轨道运输系统,实现了“空—天—地”一体化生产。

  陈迪深知,创新技术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此,合作社一方面聘请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专家教授作为顾问,成立产业研发中心,通过柔性引才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合作社自身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扩大人才团队规模。

  目前,合作社有博士1人,研究生4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我们将继续通过高校招聘博士、硕士等农技专业人才,并给予非常优厚的工资待遇,不断壮大合作社的人才队伍。”陈迪表示。

  近年来,合作社不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为社员和周边农民群众授课,培训提升种植和管护技术,每年培训10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绿领”的农技业务能力。

  在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方面,合作社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攻关荔枝、龙眼等时令水果的保鲜技术。“我们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了深加工设备,研发出荔枝、火龙果、龙眼、香蕉等水果冻干产品。我们还针对荔枝保鲜的难题组织专家攻关,目前已经研发出能够保鲜一个月左右的低温锁鲜新技术,下一步准备将反季节荔枝产品推向市场。”陈迪说。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