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江门推行“藏粮于地”硬措施 荒地复耕 满绿迎春

时间:2022-03-03 11:52:3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

  编者按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看得很重,深切叮咛,声声在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正值春耕时节,让我们走进广东省江门市看一看,基层党组织如何把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打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

  受农业效益偏低、农民外出务工、耕种条件差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存在耕地撂荒现象,造成耕地资源浪费。近些年来,广东省江门市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整合资源、集中整治、强化保障等措施,积极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党组织牵头,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因地理环境、农业发展区域内部差异较大,江门市在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中,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联动机制,鼓励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凝心聚力形成强大合力。市级印发《江门市撂荒地复耕复种整治方案》,将撂荒地复耕复种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压实基层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分片包干,深入一线挂钩指导工作落实;镇级党委对撂荒耕地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厘清每宗撂荒耕地面积、承包关系、耕种现状等情况,并结合调研实际制定专项方案,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整治工作;村级党组织对排摸出的撂荒地,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进行分析研判,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整治策略,精确开展复耕复种。针对“七山一水两分田”的镇情实际,鹤山市宅梧镇党委统筹规划自耕区、流转区,全面清理撂荒耕地上的杂树,促成数个不连片撂荒地联结成片,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及种植能手等,出租收益按份额再分配给农户,有效推动土地撂荒问题解决。

  精准施策,多种方式整治撂荒地。针对因耕作条件恶化导致连片耕地撂荒的问题,力争花小钱办大事,镇级党委投入专项资金,组织机械重新除草、犁田、开水渠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取“公司+政府+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公司提供种植技术及后期维护指导,镇级党委负责集约平整撂荒地,发动农户参与种植和管理,引导村集体与公司签订保底价包销合同,确保村民的经济收入稳定。针对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入农业服务公司作为牵头服务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由合作社负责田间管理,第三方公司负责农产品回收,为农户节本增效。探索实施党组织托管服务,镇级党委设置每年每亩保底收益,为农户提供兜底保障,引导各村党组织以“党建责任田”形式,发动村民签订协议,将撂荒地经营权委托村集体代耕代种,实现撂荒地复耕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解决耕种人手不足问题。村党组织选取便于灌溉、耕作的部分撂荒地,鼓励党员自行出资租赁试点开办“红心农场”,引导党员、村干部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到“红心农场”开展义务劳动,负责农作物的播种和日常田间管理。结合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干部在“红心农场”的公益劳动作为评先评优和表彰的参考依据。在除草、犁地、收成等农忙时期,村党组织聘请村内留守妇女、困难群众当短工,到“红心农场”开展有偿劳动,增加收入。鹤山市桃源镇中胜村党组织聘请20多名村民种植甘薯,帮助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人均年增收1万元。

  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保障持续经营。针对在撂荒地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销路问题等,镇级党委积极导入科研院所、非公企业、商协会党组织等各种资源,携手打造技术共享、发展共谋的“公司(科研)+村集体+农户”的共同体。积极统筹涉农资金,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其中,鹤山市下达补助资金274.03万元,用于撂荒耕地排灌渠维修、疏通机耕路等实际问题;各镇(街)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用于改善和提升撂荒地的基础生产条件,目前该市10个镇(街)共计投入镇级复耕复种资金超过1000万元。村级党组织大力推动复耕复种成果惠及村民群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义卖富余农产品,销售所得持续完善和推动复耕撂荒地的运营。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红心农场”已收成两造水稻约7000公斤,以及大量番薯、云南小瓜等农产品,村党支部牵头对富余农产品进行分配,优先用于对孤寡老人、困难户等特殊群体的慰问,并作为村“道德银行积分存折”兑换奖品,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