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茂名电白:积极助力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 老党员有了“新身份”

时间:2022-07-12 13:13:0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忙碌了一辈子,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晚年生活怎么过才充实?许多老人选择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安度夕阳人生;也有一些老年人,虽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却继续寻找合适的机会,发挥余热,传递社会正能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广袤基层中,百事俱兴。在茂名市电白区,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党员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去,在乡村振兴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找到了自己的“新身份”,展现新担当,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农村教育的“守护员”

  倾力支持家乡教育发展,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各项捐款达500多万元。

  6月22日,在电白区林头镇尖角山小学,工人正在对新校门进行最后的修饰,校门边的围墙正在改建,学校运动场改建升级工程也正如火如荼进行……路过的群众都由衷地赞叹说:“陆二叔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群众口中的“陆二叔”名叫陆朝位,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而得名。陆朝位是林头镇尖角山村委会一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林头镇一带广为人知。多年来,他倾力支持当地教育发展,大力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各项捐款达50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的无私情怀和浓浓的家乡情结,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陆朝位的善举一直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2019年,陆朝位相继被评为电白区首届“电白好人”、茂名市第三届“好心茂名人”,在2020年11月又被评为“广东好人”,他的事迹还登上了由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定期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因家庭条件限制,陆朝位学历不高,只读到了小学四年级。工作以后,他从事过农耕、理发等行业,由于勤奋踏实,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1979年开始,他带队到广州从事建筑工作,事业一步步拓展壮大,挣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随后,他又将事业重心转到深圳,由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83年7月,陆朝位在原电白县大衙公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党员的先进本色与饮水思源的爱乡之情。

  不管在何地工作,陆朝位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1991年的一天,陆朝位回到家乡,路过大衙中学时,看到校舍破烂不堪、教学设备简陋落后,他觉得十分难过。大衙中学创办于1968年,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始建时校舍都是平房,没有一栋像样的教学楼。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校园已显得十分破旧,是当时电白唯一一所没有教学楼的完全中学。

  陆朝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当即找到当时的公社书记邵华源和中学校长苏培汉,表示要捐资办学,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当年,陆朝位生活并不是很富有,但为了家乡的教育,他义无反顾把原本准备投资办厂的80万元资金捐了出来。

  当时捐资办学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80万元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苏培汉老校长现在已退休15年了,但他谈起当时的情况还是很激动。他说,在陆朝位等乡贤的支持下,大衙中学的改造可谓热火朝天,一天变一个样。自此,学校有了雄伟的校门、有了教学楼、有了教师宿舍楼,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勤学、老师勤教,学风校风正,教学质量高,被定位为上等级学校,成为原电白县普九教育的先行点。1993年1月,原电白县委、县政府为了表彰陆朝位为教育所作的贡献,向他授予了“热心办学 德高义重”的牌匾。

  近年来,年届高龄的陆朝位助学情怀依然不改。2018年4月,他获悉大衙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便捐资15万元用于建设学校电脑教室等。同年12月,大衙中学50周年校庆之际,陆朝位又捐赠20万元重修了饮水思源井,还捐资50万元作为大衙中学的教育基金。今年6月,陆朝位再次捐资40万元,用于尖角山小学校园改造建设。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漂亮的校门、充满文化气息的风雨长廊、运动场崭新的塑胶跑道将给尖角山小学的师生以崭新的开始。

  群众纠纷的“协调员”

  退休不褪色,依然保持着旺盛工作热情,经手案件不下百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电白区观珠镇综治办有一名令人敬佩的老党员,她虽然已经退休,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返聘任调解组组长后,她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工作方面尽心尽力、发挥余热,经手不下百件案件,获得不少群众送来的致谢信和锦旗。她就是退休老党员刘萍。

