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肇庆四会黄田镇:党建赋能,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时间:2022-07-10 13:40:32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字体:

  近年来,四会市黄田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党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模式,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党建+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黄田镇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落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一是拓展党建阵地建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促进基层党建与产业振兴有效融合,先后引导翠田农业科技公司、旺田公司、明德书院成立党支部,有效发挥了基层党支部对推动发展的正面作用。同时,积极打造基层党建阵地,成功动员旺田公司利用现有资源,申报创建肇庆市镇街党校片区中心校暨乡村振兴实训中心。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依托“一镇一业”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按照“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助推沙糖桔走上了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构建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挖掘农业生态价值、农耕文化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目前,四会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翠田农业科技公司作为牵头实施主体,建有1个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1个无病毒苗繁育基地、1个现代化加工基地、1个检测中心、1个田头冷库、1个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同时,重新整合四会沙糖桔、贡柑区域公共品牌和重振“华贡”品牌,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柑桔协会牵头成功通过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对包装盒进行重新设计,增设特有品牌商标、溯源码、防伪码,着力打造沙糖桔IP特色品牌。

  三是构建市场营销体系。推进12221市场体系建设,在“销”上求“突破”,大力借助“互联网+”营销方式,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传统单一的“线下”销售方式往“线上”转变。引导农企农户发展农村电商、微商等新的经济形式,让特色农产品对接“云平台”,拉动农特产品“增值”。2021年,黄田镇成功举办了多场沙糖桔品鉴会、电商推介会,与盒马鲜生、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绿之选云商交易平台签订供货协议,联农带农销售100多万斤,网上销售量比同期增长110%,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种质资源库和无病毒繁育基地,形成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目前,翠田农业科技公司与华农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对优质良种“无核”沙糖桔进行良法种植,省内首批引种试种金葵蜜桔等新品种,建立了无病毒柑桔苗繁育基地70亩,库存无毒保持10万株以上。据了解,“无核”沙糖桔良法种植,有效提高挂果率和品质。金葵蜜桔不仅继承了沙糖桔的优良“血统”,还在适应性、抗病性、坐果性等方面实现了跨越,且比普通沙糖桔成熟时间早15-30天左右,有效避开柑桔集中上市期,种植收益提高20%以上。

  党建+人才,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人才。镇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标准,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一是打造干部“雁群”矩阵。选优“头雁”、配强“群雁”、育好“雏雁”,以村(居)“两委”干部换届选举为契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程,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进班子队伍,新选举产生了3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岁,较上届下降1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人,较上一届增加4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10人,较上一届增加4人;“三个一肩挑”比例达100%,“交叉任职”比例达100%。村级班子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有效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四会市沙糖桔产业人才项目,联合(聘请)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组建一支8人(研究员4人,博士4人)科研团队,从事柑桔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无病体系建设和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工作,制定了企业、行业(沙糖桔)标准,为四会沙糖桔特色产业复兴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分口分批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村干部驾驭全局、领航带动的能力素质,高标准打造基层骨干队伍。建立人才驿站、村书记后备人才库、发展党员人才库,从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培养后备力量,并实现动态管理,确保每村至少2名后备人才。同时,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持续培育精准服务产业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促进农村发展致富的服务力量。

  党建+文化,注入乡村振兴“新能量”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文化兴,乡村兴。黄田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一是用好本土红色资源。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突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进一步完善提升江头乡农会旧址、陈伯忠故居等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围绕党的历史、四会农民运动发展历程、陈伯忠烈士传等进行布展,着力打造集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革命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肇庆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四会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辟党史教育“第二课堂”,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红色革命精神教育。

  二是深挖文化建设内涵。注重将本土的红色资源和地方党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加大与广州农讲所和各级党史部门的交流合作,加强对陈伯忠烈士等革命先辈以及江头乡农民运动等方面的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调查征集,搜集整理出黄田地方党史、革命斗争史和本土红色故事,完善修编了12万字的《黄田历史》(内部学习交流稿),充实了本土的红色文化内涵。

  三是弘扬精神文明新风。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结合我们的节日和百姓需求,组织赛龙舟、猜灯谜、包粽子、制作月饼、写对联等活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净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知识培训、“身边好人”事迹宣讲、学习时代楷模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建成的复兴少年宫、农家书屋、“四点半课堂”开设礼仪、绘画、阅读、唱歌等课程,并由“社工+志愿者”组成辅导队伍,对学生进行免费教学辅导。同时还购置了生活百科、名著经典、少儿读物等书籍,供孩子们免费借阅。“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开展进城献戏、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10多个类别66场文化惠民活动。还广泛运用融媒体,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原创作品《灯火里的中国》《黄田柑园唱新歌》,总浏览量突破5万。

  党建+生态,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黄田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绿水青山”的实际,依托自然禀赋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亮丽名片。

  一是提升生态屏障建设。大力进行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明晰林业产权、经营权,实行科学管林,依法治林,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植树造林面积年年增加。目前,镇域内拥有2个森林公园和1个鼋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高达78%。

  二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带头清拆自家危旧房,还常常到村民家中拉家常,不厌其烦地介绍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和好处,积极与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沟通交流,取得理解与支持。在党员带领下,村民积极参与,乡贤能人捐款近200万元,筹(投)工筹(投)劳1500人次,拆除危旧房、闲置用房和废旧棚舍2952处,腾出138000多平方米土地,修建“四小园”395个,改水3891户,修扩建村道巷道168.34公里,安装路灯300盏。同时,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坚持少花钱、花小钱,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拆下来的青砖小瓦用于村庄环境建设和景点打造,不搞“大手笔”“高大上”形象工程,不大拆大建,不伐树种树,劈山开路,不填河造路,不贪大求全,最大限度保留了村庄原貌,守住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和绿水青山。

  三是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推动美丽圩镇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体谋划、整体推进,挖掘黄田绥江文化、历史文化和农业文化,通过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边整治和边完善,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组织力量集中攻坚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整治“空中蜘蛛网线”2000多米,拆除彩钢蓬、遮阳棚300平方米;施划道路停车位50个,更换统一标准的店铺招牌30个,铺改雨污管1500余米,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规范窗口行业文明,落实门前“三包”,确保圩镇干净卫生、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党建+组织, 奋战乡村振兴“新征程”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定盘星”,是党的建设的“细胞”和基石。黄田镇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好“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和“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网络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二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领导领学带学督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述职等制度,不断规范支部管理、严肃组织生活,推动学习走心走深走实,党员思想理论武装和党性锤炼切实得到强化。抓实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和不合格党员排查处置,动态“清零”,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率100%。

  三是拓宽培训学习平台。充分发挥镇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初心堂、学习强国作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引导村干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同时,结合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等工作对全镇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行全覆盖集中轮训。扎实推进学历提升工程,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全镇干部培训计划,今年新增4名“两委”干部参加中专以上学历教育。

  四是优化活动阵地建设。黄田镇各村级党组织整合现有村级活动场所办公用房,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一室多用”原则,健全配齐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室、图书阅览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和党员现代教育设施等。通过提升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举措、做优服务细节,立足群众需求真情回应群众呼声,从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两方面入手,规范村级活动阵地功能设置、组织活动、便民设施,引导党员群众聚集在党的阵地中、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为乡村振兴“凝心”。

  五是开展群众“订单”服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党员、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推出“菜单式”志愿服务,由群众“下单”,志愿队“接单”,精准对接项目,让群众“微心愿”得到有效解决。2021年以来,推进公益助学帮扶困境儿童、困难群众等公益服务活动27次,惠及群众600多人。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