  刘萍1987年11月参加工作,2019年11月光荣退休。退休前,刘萍是观珠镇人民政府常务副镇长。在岗时,她任劳任怨、勤勉奉献,深受上级领导的肯定,还先后获得过市、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退休后,刘萍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3月,观珠镇委、镇政府决定聘请刘萍回来担任镇综治办矛盾调解组组长。对此,刘萍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我本人有着数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深谙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组织现在给了我继续服务群众的机会,我很高兴能在基层继续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作为老党员、老同志也重新有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刘萍说。

  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刘萍,很快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只要组织有需求,她就带领调解组成员不分周末、不分昼夜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凭借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强大的人脉资源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刘萍和同事们为众多观珠群众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解决了群众的烦恼事。

  2021年3月4日,观珠镇信访人张某到茂名市信访中心控诉同村村民刘某父子在未告知其家人的情况下,私自拆除了信访人的旧屋,并在原地建起一座新房,请求政府协助索取合理经济赔偿和作出相关处理。在接到该案件之后,观珠镇委交由刘萍跟进调解。因为该案件所涉事件从发生至今已长达3年多,涉及赔偿金额比较高,处理起来难度非常大。为了尽快化解纠纷,刘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废寝忘食,不下十次或约信访人到综治办调解室做思想工作,或带调解组的人员去现场了解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正是因为有这份解决问题的决心,在多方面的努力协调下,该重大矛盾纠纷案得到彻底化解。

  作为有着35年基层工作经验、26年党龄的老党员,刘萍在观珠镇群众中的声望颇高。返聘回来观珠镇调解组以来,哪里的邻里有土地纠纷了,哪家的两口子又吵架了……家家户户的大事小事都爱找她帮忙协调解决。刘萍也乐此不疲,她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将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化为有温度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回归工作岗位以来,刘萍经手的大大小小案件不下百件,刘萍所在的调解小组共收到群众送来的致谢锦旗11面,感谢信也有好几封。

  “你都退休了,到了享乐的年纪,还这么拼不累吗?”其他同为退休的干部有些不解。刘萍笑了笑说:“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这种信念,支撑着她坚定前行,取得工作成效,获得广大群众的肯定,也温暖了刘萍自己的心。

  地方文化的“传承员”

  始终保持着党员本色,依然坚持在教育、文化和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发挥余热。

  招贤是一名精神矍铄、充满正能量的老党员。2003年,招贤从原电白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岗位退休,但敬业奉献的脚步并没有停歇。20年来,他初心如磐,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依然坚持在教育、文化和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发挥余热,像一抹晚霞照亮了晚年生活。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从1999年开始,招贤就开始致力挖掘电白冼夫人历史文化,担任原电白县冼夫人文化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并先后出任电白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电白冼夫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冼夫人精神值得后代传扬,我将继续推动和传承冼夫人文化发展。”招贤说。为推动电白文化事业的发展,他积极推进冼夫人文化的研究工作,不断擦亮特色品牌文化,累计组织编写出版了《冼太夫人研究》《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电白俚乡歌谣》等10多本学术专著和《炎黄风韵》期刊10多期。

  为发扬冼夫人文化,打响冼夫人品牌,招贤与电白冼夫人研究会各成员赴海南、广州、阳江等地参与组织多次全国、全省性的学术研讨和文化节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因为这些突出贡献,电白冼夫人研究会先后被评为县社科工作先进单位、茂名市全市先进民间组织、茂名市2004—2010年社科工作先进集体。招贤也先后被评为电白先进社科工作者和电白区冼夫人文化节筹办工作先进个人。

  招贤也非常关注革命传统教育,他希望通过让革命传统教育代代实现良好传承。2006年至2010年间,招贤积极参与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建设,并出任办公室副主任兼资料组组长。其间,他还带领其他成员跑深圳、走广州、下湛江,四处走访曾在电白革命、工作的老同志收集资料,查找资料、写综合分析、编布展方案、撰解说文字,反反复复,历时两年多,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布展工作,获得了各方较高的评价。

  此外,招贤还应邀参加观珠“旱平英烈纪念馆”的布展工作;参与老区革命史迹碑志的整理,热心为多名革命老同志编写革命斗争回忆录作文字润饰和文稿编排,指导有关学校编写《水东的故事》《实践中学学生运动史略》等教育辅助读物。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编修原电白县史志,担任《电白县志(1979—2000)》版前期执行主编(2009—2011)。当时,他不顾年事已高,身先士卒,带动编辑部全体同志深入调查研究,查阅各类档案资料,指导单位编写员撰稿,反复组织讨论修正,亲自动手修改文稿,力求做到资料准确,表述规范,文字精要,用较短的时间较好地完成了县志初稿编纂任务。其间,他还参与电白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被电白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中国共产党电白历史》第一卷组稿先进个人。

  人居环境的“巡逻员”

  乐于为民服务,默默奉献,八旬老党员用平凡的双手演绎着一名老党员的朴实情怀。

  “我记得入党誓词里有一句话,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支持村委工作。”这一句话,凌富光说得平平淡淡,却又掷地有声。

  提起凌富光这个名字,电白区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大年田村的居民几乎无人不晓。凌富光是大年田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员,一年365天,他默默无闻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护卫着村子的干净整洁,也挥洒着一名老党员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爱。

  每天凌晨5时,凌富光十年如一日,手持大扫帚打扫着大街。“我每天都会在孩子上学前把街道打扫干净,看着他们走在干干净净的马路上学,我心里就特别高兴。”年过八旬的凌富光,虽然头发花白,脊背有些弯曲,但他说话声音洪亮,走路也很利索。

  “凌伯,又来扫街了哦。”“是啊,你们都不要乱丢垃圾哦,村里环境变好了我们大家都能受益。”走在街道上,许多认识凌富光的邻居,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平日里,凌富光经常会随身携带一个桶在村里“巡逻”。看到别人门前的垃圾桶满了,他会随手倒入桶里;看到散落的树叶,他便扫成堆,再铲到桶里;看到路面有纸屑、烟头等垃圾,他就用铁钳夹进桶里……“刘婶,抽空把你家门前的烟头扫干净。”对于每家每户的“门前三包”,凌富光也特别上心,如果发现乱扔垃圾、屋前屋后堆物、牛皮癣、车辆乱停等现象,平时笑呵呵的他总会严肃地批评一番,耐心劝导制止。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我们每个人都要一起做文明人,把家园建设好。”这是他对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大年田村广场附近有一个垃圾收集点,垃圾量特别大,个别群众不自觉,将垃圾扔在垃圾桶旁或路边,造成苍蝇满天飞,严重影响周围的环境卫生。凌富光每天早上和下午,都会来到这个卫生黑点“打卡”,将散落的垃圾全部铲到垃圾桶内。每当清洁运输车到来清运时,他都会主动协助清运工人铲垃圾,打扫地面,为村民们做出表率。

  凌富光的这种表率,慢慢发挥了大作用。干净整洁村创建初期,大年田村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乱建乱搭,杂物乱堆乱放,家禽散养,甚至还有群众在村庄内养猪,臭气冲天。作为一名老党员,凌富光主动站了出来,耐心劝说村民。面对村民质疑和不理解,他耐心地解释,并以身作则,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杂物,还要求自己的亲属积极支持和配合创建工作。后来,在凌富光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自觉拆除了猪栏、鸡舍等违建物,全村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年轻党员、志愿者、村民也纷纷加入创建工作中,营造了“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人人保护整洁家园”的创建氛围,为创文巩卫工作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这些活其实又累又脏,但这些年来,凌伯总是乐于参与其中,每天准时帮助我们清理垃圾,真是一个热心人啊。”街道保洁员林英桂感慨道。这样一位生活在群众中的普通党员,乐于为民服务,却又默默无声奉献,他用平凡的双手演绎着一名老党员的朴实情怀,闪烁出了自己的一颗火热之心。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